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2.2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9333247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2.2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2.2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2.2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2.2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2.2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2.2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2.2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化学必修2(鲁科版)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所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现象越明显,反应速率越大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是正值,它是反应的平均速率,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来说,无法通过反应现象体现反应速率的

2、大小;化学反应速率就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答案:C2(双选)下列措施对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Fe 与硫酸反应制取H2时,选用浓硫酸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二氧化锰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铝片改成铝粉解析: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A项错误;Fe遇浓硫酸会钝化,不产生氢气,B项错误;MnO2作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氧气的产生)速率,C项正确;将铝片改成铝粉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项正确。答案:CD3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3、)AvA0.5 molL1s1BvB0.3 molL1s1CvC0.8 molL1s1DvD1.0 molL1s1解析:比较反应速率时,应该用同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进行比较。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将选项B、C、D中的反应速率都换算成为反应物A的反应速率可以发现,反应最快的是B项。答案:B4. 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4个实验,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A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快慢相同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粉末状的比块状的反应快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下,发现强

4、光下的浓硝酸分解得快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点二氧化锰,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快慢不同解析:本题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考查。其中物质的性质是影响速率的内因,而选项A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所以A不正确。答案:A5甲、乙两容器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 mol 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2 mol A,则甲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要()A快 B慢C相等 D无法确定解析:由v可知,v与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有关,未知反应容器的体积,故无法判断二者反应速率的相对快慢。答案:D6已知Na2S2O3与H2SO4发生反应:Na2S2O3H

5、2SO4=Na2SO4SSO2H2O,在相同温度下,下列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是()A10 mL 0.1 molL1的Na2S2O3溶液与1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B5 mL 0.1 molL1的Na2S2O3溶液与5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C5 mL 0.1 molL1的Na2S2O3溶液与5 mL 0.05 molL1的H2SO4溶液D10 mL 0.5 molL1的Na2S2O3溶液与10 mL 0.05 molL1的H2SO4溶液解析:相同温度下,Na2S2O3和H2SO4反应时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它们的浓度有关,溶液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化学反应

6、速率与溶液的用量无关。C项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小,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答案:C7已知FeCl3和MnO2都可做H2O2分解制O2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解析: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在其他条件都相同,不同温度下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答案:D8反应A (气)B(固)C(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C的速率(选填“ 加快”“ 减慢” 或“ 不变” ):(1)升温_;(2)降温_;(3)增大压强_;(4)增大容器容积_;(5)加入A_;(6)加入B_;(7)加催化剂_。解析:升温能加快反应速率,降温能减慢反应速率;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7、,加压能加快反应速率,减压能减慢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B为固体,增加B的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答案:(1)加快(2)减慢(3)加快(4)减慢(5)加快(6)不变(7)加快9少量铁粉与100 mL 0.01 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加H2O滴入几滴浓HNO3滴入几滴浓盐酸加CH3COONa固体加NaCl固体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改用10 mL 0.1 molL1盐酸A BC D解析:该反应的本质是:Fe2H=Fe2H2,所以要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采取升高温度、

8、增大H浓度、增大接触面积、使用催化剂等措施。加入浓HNO3虽然增大了H浓度,但Fe与HNO3反应不会产生H2,会使H2的量减少;Na与Cl不参与反应,故加NaCl固体对反应速率无影响。答案:C10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L1 HCl(aq)的容器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HCl和缓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20 mL 3 molL1的X溶液B20 mL 2 molL1的X溶液C10 mL 4 molL1的X溶液D10 mL 2 molL1的X溶液解析:最终混合溶液的体积都是50 mL,故溶液中c(H)相同,n(X)越大者,那么c(X)越大,

9、反应速率越快,注意本题易错选C答案。答案:A1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200 mL稀盐酸中加入适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时间(min)12345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50120232290310(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反应速率最小_,原因是_。(2)哪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大_,原因_。(3)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_。解析:据表格中数据可知01 min产生H2 50 mL;12 min产生H2 70 mL,23 min产生H2 112 mL;34 min产生5

10、8 mL,45 min产生H2 20 mL。因此45 min内化学反应速率最小,这是由于反应消耗HCl,导致c(H)最小,故反应速率最小;23 min内,化学反应速率最大,这是因为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23 min内,v(HCl)0.05 molL1min1。答案:(1)45 min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不断消耗,溶液中c(H)最小,反应速率最小(2)23 min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最大(3)0.05 molL1min1神奇的催化剂酶的发现生物的生存每时每刻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总称为新陈代谢。虽然生物体内化学变化十分复杂,但它们都在常温常压下完成

11、。比如有种叫根瘤菌的细菌在常温常压下就能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下来,而人类要做到这一点却必须用几千个大气压和几百度的温度。生物体为什么有这种本领呢?原来,生物体内广泛地存在一类特殊的催化剂酶。它能有效地降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个分子的活化能,使生物体能够快速而高效地完成各种化学反应。植物的光合作用,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等无一不是在酶直接参与下发生和完成的。近代,对酶的科学研究开始于18世纪。1752年,意大利斯伯拉塞尼首先发现老鹰的黄色胃液中有一种能分解食物的物质。1777年,苏格兰医生史蒂文斯用导管插入哺乳类动物胃里,抽出胃液,发现它对食物有分解作用。不久,科学家佩恩和佩尔索发现从麦芽里提取的物质竟能迅速地把淀粉水解成糖。到1878年,德国化学家屈内把这一系列从有机体中分泌出来有催化能力的物质称之为“酶”。1925年,美国萨姆纳提纯出了酶,并证明这是蛋白质。从此,几十年来科学家公认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但是在1982年,美国化学家西卡破天荒地发现非蛋白质酶核酸,它也可以充当生物催化剂。西卡的发现打破了生物催化剂中只有蛋白质一家的传统观念,给今后生命的人工合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由于酶有惊人的催化能力,使它们在食品、医药、制革等数十个行业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