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练习题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936976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练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经》练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经》练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经》练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经》练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练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练习题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填空题1、( )是(孔子)对“诗三百”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 )、观、( )、怨。2、四始说出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 )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3、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分别是生民、公刘、( )、皇矣、( )。4、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 )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小雅的( )

2、一诗的语句,表达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6、成语“不可救药”出自于诗经大雅中的( )一诗。“耳提面命”出自于诗经大雅中的( )一诗。“七月流火”出自于诗经豳风中的( )一诗。7、“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中( )的诗句,描绘了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8、郑风中的( )一诗描写了上巳节男女相约游春的欢快场景。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中( )一诗的语句,表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而产生的惆怅忧伤。10、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鄘风保存的她的诗作( ),表达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

3、评。1、思无邪、兴、群 2、鹿鸣 3、大明、绵 4、生民 5、采薇 6、板、抑、七月 7、君子于役 8、溱洧 9、蒹葭 10、载驰二、选择题1、B 2、D 3、A 4、B 5、C三、名词解释1、六笙诗六笙诗指毛诗所传诗经小雅中“有目无辞”的六个篇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根据仪礼乡饮酒礼的记载,这六篇诗歌是用笙伴奏的乐歌,因此称之为六笙诗。毛诗说这六首诗“有其义而亡其辞”,并且记载了它们的诗旨。2、四家诗这是汉代研究诗经的四个学派,分别是齐诗、鲁诗、韩诗和毛诗。齐诗传自辕固,鲁诗传自申培,韩诗传自韩婴,毛诗传自鲁人毛亨与毛苌。四家说诗,各有特点,但在曲解诗意、借诗说教方面则

4、是一致的。齐、鲁、韩三家因为使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抄写因而称为今文三家,被朝廷立于官学,但后来相继散亡。齐诗亡于曹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则大多亡于北宋,今仅存韩诗外传一书。毛诗使用战国文字抄写,称为古文学,因为东汉末年郑玄为之作笺,得以流传至今。3、赋比兴这是诗经创作的三种艺术技巧,后人解说其含义多有分歧,一般认同南宋朱熹的阐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三种技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采诗说:采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说法。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

5、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汇集到王廷中来。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地诸侯国的乐官,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便靠乐官采集而来。四、问答题1、谈谈诗经的创作与编集情况。诗经中的大多数诗篇没有言明作者,我们难以查考诗人的姓名与身份。诗篇之中说明作者的仅有五篇,如小雅节南山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讻。”指明作者是家父。小雅巷伯云:“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言明作者是孟子。先秦古籍如尚书、左传、国语等也有一些关于诗篇作者的记载,如左传隐公三年云:“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毛诗序也有一些说明

6、。后世学者涵泳文意,也提出过一些新见解。但对三百篇作者的这些论说是否能够成为定论,尚难得到学人的公认。一般认为,诗经中的作品有的是贵族士大夫所作,有的是朝廷乐官所作,有的出于民间,作者名姓难以考实。诗经的编辑,最早的有采诗说,认为朝廷为了察知民生疾苦,派乐官按时到各地采集民歌民谣,搜集到朝廷,由太师统一整理。先秦还有献诗说,认为君王为了补察政治得失,让公卿列士献诗,以诗歌的方式对朝政进行讽谏或歌颂。公卿献诗可以献自己创作的诗篇,也可以用采来的诗作。另外,诗经之中应该还有一些诗篇出于朝廷乐官之手,他们奉命创作以便使用于宗庙祭祀或宴飨场合。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从论语里记载孔子

7、屡言“诗三百”、孔子曾经正乐、孔子教学重视诗等方面来看,孔子应该对诗经进行过整理。但在孔子之前,朝廷的乐官应该对诗篇也有所加工,可能辑编过文本,因为在春秋前期贵族于宴飨朝聘之际屡屡赋诗言志,当时社会上应该有一定的单独的诗经文本流传,供他们学习征引。2、比兴在诗篇中有何作用?二者有何区别?比就是比喻,它在诗篇中的作用是描绘形象鲜明生动,能够把抽象的事理阐述得十分深刻。兴,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诗经.之中大量使用兴的手法,用于起兴的物象在作品中主要能够起到四个方面的功能,或是烘托气氛,或是激发联想,或是象征隐喻,或是起韵无义,只是奠定全诗的韵脚。比与兴两种技巧的差别主要

8、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意与选取的物象之间,两者相互影响的先后次序不同。一般说来,兴的作用大多是物象的触引在先,而诗人情意的感发在后;而比则是诗人心里大多已经有情意在先,然后选取物象借以表达出来。二是在情意与物象感发作用的性质方面,比与兴也有不同。兴的感发大多由于感性的直觉的触引,而不必有理性的思索安排。而比的感发则大多含有理性的思索安排。兴的感发多是自然的、无意的,比的感发则多是人为的、有意的。三,比和兴在诗篇中经常出现的位置不同,兴一般出现在诗篇的开头,而比在诗篇中出现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中或篇末。四,比和兴与诗篇主旨的关联不同,比一般和诗篇主旨无关,而兴一

9、般和诗篇主旨有关。3、谈谈你对风、雅、颂划分标准的看法。谈谈你对风、雅、颂划分标准的看法。风雅颂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古来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大的说法有四种:一是按照诗歌的体裁和内容进行划分。二是按照诗歌的作者来划分。三是按照诗歌的音乐划分。四是按照诗歌的用途划分。今人多认为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其实音乐与用途两说并不矛盾。风、雅、颂是音乐术语,当是音乐分类。不过,不同的音乐风格乃是由于不同的用途所形成的。所以用途的分类当是根本的。音乐的分类则是表面的、直接的。诗、乐、舞紧密结合,是上古歌谣的时代特点。诗经时代的诗与舞虽有一定程度的分离,但诗乐仍旧融合为一,诗为乐之词,乐为诗之声。“诗为乐

10、章”几成定论,人们多从音乐上解释风、雅、颂的含义。风,本义是乐调。所谓国风,便是汇集各地的地方土乐。雅,是正的意思。雅即朝廷正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我们既要说明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同时又要说明不同乐调风格的形成与其不同的用途,乃至不同的作者、时代、产地等因素都密切相关。用于宗庙的祭歌自然会带有板滞凝重的宗教色彩;用于朝廷的正乐自然是雍容典雅;用于民间的土风民谣自然不会有那么太多的约束,而显得质朴活泼,刚健清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不同的用途决定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用途才是风、雅、颂分类的深层原因,不同的乐调只是表面的差异。但就风、雅、颂的字面含义而言,音乐确是其分类的

11、直接标准。风、雅、颂不同风格的音乐不仅对诗歌内容有一定的制约,而且也影响了诗歌的表现形式。4、举例说明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的内容及其艺术成就。诗经婚恋爱情诗的内容:(1)男女的相恋相思,包括男女之间的互相悦慕、青年男女的约会、恋人之间的相似之情、追求意中人却不能如愿的伤感以及礼教等社会因素和爱情自由之间的冲突等。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婚姻恋爱自由的大胆争取。(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

12、悲惨命运的诉说。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真实再现了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书法他们的真实的哀乐情感。(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惆怅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娘子容貌的艳丽。(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概述诗经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影响。(1)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都有形象的表现,三百篇富于显示精神,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2)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的意思。比是打比方、比喻。兴是起兴,借助他物以引起所咏唱的事物。(3)语言形式特点:基本采用当时的口语,语言准确生动。使用了大量的叠字来状物、拟声、绘形、摹态。又大量采用双声、叠韵,形象鲜明,声调和谐,增强了诗的形象性、音乐性和感染力。诗经是四言诗的一个高峰,基本上是四字一句,其间杂以二言、三言、五言、七言以及八言的句子,长短参差,错落有致。章节的复沓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不少诗篇在反复吟唱中传达了诗人的感情。背诵翻译全诗 关雎、卷耳、静女【精品文档】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