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9390051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袁小芳一、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共五章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如下: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约9课时),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约9课时),主要内容有: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逆命题。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约15课时),主要内容有:一般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线间的距离。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约17课时),主要内容有:常量与变量

2、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一次函数模型。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约12课时),主要内容有: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刻画数据离散(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方差;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此外,本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进一步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二、分章介绍(一)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内容安排本章安排了3个小节和1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大体分配如下(供参考):16

3、.1 二次根式 约2课时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约2课时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 约3课时 阅读与思考 海伦秦九韶公式(选学)数学活动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2、本章知识结构图在“实数”一章中,学生已学习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利用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求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方法。本章将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目的是以二次根式这一类典型的“式”为载体,进一步学习对数字、符号进行运算的方法,体会通过符号运算所得结果的一般性,培养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本章重点:二次根式的运算和运算法则;本章难点: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3、

4、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6.1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乘除运算比加减运算更容易,并且是加减运算的基础,因此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 二次根式的运算类似于整式的运算。4、本章主要变化降低了对一些内容的要求,如只要求了解二次根式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根号下仅限于数)等,注明“二次根式”一章中根号下含有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是选学内容。5、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3)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4)了解二

5、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简单四则运算。(5)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 6、几个问题本章内容,核心是以“二次根式”这一特殊的“式”为载体,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运算在代数中的核心地位,学习用运算法则进行运算,体会运算法则的逻辑相容性,体会数系运算律在代数中的基础地位。 (1)一以贯之地进行代数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内容安排线索:二次根式的概念(定义研究对象)“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应用)。其中,概念、性质是运算的基础,在运算中自然地提出如何算的问题,并运用运算律而得到相应的运算法则,从而实现有效地、有系统地进行二次根

6、式的运算。 “归纳法是整个代数学的基本大法和基本功”,“归纳地去探索、发现,然后归纳地定义,再归纳地论证”是解决代数问题的基本过程。教材特别注意归纳法的应用。例如,通过具体实例,从正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中归纳出研究对象二次根式;通过具体实例归纳二次根式的性质;通过具体实例说明(a0)是一个实数,进而明确“这一类实数满足怎样的运算法则”的问题;所有运算法则都是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式得出的;等等。 (2)以运算为核心,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 代数的基本思路:引入一种新的数,就要研究它的运算;定义一种运算,就要研究它的运算律。二次根式是运算的结果对非负实数进行开平方运算,一般化而得到二次根式,接着

7、的研究主题就是“对这一类数如何进行运算”。 从整体上看,初中阶段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主要目的是以这一类实数(重点是无理数)的运算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对实数运算形成基本完整的认识。课标规定: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这里,“根号下为数的二次根式”的限定是最低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提高运算能力,也为今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教材在正文中设置了“选学例题”,采用举例的方式,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学到“根号下为字母的二次根式”的运算。为了加强二次根式与整式之间的联系,强化用整式的运算法则、乘法公

8、式等简化二次根式运算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材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例题中,强调了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突出了二次根式运算的本质,并用“小贴士”醒目的标明;在小结中,引导学生概括,指出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整式的加减法类似,只要将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去括号与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就可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与整式的乘法类似,以往学过的乘法公式等都可以用。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分式的运算类似,如果分子分母中含有相同的因式,可以直接约去。7、对教学的几点建议 (1)注意代数学的整体性 作为初中阶段“数式”内容的最后一章,本章不仅承担二次根式知识的教学任务,而且也有整理“数与式”

9、的内容、方法和基本思想的任务。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有整体观。 对于二次根式概念的教学,要从运算的角度提出学习任务,在分析开方运算的意义中使学生认识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合理性,并通过简单的变式,使学生养成“看到根号就要注意被开方数的符号”的习惯。对于二次根式的性质,要注意从“考察特例”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注意从联系性中发现它们的关系。 对于二次根式的运算,要注意放在“代数运算”这个大系统下,加强“从概念到法则”、“利用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乘法公式简化运算”等思想方法的教学。总之,要在“二次根式是一类特殊的实数,因此满足实数的运算律,关于整式运算的公式和方法也适用”的思想指导下,展开二次根式运算法则

10、的学习和运算技能的训练。由于本章内容与以前所学的实数内容有较多联系,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与整式的内容又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从联系性上多做文章,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建立完整的代数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地体会代数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当然,这种“联系性的教学”应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 (2)加强归纳法,使学生经历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教学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从具体数字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中观察规律,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法则,编写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归纳得出有关结论。 (3)加强运算技能训练,提高运算能力 运算技能的训练是代数教学的基本任务,本章的训

11、练点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核心是有效地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其中将各式转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关键步骤;二是运算习惯的培养,与数感、符号意识等相关,具体可以从先观察,后计算、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计算、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等方面着手。(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内容安排本章安排了两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大体分配如下:17.1勾股定理 约4课时 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选学)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约3课时 阅读与思考 费马大定理(选学)数学活动 约1课时小结 约1课时2、本章知识结构图勾股定理是初等几何的一个重要定理,有广泛的应用。

12、本章主要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介绍这两个定理的一些初步的应用,另外,结合这两个定理,介绍了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有关知识。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极常见而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非常重要的性质,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这就搭建起了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从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勾股定理不仅在平面几何中是重要的定理,而且在三角学、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中都是理论的基础,定理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没有勾股定理,就难以建立起整个数学的大厦。所以,勾股定理

13、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在第一节中,教科书安排了对于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证明及简单应用的过程。教科书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并让学生也去观察同样的图案,以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下的特殊面积关系,进而得出三边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又让学生对某些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发现以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

14、正方形的面积。于是,对于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历史上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的研究很多,得到了许多证明方法。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中国数学家赵爽的证明方法。这是一种面积证法,依据是图形在经过适当切割后再另拼接成一个新图形,切割拼接前后图形的各部分的面积之和不变,即利用面积不变的关系和对于图形面积的不同算法推出图形的性质。在教科书中,图17.16(1)中的图形经过切割拼接后得到图17.16(3)中的图形,证明了勾股定理。根据勾股定理,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根据勾股定理还可以得到 ,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教科书相应安排了两个例题和一个“探究”栏目,让学生学习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并运用定理证明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在第二节中,教科书首先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从而作出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教科书借助于勾股定理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定理(SSS)证明了这个猜想,得到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依据。本节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