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 试卷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9432260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 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 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 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 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 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 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 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 单项选择题(分数:2.00)解析:2. 绝对阈限的测量程序和差别阈限的测量程序完全一致的心理物理法是(分数:2.00)A. 恒定刺激法B. 平均差误法VC. 极限法D. 次数法解析:解析: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这个方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让被试任意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 标准刺激相等。当测定绝对阈限时,没有标准刺激存在,但是可以假设,此时的标准刺激为零,即让被试每次将比较刺 激与“零”比较。这样绝对阈限的测量程序和差别阈限的测量程序就完全一样

2、了。因此本题选B。3. 在使用心理物理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如果实验前面的操作结果显著高于后面实验的操作结果,说明该实验中存在 (分数:2.00)A. 习惯误差B. 期望误差C. 练习误差VD. 疲劳误差解析:解析: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境,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 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因此,检验练习误差的方法就是将实验开始的前面实验操作结果与实验后 面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和做差异检验,如果实验前面的操作结果显著高于后面实验的操作结果,说明该实验中存在练习 误差。因此本题选C。4. 制作感觉等距量表除了使用感觉等距法之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方

3、法是(分数:2.00)A. 差别阈限法VB. 对偶比较法C. 数量估计法D. 分段法解析:解析:差别阈限法是以绝对阈限为起点,以差别感受阈限为最小单位制作的心理物理量表。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 距量表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因此本题选A。5. 制作感觉顺序量表除了使用感等级排列法之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分数:2.00)A. 差别阈限法B. 对偶比较法VC. 数量估计法D. 分段法解析:解析:对偶比较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判断每对刺激中哪个刺激的某一特征更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 刺激。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是制作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因此本题选B。6. 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分

4、数:2.00)A. 史蒂文斯V费希纳B.C. 韦伯D. 冯特 解析:解析: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费希纳,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 学家是史蒂文斯。因此本题选B。7. 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的依据是 (分数:2.00)A. 韦伯定律VB. 对数定律C. 幂定律D. 概率论 解析:解析:差别阈限法是以绝对阈限为起点,以差别感受阈限为最小单位制作的心理物理量表。制作差别阈限量表的 依据是韦伯定律。因此本题选A。&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概率为0. 80,虚报概率为0. 20,则该实验中的B值为 (分数:2.00)A. 一 0. 25B. 0.25C. 1.0

5、0 VD. 4.00 解析:解析:本题需要注意的是,给出的条件并不是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纵轴值,而是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本身。当 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为1时,虚报概率和漏报概率相等,此时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的相交处,那么击中概率和虚 报概率的纵轴值相等,因此B为1。因此,本题选c。9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概率为0. 28,虚报概率为0. 06,则该实验中的B值为 (分数:2.00)A. 小于0B. 等于1C. 大于1 VD. 大于0,小于1 解析:解析:当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小于1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右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大于虚 报率的值,那么B值大于1。相反,如果击中概率

6、和虚报概率的和大于1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左端, 此时击中率的值小于虚报率的值,那么B值小于1。因此本题选C。10. 当ROC曲线是斜率为1,截距为0的直线时,则 (分数:2.00)A. 辨别力d等于0 VB. 辨别力d等于1C. 辨别力d大于1D. 辨别力d大于0,小于1解析:解析:绘制ROC曲线是以虚惊概率为横坐标,击中概率为纵坐标,斜率为1,截距为0的直线就是偶然事件对角 线,代表虚报概率等于击中概率,被试的辨别能力为0。因此,本题选A。11.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虚报目标的惩罚,则可推测 (分数:2.00)A. B减小,d不变B. B增大,d

7、不变VC. B增大,d增大D. 两者均不变解析:解析:信号检测论d比较稳定,不受实验条件不同的影响。当大幅提高对被试虚报目标的惩罚时,被试的报告标 准将变得严格起来,这样似然比B就会增大。因此本题选B。12. 响度决定于(分数:2.00)V声波波幅的大小A.B. 声波基频的高低C. 声波波形的谐波频谱D. 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解析:解析:响度又称声强、音量或者声压级,它主要反映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是由声波波幅的大小决定的。音高也 称音调,是人耳对音调高低的主观感受。音高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音色是 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决定的,单一频率产生的声音称为纯音,具有谐

8、波的声音称为复合音。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 音长。因此本题选A。13. 对呈现的较弱声音的听觉感受受到另一个较强的声音影响的现象是(分数:2.00)A. 多普勒效应B. 听觉疲劳现象C. 听觉适应现象D. 听觉掩蔽效应V解析:解析:当声源相对于声波的传播媒质而运动、观察者(或听者)相对于媒质而运动或声源和观察者之间以及与媒质 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受到声源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的实际频率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当声 音的响度达到一定强度水平时,持续暴露在这样的强刺激环境中就会引起听觉感受阈限值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听 觉疲劳现象。听觉适应是当听觉器官接受一定强度的声音刺激持续一

9、段时间(一般35分钟)导致听觉阈限下降,而当 听觉绝对阈限下降到一定的水平后就稳定在这一个水平上下,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现象。对呈现的较弱声音的听觉感 受受到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是听觉掩蔽现象。因此本题选D。14. 当快速行驶的汽车从远处朝向我们行驶,经过我们身边和远离我们时,我们会感到朝向我们时听觉感受加强、声音 频率提高,而当远离我们时,我们会感受到听觉感受减弱、声音频率降低。这种现象是(分数:2.00)A. 多普勒效应VB. 听觉疲劳现象C. 听觉适应现象D. 听觉掩蔽效应 解析:解析:当声源相对于声波的传播媒质而运动、观察者(或听者)相对于媒质而运动或声源和观察者之间以

10、及与媒质 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受到声源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的实际频率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因此 本题选A。15. 两个不同频率声音分别作用于两耳时会产生(分数:2.00)A. 频段掩蔽B. 异步掩蔽C. 中枢掩蔽效应VD. 实时掩蔽解析:解析:频段掩蔽是指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存在且相互作用时发生的掩蔽效应,又称实时掩蔽。异步掩蔽是指掩 蔽效应发生在掩蔽音与被掩蔽音异步呈现时,又称时域掩蔽。异步掩蔽包括前导掩蔽和后滞掩蔽。两个不同频率声音分 别作用于两耳时会产生中枢掩蔽效应。因此本题选c。16. 随着年龄的提高,个体会逐渐表现出听力损伤的现象,其特点是(分数:2.00)A.

11、与低频声音相比,对高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男性下降得更快VB. 与高频声音相比,对低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男性下降得更快C. 与低频声音相比,对高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女性下降得更快D. 与高频声音相比,对低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女性下降得更快解析:解析:随着个体年龄的提高,会逐渐表现出听力损伤的现象。其特点是对高频声音的感受能力下降得更快,男性 对高频声音的灵敏度随年龄增长下降得比女性要快。因此本题选A。17. 当几个相同的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一般不一定能分辨出几个先后达到达到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 )2.00(分数:A. 哈斯效应VB. 多普勒效应C. 掩蔽效应D.

12、人耳听觉的非线性解析:解析:当几个相同的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一般不一定能分辨出几个先后达到的声音,也就是说,人的听觉对延 时声音的分辨能力比较差。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的延迟效应,也称之为“哈斯效应”因此本题选A。18. 关于听觉方向和远近定位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 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的准确度都较高B. 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的准确度都较差C. 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的准确度较高,人耳判断声源的远近的准确度较差VD. 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的准确度较低,人耳判断声源的远近的准确度较高解析:解析: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的准确度较高,但判断声源远近的准确度较差。因此本题选c。19. 通过双耳线

13、索进行听觉定位时,关于时间差和强度差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 当声音频率高于1 400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1 400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VB. 当声音频率高于1 400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1 400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C. 当声音频率高于1 400赫兹时,时间差和强度差起同样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1 400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D. 当声音频率高于1400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1 400赫兹时,时间差和强度差起同样作用 解析:解析:通常当声音频率高于1 400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1 400赫兹

14、时,时间差起主要作 用。因此本题选A。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20. 费希纳设计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包括(分数:2.00)A. 最小变化法VB. 恒定刺激法VC. 平均差误法VD. 数量估计法解析:解析:费希纳设计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 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 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恒定刺激法又称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 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测量感觉阈限时,一般只使用少数几个刺激

15、,并且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 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这个方法的典型实 验程序是让被试任意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因此本题选ABC。21. 感觉阈限包括(分数:2.00)A. 最低阈限B. 绝对阈限VC. 相对阈限D. 差别阈限V解析:解析: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分为两种: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BD的刺激 大小。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因此本题选22. 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产生的误差包括(分数:2.00)A.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VB.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VC. 动作误差D. 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V 解析:解析: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最小变化 法测定差别阈限除了上面四种误差外,还因为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每次呈现的相对关系(时间先后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 而产生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本题选ABD。23. 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