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申报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9288381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申报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永川区教育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年度编号永川区教育科研课题申 请评 审 书课 题 名 称: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吴 亚 玲 负责人所在单位 永川区汇龙小学校 填 表 日 期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永川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数据表课题名称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研究主 题 词学习 家校联动 评价负责人姓名吴亚玲性别女民族汉出生日期1974年12月行政职务副校长专业职务小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教学管理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任教学科小学语文工作单位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校电子信箱通讯地址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校邮政编码402160联系电话(单位) (家庭

2、) (手机)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罗声银男1977.08小一教学管理本科永川区汇龙小学张 彪男1974.04小一信息技术本科永川区汇龙小学魏 星男1978.09小一数学本科永川区汇龙小学唐大芳女1975.11小高数学本科永川区汇龙小学唐 波女1977.01小一语文本科永川区汇龙小学代 秀女1975.06小高音乐本科永川区汇龙小学预期最终成果研究报告 论文 预计完成时间2013年12月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 果 名 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儿童文学阅读与欣赏吴亚玲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童话,打开想

3、象大门的金钥匙吴亚玲论文永川教育2007.5感受真爱 记录真情吴亚玲论文作文大本营2007.10阅读滋润童年 特色铸就品牌罗声银论文今日教育2008.5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魏 星论文永川教育2009.2农村小学三结合网络教育的建设与思考魏 星论文重庆市永川区优秀论文集(三)2008.12 课 题 名 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 准 单 位完成情况建立儿童文学校园 培养儿童文学素养重庆市“十五”规划课题2004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已结题以“儿童文学”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重庆市“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已结题农村小学生校外教育策略研究永川区级课题2004年永川区教

4、委已结题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正在承担的研究课题课 题 名 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 准 单 位完成情况永川区小学语文学科建设策略研究重庆市“十二五”规划课题2010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施阶段以“儿童文学”为特色的人文校园建设策略研究永川区“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年永川区教科所实施阶段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三算”教学策略研究永川区“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年永川区教科所实施阶段儿童文学校本经典阅读研究永川区级课题2010年永川区教科所实施阶段四、课题设计论证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经济日趋全球化,各国竞争越加激烈。各国的竞争,其实质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

5、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很早就提出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将优先发展教育列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评价的实效,是学校和家庭都非常关注的问题。1.建构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教育部下发的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也指出: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

6、多样、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2.建构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是全面推进“减负提质”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讲话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势在必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

7、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印发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的通知。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也下发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在实践过程中,落实“减负提质”的一个较大阻碍是家长对“提质”的不放心,进而导致对“减负”的不支持。要真正落实“减负提质”,必须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3.建构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是全面践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条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各科课程标准都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作出了不同要求。各科课程标准中对评价的指导深

8、具学科性、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均要求形成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以期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4.建构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是全面改善家校教育脱节的必要途径。经调查,我区各小学教师与全体家长沟通的主要途径是一期一次的家长会和校讯通,或者是通过电话和家访的方式和部分家长进行交流。这样的沟通方式受到了时间和范围的限制,且往往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家长成为了倾听者。家长是否赞成教师的评价?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如何评价?我们大多数教师是不了解的。长此以往,分散了家校合力,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或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9、各自为阵的局面,导致了家校教育脱节,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家校联动”势在必行。研究现状:针对“学生学习评价”这一研究内容,国外研究趋势是:(1)逐渐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提出“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2)关注评价的过程和评价双方在评价进行中的沟通、理解和让步。(3)提出评价标准多元化,重视个体化目标,以及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国内也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获得全国小学教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的安徽省新课程改革试验研究立项课题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案,万州区沙河小学课题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等。这些课题研究成果,都是建构以学校内、课堂上的评价模式为主,家庭评价

10、或者没有,或者只是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因此,本课题拟对小学生学习“家校联动”评价模式开展实验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我校乃至全永川区的教育教学工作。二、研究内容1多主体评价。(1)教师评(2)学生自评(3)学生互评(4)家长评2多形式评价。(1)课内评价+课外评价(2)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3)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三、研究思路此课题我们拟按照“一二三”思路来开展实施。1.把握评价“促发展”这一本质学习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家长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在评价中要促进师生、家长与孩子走向教学相长,体现人文关怀

11、,着力把握好评价“促发展”这一本质。2.进行两项调查(1)对我校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自评、师评、互评、家长评)。(2)对我校学生评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学生想要什么样的评价)。3.抓好评价中的三个载体(1)以语言为载体。(1)口头语言;(2)书面语言;(3)体态语言等。(2)以活动为载体。(1)学习成果展示活动;(2)评星晋级活动;(3)“家校通”互动等。(3)以学生成长记录(素质发展评价手册)为载体。四、研究价值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减负提质”,建立一套以学校和家庭为共同主体的可操作、有效性强的评价体系,使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单一主体转向多元主体,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外部转向

12、内在,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形式转向实质,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提以全面提高。五、研究基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应该是一种经过精心策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评价的学生可以直接得到有益的反馈;可以了解自己的智能现状,如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建议;这种评价是公正的,它与传统的考试的根本区别在于,该评价是从日常表现中获得信息,是真实的,情景化的。这种评价思想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

13、、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注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哈肯创立的协同学角度分析,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亚系统,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过程之中,需要期系统内各子系统(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相互作用与协调。家校联动就是实现其功能的手段之一,它使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子系统之间形成协同效应,使教育系统向着平衡、和谐、有序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六、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汇编(重庆教科院出版)2.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3.靳玉乐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4.王华斌著: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5.沈玉顺主编:现代教育评价华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