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9390050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传记专题复习及阅读技巧 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以下容:传主的、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等。一、分析历年真题: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表达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2沉着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表达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二、传记类文本的

2、四大读点: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三、三次审读,完成解题: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局部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

3、于你对文意的推断。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局部是否适宜。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一、客观题局部1.文言实词考察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2.文言虚词考察的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3.文言句式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从近几年来看,大多数是考察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等的特点,省略句式的补充成分等方面。 4.筛选文息的题目

4、的设题技巧相对较多,近几年来看常用的技巧有: 1断章取义。也就是说对容、中心的概括片面。2冠戴。此类题目的迷惑性较强,选项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均在原文中有所表达,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正确的。 3无中生有。此类题目往往是把没有关联的事件用看似很正常的手段联系在一起,这类题型的设计往往很巧妙,一定要多留心。从试题考察项来看,大多数试卷注重对原文的“人物才智品行的分析归纳与容分析理解与概括的考察,另外还要注意对作者观点的评价这类题型。 二、主观题局部这局部外表上只是考察文言语句的翻译,实际上是对文言文综合能力的考察,因为要做好这类题目,考生要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以及语言表达技巧方面有较充分的理解。 技

5、巧归纳解决信息筛选题1. 要认真读懂原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2. 是读懂题干,弄清标准,标准越明,答案才越有可能选准。3. 依据标准,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 技巧归纳对文段容的概括分析题答题技巧:1.要尊重原文,实事,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容。2.有时作者的思想观点分散在全文各处,需要适当的概括综合,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作者观点态度的全貌。遇到这种情况,切忌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3.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

6、词语的隐含信息。 .断句和翻译。用“/给问段断句 技巧分析1.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2. 文言文在表达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容。3.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假设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7、,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假设“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4.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构造莫拆散。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8、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2翻译下面的句子技巧归纳1.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2.要注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当然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留、换、补、删、调、贯。留,即保存原词。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存不动;换,即改换词语顺序。 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本钱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增补词语。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即删略词语。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即调整句式。指把文言句中特殊

9、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即修饰句子。指文句中带修辞意味的说法,用典举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穿地译出。补充:文言文阅读的文章体裁都是人物传记,掌握好这类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能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言文。现将这类重点词语归类如下,供学生和教师复习时参考。五、传记类文学常识:一关于职务的文言词语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1表任命的:征、辟、察、举、拜、召、荐、除、进、称、补、作、为、就、授、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起、迁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 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

10、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转、调、徙、补、改、放、出、出官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兼、领、署、权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1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出、诎黜2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3表恢复的:复、还4表辞去的:辞、致仕、告退、退、归故里、乞骸骨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11、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第五类: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知、行、主1 表示有才能或因才能被看重不重用类的词语:1以称:因为*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例:(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三国志毛玠传2以闻:因为*些才能而闻名。 例: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3异:认为才能奇特。 例:太祖定荆州,闻其为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薄。三国志书恒二徐卫卢传4见知:被人所知。 例:田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类的词语。1害:嫉妒。 例:敬之属尽害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短:说*人的坏话。 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

12、恩短毁。新唐书郭子仪列传3隙:与*人有隔膜。 例:融与郗虑有隙。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4刺:指责。 例:刺诸县短长。96年高考卷5衔:恨。 例:遣吏部尚书宋璟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6疾:憎恨、嫉忌。 例: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三国志吴书繇太史慈士燮传7劾:弹劾,揭露罪状。 例: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资治通鉴宋纪十五8贾祸:招来祸害。 例: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2 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1坐:因犯错而定罪。 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例:滂坐系黄门北寺狱。后汉书党锢列传 晋人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2案按:考察、审问。 例: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同上3论

13、:判罪。 例:论守独石、官弓胜田猎扰民。明史列传第六十五4当:定罪。 例:顺等罪当死,勿论。明史于谦传5狱:案件。 例:假设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续资治通鉴6牒:文书。 例: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3 表示要求辞官回家的词语。1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 例:莽上疏乞骸骨。汉书王莽列传第六十九上2致仕:请辞官回家。 例:乾统初,绩乞致仕,不许。辽史列传第二十七3归养:回去奉养父母。 例:独子无兄弟,归养。信陵君窃符救二常见职官的文言用词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

14、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丞相:相当于宰相。2三司:太尉军事首脑、司徒、司空。3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4郎中:尚书属下部员。5员外部:尚书下属官。6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7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8宦官:宫廷侍,又称太监。9太史:记史,管文书。10六部:吏、户、礼、兵、刑、工。11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13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14校尉:汉代军事长官。15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16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17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18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19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