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928866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控原理课后习题精选2-5 试分别列写图2-3中各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设电容上的电压为,电容上的电压为,以此类推)。 图2-3 习题2-5 无源网络示意图解:(a)设电容上电压为,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写出回路方程为整理得输入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为(b)设电容、上电压为,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写出回路方程为整理得输入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为(c)设电阻上电压为,两电容上电压为,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写出回路方程为 (1) (2) (3) (4)(2)代入(4)并整理得 (5)(1)、(2)代入(3)并整理得两端取微分,并将(5)代入,整理得输入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为2-6 求图2-4中各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图2-4

2、习题2-6示意图解:(a)由图得 (1) (2)(2)代入(1),整理得传递函数为(b)由图得 (1) (2) 整理得传递函数为(c)由图得 (1) (2) (3) (4)整理得传递函数为2-8 试简化图2-6中所示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和。解:(a)求传递函数,按下列步骤简化结构图:图2-6 习题2-8 系统结构图示意图 令,利用反馈运算简化如图2-8a所示图2-8a 串联等效如图2-8b所示 图2-8b根据反馈运算可得传递函数求传递函数,按下列步骤简化结构图:令,重画系统结构图如图2-8c所示 图2-8c 将输出端的端子前移,并将反馈运算合并如图2-8d所示 图2-9d和串联合并,并将单

3、位比较点前移如图2-8e所示 图2-8e串并联合并如图2-8f所示图2-8f根据反馈和串联运算,得传递函数(b)求传递函数,按下列步骤简化结构图:将的引出端前移如图2-8g所示 图2-8g合并反馈、串联如图2-8h所示 图2-8h 将的引出端前移如图2-8i所示 图2-8i 合并反馈及串联如图2-8j所示 图2-8j根据反馈运算得传递函数2-10 根据图2-6给出的系统结构图,画出该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梅森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和。解:(a)根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的对应关系,用节点代替结构图中信号线上传递的信号,用标有传递函数的之路代替结构图中的方框,可以绘出系统对应的信号流图。如图2-10a所示。

4、 图2-10a(1)令,求系统传递函数 由信号流图2-10a可见,从源节点到阱节点之间,有一条前向通路,其增益为有三个相互接触的单独回路,其回路增益分别为,与互不接触流图特征式由于前向通路与所有单独回路都接触,所以余因子式根据梅森增益公式,得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2)令,求系统传递函数由信号流图2-10a可见,从源节点到阱节点之间,有两条前向通路,其增益为,有两个相互接触的单独回路,其回路增益分别为,没有互不接触的回路,所以流图特征式为由于前向通路与所有单独回路都接触,所以余因子式,根据梅森增益公式,得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b)根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的对应关系,用节点代替结构图中信号线上传递的信号,

5、用标有传递函数的之路代替结构图中的方框,可以绘出系统对应的信号流图。如图2-10b所示。 图2-10b求系统传递函数由信号流图2-10b可见,从源节点到阱节点之间,有一条前向通路,其增益为有三个相互接触的单独回路,其回路增益分别为,与互不接触流图特征式为由于前向通路与所有单独回路都接触,所以余因子式 根据梅森增益公式,得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3-3 已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试求系统的超调量,峰值时间和调节时间。解: 由上式可知,此二阶系统的放大系数是10,但放大系数并不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由于标准的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所以有 解上述方程组,得所以,此系统为欠阻尼二阶系统,其动态性

6、能指标如下 超调量 峰值时间 调节时间 3-4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动态性能。解题过程:由题意可得系统得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这是一个比例微分控制二阶系统。 比例微分控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故显然有 此系统得动态性能指标为 峰值时间 超调量 调节时间 3-7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应用劳斯稳定判据确定义为多大值时,特使系统振荡,并求出振荡频率。解: 由题得,特征方程是列劳斯表由题意,令所在行为零得由行得 解之得 ,所以振荡角频率为 3-8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确定系统稳定时的值范围。解:由题可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列劳斯表

7、如下 由劳斯稳定判据可得解上述方程组可得 3-9系统结构如图3-1所示,定义误差,(1) 若希望图a中,系统所有的特征根位于平面上的左侧,且阻尼比为0.5,求满足条件的的取值范围。(2) 求图a系统的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3) 为了使稳态误差为零,让斜坡输入先通过一个比例微分环节,如图b所示,试求出合适的值。 (a) (b)图3-1 习题3-9 示意图 解:(1)闭环传递函数为 即,代入上式得,列出劳斯表, (2) ,系统为I型系统 (3)并没有改变系统的稳定性。3-10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试求输入分别为和时,系统的稳态误差。解:(2) 由上式可知,该系统是型系统,且

8、。型系统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分别为:。根据线性叠加原理有该系统在输入为时的稳态误差为,该系统在输入为时的稳态误差为4-2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 (4) ,画出各系统的根轨迹图。解: (4)按下列步骤绘制根轨迹:系统开环有限零点为;开环有限极点为,实轴上根轨迹区间为根轨迹的渐近线条数为,分离点方程为解得分离点根轨迹如下图4-2d所示: 图4-2d4-6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时K的取值范围。解:由题得开环极点:和开环零点:分离、会合点:从平面的零点、极点分布可知在区间内可能有分离、会合点。记由,可得经整理后得到用试探法或程

9、序算得区间内的一个根为,它就是实轴上的分离点。根轨迹自复数极点的出射角:根轨迹趋向复数零点的入射角: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令,可得由第二式得,代入第一式,得 解得根据以上数据画根轨迹图,如图4-6a所示。 图4-6a 根轨迹图再分析系统得稳定情况:根轨迹与虚轴第一个交点的频率为 ,利用幅值条件可以计算出对应的增益同样可以算得与和对应的增益参看根轨迹图可知:系统稳定时的取值范围为:或5-2 若系统阶跃响应为:试确定系统频率特性解:单位阶跃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为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拉氏变换为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将代入传递函数可得 5-4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试分析并绘制和情况下的概略幅

10、相曲线。解:由题可知,系统的频率特性如下 由于系统,所以开环幅相曲线要用虚线补画的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弧 当时, 当时,又由于,所以有当时,开环幅相曲线始终处于第三象限,如图5-4a所示;当时,开环幅相曲线始终处于第二象限,如图5-4b所示。 图5-4a开环幅相曲线 图5-4b开环幅相曲线 5-5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试分别绘制时系统的概略开环幅相曲线。解:由题目可知,系统的频率特性如下 当时,开环幅相曲线要用虚线补画的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弧。若,则若,则由以上分析可知,系统概略开环幅相曲线如图5-5a所示。当时,开环幅相曲线要用虚线补画的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弧。若,则若,则由以上分析可知,系统概略开环幅

11、相曲线如图5-5a所示。当时,开环幅相曲线要用虚线补画的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弧。若,则若,则由以上分析可知,系统概略开环幅相曲线如图5-5a所示。当时,开环幅相曲线要用虚线补画的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弧。若,则若,则由以上分析可知,系统概略开环幅相曲线如图5-5a所示。图5-5a系统开环幅相曲线5-8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并算出截止频率。解:由题可得则 因此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5-8a所示 图5-8a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可得,即计算可得5-9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a计算截止频率。b确定对数幅频渐进特性曲线的低频渐进线的斜率。c绘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解: 计算可得当时,斜率为;当时,斜率为;当时,斜率为;当时,斜率为;绘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9a所示。 图5-9a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5-10 利用奈氏判据分别判断题5-4,5-5系统的闭环稳定性。解:(1) 对于题5-4的系统,分和的两种情况来讨论系统的闭环稳定性。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