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空气专题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9432251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空气专题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空气专题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空气专题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空气专题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空气专题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空气专题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空气专题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空气1.(2008温州)右图是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甲表示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 B 解析:空气中占体积分数约21%的气体是氧气。2.(2008北京)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2. C解析:如果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此时瓶内温度较高,气压较大,会有许多气体从瓶中逸出,冷却后则会有更多的水(超过容积的1/

2、5)进入瓶中3.(2007永州)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易溶于水 B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C具有可燃性 D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3.D 解析:室温时,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A正确;氧气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B正确;氧气能支持燃烧,本身不能燃烧,即有助燃性,而无可燃性,C不正确;氧气在氧化反应中,能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D正确。4.(2008揭阳)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4.D解析:木

3、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都生成气体物质,增加了其他气体成分,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故A、B、C均不合题意;只有红磷容易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符合题意要求。5.(2008黑龙江)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5.C解析:如果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根据压强原理,从b导管中出来的是水而不是氧气,会导致病人呛水,A、B是不

4、正确的;应将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此时可观察到水中气泡逸出,判断出是否有氧气输出及输出的速度,故C是正确的,而D是不正确的。6. (2008杭州) 抗氧化剂能吸收氧气,降低食品内部及周围环境的含氧量,阻止氧气和食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小明发现新买的茶叶包装盒内有一个印着“抗氧化剂”字样的小包,内装灰黑色粉末,其成分最可能是( )A氧化铜 B活性炭 C铁粉 D生石灰6.C解析:铁粉是灰黑色粉末,能吸收水分和氧气,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7.(2008四川眉山)4月8日安徽省阜南县一所小学又发生一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的中毒事件,确保食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亚硝酸钠(NaNO2)外观

5、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ASO2 B NO2 CN2 DNH37.B解析:亚硝酸钠(NaNO2)组成中不含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因此亚硝酸钠分解生成的气体不可能是SO2和NH3;因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也不可能是N2;NO2 有刺激性气味且组成元素氮、氧元素是亚硝酸钠中含有的元素,是亚硝酸钠分解可能放出的气体。8.(2008深圳)据报道,美国科学家新近发现Pb(NO3)2在超导材料的制取中有重要作用。Pb(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Pb(NO3

6、)22X+4NO2+O2,则其中X的化学式是( )APb BOPb CPbO DNO8.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相等,据此进行推断,对于Pb,左边共2个Pb原子,因此右边2X中也应含2个Pb原子,故1个X分子中含1个Pb原子,类似地,可推知,1个X分子中还含有1个O原子,不含N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PbO。9.(2008青岛)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522022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

7、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9.D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乙增加9g,则乙是生成物;丙增加8g,丙也是生成物,丁减少17g,丁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正好等于生成的乙和丙的质量,则甲的质量没有变化。该反应可表示为:丁 乙 + 丙17g 9g 8g故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由于甲没有参与该反应,故甲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后质量不变,仍是5g;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故只有D选项错误。10. (2008潍坊)“神州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10.

8、C解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NiFe2O4在CO2转化为O2的过程中做催化剂。11.(2008海南)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11.B解析:从诗句中看出,“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 是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制造舞台云雾,使环境温度降低;“奋不顾身扑向烈火”是指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带给大地勃勃生机”是指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

9、用,因此本题诗中赞美的气体是二氧化碳。12. (08山东临沂)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12.C解析: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要用向上排空气法,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显然C是错误的。13.(2008益阳)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澄清的石灰水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13. D 解析:可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燃烧更剧烈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14.(2008南通)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

10、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4.D解析:把固体燃料架空,固体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空气流通速度加快,使氧气更充足,燃烧更旺。 15.(2008徐州)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5.D解析: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

11、属性,对一种具体物质来说,着火点一般不会随环境的不同而改变。灭火时用水冷却可燃物,只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而着火点是不变的。因此要灭火只能是降低可燃物周围环境的温度在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6.(2008温州)小明在科学课上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想用其他方法制取氧气。他请教老师后,决定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来制取氧气,该反应原理为: 2Na2O2+2CO2=2Na2CO3+O2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2)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3)为了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应将气体干燥装置接在图中哪两个装置之间? 。16.(用带火

12、星的木条放置瓶口,如果复燃的,说明已收集满 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已全部吸收完 C与D解析:对于(1),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复燃,证明已满;对于(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氧化钠溶液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此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干燥装置应在C与D之间。17.(2008义乌)火柴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取火的重要工具,火柴盒外侧一般涂有红磷和玻璃粉,火柴头上的火药是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Sb2S3)组成的。划火柴时,用火柴头蹭一下盒的外侧,因摩擦生热而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可引燃三硫化二锑,从而使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使火柴梗燃烧得更旺。(1

13、)在火柴点燃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应该是 。(2)火柴点燃过程中有多个化学反应,请写出其中一个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 (1)二氧化硫(SO2) (2)2KClO3 2KCl + 3O218.(2008杭州)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年轻的藏族女火炬手次仁旺姆在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顶将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高高举起。一团以“梦想”命名的火焰。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人类的梦想变成现实。火炬要在-40低温、空气稀薄、大风环境下顺利燃烧,在不改变外观的条件下科技人员对火炬进行了必要的改造。其中之一是将火炬平常使用的丙烷气体燃料改制为特殊配方的固体燃料。请回答:

14、(1)丙烷(C3H8)属于机物,已知一个碳原子中有6个电子,则一个丙烷分子中共有 个电子。(2)从燃烧的条件考虑,你认为这种特殊配方的固体燃料要能在珠峰顶上顺利燃烧,应具有的性质是,配方中除可燃物外还应有在受热条件下能的物质。18.(1)有 26 (2)着火点低;放出氧气19.小明和小华“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稀盐酸石灰石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A B实验结论小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