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9287920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0107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总学时数:54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总学分:2.5学分容简介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是一门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围很广,但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的变化和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各章节要点与授课时数第一

2、章 绪论 1学时 /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容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第二章 疾病概论 3学时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第二节 病因学第三节 发病学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紊乱 2学时第一节 水、钠代障碍第二节 正常钾代与钾代障碍第三节 镁代与镁代障碍第四节 钙磷代与钙磷代障碍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2学时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与稳态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与其意义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第五章 缺氧 2学时第一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变化第三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

3、耐受性的因素第四节 氧疗与氧中毒第六章 发热 2 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节 代与功能的改变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七章 应激 2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第八章 休克 2学时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改变与器官功能障碍第四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凝血 3学时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凝血的分期和分型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凝血的功能代变化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2学时第一节

4、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与条件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与代变化第四节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一章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2学时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第二节 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第三节 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第十二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2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第五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 2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第五节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

5、础第六节 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2学时第一节 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 主要代功能变化第三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五章 肝功能不全3学时第一节 分类与病因第二节 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第三节 肝性脑病第四节 肝性功能性肾衰竭第五节 防治肝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2学时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第三节 尿毒症第十七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2学时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经过第二节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变化第三节 发病机制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主编 人民卫生 :2002.11.第五版主

6、要参考书:病理生理学 王迪浔,金惠铭 主编 :人民卫生 1994实验动物的疾病模型 朱愉,多秀瀛主编 :科技翻译 1997The Biological principles of diseaseSmith LH & Their SO. Pathophysiology. Saunder Comp. Philadelphia 2nd edition.(三)教学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营养相关容,规律与有关研究方法,使学求能利用基础知识进行特定人群的营养指导。运用正确的营养学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主要容、重点与深度本门课的主要容是病理生理学的总论和各论。通过

7、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结构的变化。例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凝血,休克,炎症,肿瘤等。2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分泌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特征。三、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对病理生理学总论中基本理论和各种疾病发病机理进行详细讲授。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四、改革思路和说明充分吸收先进成果,联系实际,讲授知识,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实验部分1实验课程简介实验教学在整个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遵循直观性、自觉性、巩固性、系

8、统性和接受性五原则的前提下,学习在动物身上复制典型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方法,掌握某些常见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相关基本素质的培养。2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动物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酌基本方法,正确掌握病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通过典型病例的课堂讨论,初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建立临床思维的能力。同时也达到验证、巩固课堂理论之目的。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程序,理解其实验原理。要注意和充分估计实验中可能发生的误差和问题,并做好补救准备。实验小组成员应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在

9、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情况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3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金惠铭 主编 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4考核办法在实验过程中考核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完成情况,最后考查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实验报告采用五分制)。对无故旷课学时达1/2(含1/2)以上者,必须重修,并且不得参加当年的理论课程考试。对有事、病假等不能完成实验容的学生,必须补做实验才能取得相应的实验成绩,不能补做完成的实验学时达1/2(含1/2)以上者,必须重修,并且不得参加当年的理论课程考试。实验一:小白鼠实验性肺水肿1实验特点:类型:验证 类别:专业基础 计划学时:6学时 每组人数:2人 首开日期:

10、第6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全脂乳水分测定方法,领会常压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原理与操作要点。3主要仪器设备:序号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小天平10套2剪、镊子各两把14实验容提要:肺水肿的发生与血管外液体交换障碍有关。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肾上腺素,使血液由体循环急速转移到肺循环,导致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水肿。5实验操作要点:学习复制小白鼠肺水肿模型。观察肺水肿的表现与其发生机理。6注意事项:分离肺脏时注意不要损伤肺组织,以免水肿液流出影响实验结果。所用器皿等应当洁净干燥。实验二:几种类型的缺氧1实验特点:类型:验证 类别:专业基础 计划学时:6学时 每组人数:2人 首开日

11、期:第7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复制不同类型缺氧的动物模型,掌握缺氧的分类和特点。观察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和皮肤、粘膜的颜色变化。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解救方法。3主要仪器设备:序号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带塞锥形瓶或广口瓶100125m14台以上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5ml、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镊子,剪刀。4实验容提要:血液性缺氧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而使血液带氧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本实验通过小白鼠吸入CO,使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引起缺氧。亚硝酸钠为一强氧化剂,通过小白鼠腹腔注射后,可使体血红蛋白分子中的Fe

12、2+氧化为F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结合氧的功能,导致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中毒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本实验将氰化物注入小白鼠腹腔。造成组织中毒,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造成组织中毒性缺氧。5实验操作要点:实验全部完成后,比较四鼠皮肤、粘膜和脏颜色有何不同。6注意事项:(1)小白鼠腹腔注射应从左下腹进针,避免伤与肝脏,也应避免将药液注入肠腔或膀胱。(2)缺氧瓶一定要密闭,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口。(3)切忌C()产生过多过快,导致动物迅速死亡而影响血液的颜色变化。(4)氰化钾有剧毒,勿粘染皮肤、粘膜,特别是有破损处。实验后将物品洗涤干净。实验三:生致热原性发热1实验特点:类型:验证 类别:专业基础 计划学时:6学时 每组人数:2人 首开日期:第8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复制生致热原发热模型的方法。观察发热时体温的变化规律。3主要仪器设备:序号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电热恒温水浴8台2婴儿称4台体温计,坐标纸,灭菌除污染的10ml、20ml与7号针头,液体石蜡或凡士林,无热原生理盐水,生致热原生理盐水溶液。4实验容提要:通过静脉注入生致热原生理盐水导致动物发热。5实验操作要点:体温计头应涂以液体石蜡或凡土林,以免损伤肛门。6注意事项:每次体温计的插入深度应一致,约10cm(应做好标记以保证插入深度的一致)。体温上升高于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