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升学考试-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库套卷45(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9288523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升学考试-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库套卷45(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升学考试-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库套卷45(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升学考试-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库套卷45(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升学考试-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库套卷45(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升学考试-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库套卷45(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升学考试-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库套卷45(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升学考试-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库套卷45(含答案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升学考试-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库(含答案解析)1. 填空题:古诗竹石中表达诗人刚直不阿的诗句是_,_答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本题解析:竹石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2. 问答题:按要求写句子:(1)注意划线的部分,仿写句子。花儿以它馥郁的芳香,作为对哺育它的大自然的回报。云朵以它_

2、,作为对_的回报。(2)爸爸对我说,他在单位加班,参加不了今晚的家长会,叫我给老师解释一下。(改为直述句)(3)凡卡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修改病句)答案:(1)如雪的洁白、包容它的天空(2)爸爸对我说:“我在单位加班,参加不了今晚的家长会,你给老师解释一下。”(3)删去“的作者或者“写的”。 本题解析:(1)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2)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 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

3、他或她; 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3)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l表意不明等。此题属于句式杂糅,删去的作者或者“写的”。3. 问答题:按要求写句子:我送稿子给总理审阅。我亲眼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缩句)他的家乡是一个小镇。(改成夸张句)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

4、句)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修改病句)答案:因为我送稿子给总理审阅。所以我亲眼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形象铭记心头。他的家乡是一个巴掌大的小镇。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篇文章内容很丰富。 本题解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5、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形式”与“丰富”不搭,去掉和形式都”。4. 问答题: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请选择其中的句子写下来。慈母情深:_,_。节日习俗:_,_。高尚情操:_,_。依依惜别:_,_。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题解析:考查对古诗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5. 问答题:用修改符号把下面的一段话

6、在字、词、句、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改正过来:春天的一个星期日,天气清朗,我们全家一起去游揽北郊公圆,公圆里游人落绎不绝。各色各样得红花都开了,有玫瑰花、一串红、腊梅花.看到这郁郁匆匆的景象,忍不住地说:多么诱人的春色呀!答案:春天的一个星期日,天气晴朗。我们全家一起去游览北郊公园。公园里游人络绎不绝。各色各样的花都开了,有玫瑰花、一串红、月季花.看到这郁郁葱葱的景象,我忍不住地说:“多么诱人的春色呀!” 本题解析:春天的一个星期日,天气清(清改晴)朗,(,改。)我们全家一起去游揽(揽改览)北郊公圆(圆改园),(,改。)公圆(圆改园)里游人落(落改络)绎不绝。各色各样得红(删掉红)花都开了,有玫瑰

7、花、一串红、腊梅花(腊梅花改月季花.看到这郁郁匆匆(匆匆改葱葱)的景象,(加我)忍不住地说:(加“)多么诱人的春色呀!(加”)6. 问答题:按要求改写句子: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祖国的宝岛台湾风景秀丽。祖国的宝岛台湾物产丰富。(关联词连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中国人民的心怎能不一齐欢跃起来?(改为陈述句)答案:去年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祖国的宝岛台湾不但风景秀丽而且物产丰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本题解析:提取句子主干,应该要是“我国是国家才对改为去年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考查关

8、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7. 问答题: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爸爸去书店。爸爸给我买课外书。我们在教室里。我们安静地学习。我们来到操场上。我们做广播体操。我们来到学校后面的小山坡上。我们种下了一棵棵小树。答案:爸爸去书店给我买课外书。我们在教室里安静地学习。我们来到操场上做广播体操。我们来到学校后面的小山坡上,种下了一棵棵小树。 本题解析:考查合并

9、句子,使语句简洁、连贯。分析前后两个句子可知,两个句子是同一个主语,合并以后用一个主语即可。8. 问答题:按要求写句子:写一个突出小”的特点的夸张句。宽容如春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巴掌大的操场怎么容得下一千多名学生?宽容如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是发现了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概括说明千百年来科学真理的发现,都是在发现者、创立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这句话把抽象的道理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题解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

10、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9. 问答题: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p)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

11、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ru)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

12、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节选自叶永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_指气味直冲着鼻子而来。_(2)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波义耳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_,比如,紫罗兰遇到盐酸会变成_色,石蕊地衣提取液遇碱会变成_色,制成了 _。(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4)结合画线的句子,说说你从波义耳的发明过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案:答案为:(1)无独有偶 扑鼻而来;(2)颜色 红 蓝 石蕊试纸;(3)本文主要写化学家波义耳,在一次意外的事情中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13、,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4)我们要善于观察,要有敢于质疑、大胆探索、追根究底的科学精神 本题解析:(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扑鼻而来:指气味直冲着鼻子而来。(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结合句子: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ru)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从这句话可知答案。(3)考查了课文内容的概括,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写化学家波义耳,在一次意外的事情中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4)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可知,我们要学习波义耳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追根究底的科学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