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通讯的发展史【精选文档】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6页
文档ID:459407550
通讯的发展史【精选文档】_第1页
1/6

通讯的发展史【精选文档】通信技术发展史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

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公司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福莱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美国电气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应用电子器件发明了超外差式接收装置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

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第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1922年16岁的美国中学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原理图,192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1928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兹沃尔金发明了光电显像管,并同工程师范瓦斯合作,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1935年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设立了一座电视台,次年就成功地把电视节目发送到70公里以外的地方1938年兹沃尔金又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1945年在三基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管彩色电视机.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摄像管,同年日本人八本教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图像也是一项重要的通信自从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的机以后,技术不断革新.1972年以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1972年至1980年间,技术已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除代替电报和用于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外,还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应用;1980年后,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此外,作为信息超远控制的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遥控是利用通信线路对远处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用于电气事业、输油管道、化学工业、军事和航天事业;遥测是将远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气压、温度、流量等变换成电量,利用通信线路传送到观察点的一种测量技术,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业;遥感是一门综合性的测量技术,在高空或远处利用传感器接收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或能够识别的图像或电子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提示被测物体一性质、形状和变化动态,主要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事业.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改进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希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材料的革新进一步促使电子计算机朝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半导体材料,用它制成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巴丁和布拉坦发明了晶体三极管,于是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电视、晶体管计算机很快代替了各式各样的真空电子管产品。

1959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电子技术诞生了1967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1千多个晶体管的线路1977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平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标志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通信介质从普通导线、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光纤导线、光缆;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也飞速发展起来,扫描仪、绘图仪、音频视频设备等,使计算机如虎添翼,可以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通信发展史通信业作为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在这个信息社会和经济社会的时代里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很多行业的基础。

了解电信的发展史,对于更好的认识现代通信和对未来通信的发展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一、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电报的发明 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美国画家莫尔斯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在1835年,第一台电报机问世 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二、“沃森特先生,快来帮我啊”—-的发明1875年6月2日,贝尔和沃森特正在进行模型的最后设计和改进,最后测试的时刻到了,沃森特在紧闭了门窗的另一房间把耳朵贴在音箱上准备接听,贝尔在最后操作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地叫了起来:“沃森特先生,快来帮我啊!”没有想到,这句话通过他实验中的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沃森特先生的耳朵里.这句极普通的话,也就成为人类第一句通过传送的话音而记入史册。

1875年6月2日,也被人们作为发明的伟大日子而加以纪念,而这个地方——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也因此载入史册,至今它的门口仍钉着块铜牌,上面镌有:“1875年6月2日诞生在此"1876年3月7日,贝尔获得发明专利,专利证号码NO:1746551877年,也就是贝尔发明后的第二年,在波士顿和纽约架设的第一条线路开通了,两地相距300公里也就在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给《波士顿环球报》发送了新闻消息,从此开始了公众使用的时代一年之内,贝尔共安装了230部,建立了贝尔公司,这是美国电报公司(AT&T)前身1881年,传入我国,英籍电气技师皮晓浦在上海十六铺沿街架起一对露天,付36文制钱可通话一次,这是中国的第一部.1882年2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扬于天路办起我国第一个局,用户25家1889年,安徽省安庆州候补知州彭名保,自行设计了一部,包括自制的五六十种大小零件,成为我国第一部自行设计制造的三、无形的信使——电磁波的发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当金属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放在它附近的磁针便会发生偏转接着,学徒出身的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明确指出,奥斯特的实验证明了“电能生磁"他还通过艰苦的实验,发现了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会有电流产生的现象,此即所谓的“电磁感应”现象.著名的科学家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表达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

他认为,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会产生变化的电场,在变化的电场周围又将产生变化的磁场,如此一层层地像水波一样推开去,便可把交替的电磁场传得很远1864年,麦氏发表了电磁场理论,成为人类历史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第一人1887年,亨利希·鲁道夫·赫兹了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四、“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就可飞越整个世界”——无线电报的发明赫兹发现电磁波的消息远远扩散开来,到了俄国一位正从事电灯推广工作的青年波波夫那儿,他兴奋地说:“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装电灯,对广阔的俄罗斯来说,只不过照亮了很小一角,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就可飞越整个世界!”1894年,波波夫改进了无线电接收机并为之增加了天线,使其灵敏度大大提高.1896年,波波夫成功地用无线电进行莫尔斯电码的传送,距离为250米,电文内容为:“海因里斯·赫兹"在1897年5月18日,另一位研究无线电的年轻人—-马可尼,改进了无线电传送和接收设备,在布里斯托尔海峡进行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把信息传播了12公里1898年,英国举行了一次游艇赛,终点设在离岸20英里的海上《都柏林快报》特聘马可尼为信息员.他在赛程的终点用自己发明的无线电报机向岸上的观众及时通报了比赛的结果,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这被认为是无线电通信的第一次实际应用紧接着,马可尼在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无线电器材公司—-英国马可尼公司1901年,英国的无线电报能发送到大西洋彼岸,不过当时的天线是用风筝牵着的金属导线1902年在英国与加拿大之间正式开通了越洋无线电报通信电路,使国际间电报通信跃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