小区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943231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9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区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小区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小区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小区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小区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区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施工组织设计(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小区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小区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工程,包括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电缆井施工,其中室外地下电缆管线埋设分为道路处和绿化带处两种。本工程的工作内容主要有管线沟槽开挖、电缆井地坑开挖、片石垫层施工、混凝土垫层施工、电缆保护管敷设施工、砂土保护层施工、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土方回填。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施工图纸。2、本企业的质量体系及各项管理文件及管理标准。3、工程现场踏勘及工程现场具备的因素及条件等状况。4、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法规及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浙江省及地方相关行政法规 国家、行业

2、现行有效的与本工程有关的标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DL/T5210.1-2005)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

3、J33-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9JGJ146-200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三、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从内容上分为技术准备、物资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劳动力组织准备四部分。3.1 技术准备3.1.1 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1、检查施工图纸是否完整和齐全,施工图纸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施工的规范和要求。2、施工图纸与其说明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施工图纸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是否相互矛盾。3、总图与详图在尺寸、坐标、标高和说明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明确。4、了解

4、其它专业(如给排水、弱电等)地下管线敷设情况,必要时会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作适当调整。5、图纸设计同建造地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否一致,同周边建筑物在施工时有否影响,弄清有没有原有的地下管线、军用光缆、地下构筑物是否会对新造工程施工有影响。3.1.2 原始资料调查分析1、自然条件调查分析:调查建设地区的气象、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场地地下和地上障碍物。2、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调查建材生产企业、地方资源的生产供应情况,交通运输和水电供应情况。3、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纸所确定的工作量、施工组织设计拟定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3.2 物资准备3.

5、2.1 材料的准备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作备料、供料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2、根据材料需求量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以落实。3、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并做好验收保管工作。3.2.2 构配件及设备加工订货准备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预算所提供的各种构配件及设备数量,做好翻样加工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求量计划。2、根据需求量计划,向有关厂家提出加工订货计划要求,并签订定货合同,产品质量技术验收标准。3、组织构配件和设备按计划进场,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做好存放及保管工作。3.2.3 施工机具的准备1、根据

6、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配备要求、数量及施工进度安排,编制施工机具需求量计划。2、对大型施工机械(如吊机、挖土机等),提出需求量和时间要求,并提前通知专用设备进场时间和衔接工作,准时运抵现场,并做好施工现场准备工作。3、运输的准备根据上述三项需求量计划,编制运输需求量计划,并组织落实运输工具。与外界进行协调,确定合理的运输路线。3.3 施工现场准备3.3.1 施工现场控制网测量根据给定永久性坐标和高程,按照建筑总平面图要求,进行施工场地控制网测量。3.3.2 建造施工设施按照施工平面图和施工设施需要量计划,建造各项施工设施,为正式开工准备好用房。3.3.3 组织施工机具进场根据施

7、工机具需要量计划,按施工平面图要求,组织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具进场,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存放,并应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等项工作。3.3.4 组织建筑材料进场根据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制品需要量计划,组织其进场,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储存或堆放。3.3.5 拟定有关试验、试制新技术、新材料的计划建筑材料进场后,应进行各项材料的试验、检验。对于新技术项目,应拟定相应试制和试验计划,并均应在应用前试制和试验完成。3.3.6 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认真落实冬施、雨施和高温季节施工设施和技术组织措施。3.4 劳动力组织准备3.4.1 建立施工项目领导机构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施工

8、项目领导机构的人选和名额;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因事设职与因职选人的原则,建立有施工经验、有开拓精神和工作效率高的施工项目领导机构。3.4.2 建立精干的工作队组根据采用的施工组织方式,确定合理的劳动组织,建立相应的专业或混合工作队组。3.4.3 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教育。3.4.4 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工作为落实施工计划和技术责任制,应按管理系统逐级进行交底。交底内容通常包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月、旬作业计划;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以及设计变更和技术核

9、定事项等,都应详细交底,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3.5 施工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设备计划施工主要材料、测量、质检设备计划是根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我公司审核通过的ISO质量认证体系、质量标准部工作标准及试验室的标准及相关要求而制定,是施工质量安全的检测依据。具体施工中的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设备需经根据本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施工进度计划等而定,必须做到与施工进度同步,但决不能滞后。3.6 施工保障计划3.6.1 资金保障投标人充分发挥公司强大的资金优势,为本工程建设筹集专项施工储备资金,以保障本工程的建设正常运作。3.6.2 品牌保障确保工程质量目标达到

10、合格标准,确保一次交验通过。3.6.3 进度保障及时按业主要求进场开始施工,全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按计划完成施工,为业主能早日投入使用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3.6.4 劳动力保障投标人愿根据本工程实际需要及各阶段施工进度状况从本公司中抽调最强的劳动力充实到本项目的施工建设中。3.6.5 材料保障投标人愿根据本工程实际需要及各阶段施工进度状况从本公司中调配最好的施工周转材料充实到本项目的施工建设中来。3.6.6 机械保障投标人愿根据本工程实际需要及各阶段施工进度状况从本公司中抽调最强的施工机械充实到本项目的施工建设中。3.6.7 服务保障严格按公司ISO质量保证体系和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

11、管理条例执行,工程质量实行企业终生负责制,对保修期满后的工程维修,只计取成本费。四、施工方案4.1 工程测量4.1.1 准备工作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特别是所在地区的红线桩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及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现场地形情况;以及本工程主要轴线之间的关系、标高之间的关系等。在学习各类施工图的同时,校核图纸尺寸的位置关系。了解施工部署、测量放线方案、测量仪器的检验和选用。1、测量仪器的选用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本单位在定位测量工作中采用2台全站仪作为主仪器建立施工用坐标及轴线控制网。 在局部区域里,角度和长度测量用全站仪。 水准测量或标高引测采

12、用DSZ2配测微平板的高精度水准仪作为主控仪器,并配以一台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 凡进场后的测量仪器都有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的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书,并按周检要求,强制检定。2、测量人员配备 进场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下设二名专业人员。 测量人员已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3、测量的技术准备 熟悉设计图纸、资料,了解工程定位依据、要求。 在熟悉现场情况,了解轴线方位的情况下,根据平面图和已有控制点,并结合实际地形,制定基准平面控制网、施工各阶段的平面、垂直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地形,作好施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并绘制施测草图。 将水准标高引测到施工现场的四周,做好临时控制点(每两星期校核

13、一次),并做好保护。4.1.2 平面轴线控制测量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测量方案。1、基准平面控制网的设置 基准平面控制网的设置以业主移交的基准点为依据。 基准控制网是建立在基准点的基础上的。设置时要求同时满足稳定、可靠和通视三个要素。同时,还需附加一些保证措施。如建立一个控制副网或设置方位交点等方法,严格防止基准控制网遭到不可预见事件的破坏。 根据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在工程四周确定控制轴线,并在场地上做好轴线控制点。要求严格控制精度,定期(每两星期校核一次)复测。 控制点做法为采用2m长钢管打入地下,地面上留200m,上焊铁板并在铁板上划十字线。位置原则上设立在本工程边线10m以外,且不受

14、施工影响的区域。 控制点保护做法为控制点外砌500mm高砖墙,中间浇捣素砼至控制点面并在砖墙上加盖,防止垃圾等杂物进入。2、平面测量控制 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即利用场地上的轴线控制点,采用平面坐标测量法测定各个罐基础定位坐标,应一次测量到位。 轴线控制点投测完毕后,互相之间应进行校核。检查偏差情况,以便及时纠正偏差。 根据轴线控制点,用全站仪进行细部轴线施工放线。4.1.3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工作重点是基准点的建立,应按如下方法进行:1、本工程的标高控制是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采用往返水准测量,用精密水准仪引测施工基准水准点。2、施工基准水准点应布置在工程的四周,且不受施工环境影响、不

15、易遭破坏的地方。设立施工用水准控制点其精度不小于三等水准点或原水准点的精度。3、考虑季节的变化和环境的影响,应定期(两个星期左右)与原点校核一次。4.1.4 测量精度的主要保证措施1、全站仪工作状态应满足竖盘竖直,水平度盘水平;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一个竖直平面。2、全站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3、使用钢尺操作前应进行钢尺鉴定误差、温度测定误差的修正,并消除定位线误差、钢尺倾斜误差、拉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对准误差、读数误差等等。4、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10秒。5、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6、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立表,并应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7、使用全站仪、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温度修改值的修正。8、在仪器操作上,测站与后视方向应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而造成积累误差。9、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10、在3个月内,必须对控制点进行校核。避免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误差。1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现场的测量定位和放样。4.2 土方开挖4.2.1 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和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