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1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928086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1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1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1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1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1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1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1.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名称的取法有两种,其中可以使人们从名称上了解活动的内容或要求的取法是_。A.根据活动目标定名称B.用数学术语定名称C.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D.根据活动过程定名称参考答案:B2. 在儿童学科学的环境要素中,一种看不见的要素是( )。在儿童学科学的环境要素中,一种看不见的要素是( )。A.自然环境B.空间环境C.心理环境D.物质材料参考答案:C3. 当我们遇到失恋的时候,应该如何调整?( )A、摘掉对方头上的光环B、情绪焦虑可以做放松训练C、找亲朋好友或心理医生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情绪,达到心理减压D、找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提高自

2、信心,相信会找到更好的意中人参考答案:ABCD4. 分类教育是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只在小、中两个年龄班才有此部分的教育内容。(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 分类教育一般安排在( )进行。A.小班B.小班到大班C.小班到中班D.小、中、大班参考答案:D6. 游春图的作者是( )。A、齐白石B、罗丹C、展子虔D、王维参考答案:C7. 下列属于量的等分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下列属于量的等分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A、让幼儿直接感知或亲手操作B、引导幼儿概括等分的基本方法C、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D、多形式的巩固练习参考答案:A,B,D8. ( )是由人(演员)操纵木偶来表演故事内容的一种幼

3、儿戏剧。A、幼儿木偶剧B、幼儿话剧C、幼儿皮影戏D、幼儿歌舞剧参考答案:A9. 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 )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包括( )。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B.让儿童动手操作C.联系儿童生活D.重视个别差异参考答案:ABCD11. 在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中,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既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2. 比较的形式可以有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比较的形式可以有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

4、1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4. 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5. 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6. 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的是( )。A.集体活动形式B.小组活动形式C.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D.个别活动形式参考答案:B17. 在叙

5、事时,交替使用说写者的视点和描述对象的视点,可能会造成误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参考答案:18. 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9. 下列属于认识时间单位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 )。A.结合幼儿的具体活动来帮助幼儿领会时间概念B.借助于图片来使幼儿明确时间概念C.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的规律D.认识钟表及用途参考答案:ABC20. 教师在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时需考虑哪些问题?参考答案: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

6、,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21. 小组活动形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_。小组活动形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_。A、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B、幼儿之间很难更多的交往和学习机会C、幼儿很难有充分的机会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材料进行学习D、教学目标上的整齐划一参考答案:A22. ( )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A.口头数数B.按物计数C.说出总数D.按数取物参考答案:D23.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所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单方面的。(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所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单方面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4. 幼儿数

7、学教育活动往往没有从_角度提出相应的目标。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往往没有从_角度提出相应的目标。A、数学经验B、认知能力C、动作技能D、情感态度参考答案:D25. 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包括_。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包括_。A、教育内容应具有超前性B、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C、教育内容应其有可探索性D、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参考答案:B,C,D26.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_。A.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B.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C.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D.帮助学前儿童形成数学概念参考答案:ABC27. 幼儿园的教学对于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

8、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8. 下列属于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项目及范围的有_。下列属于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项目及范围的有_。A、量的初步知识B、空间方位初步知识C、时间初步知识D、10以内的乘除法参考答案:A,B,C29. 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_。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_。A、游戏法B、操作法C、比较法D、讲解演示法参考答案:B30. 认识三数之间的相邻关系是对中班儿童认识相邻数的要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1. 比较的形式可以有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2. 试述儿童思维发展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什么样的逻辑准备?参考答案:1.

9、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我们以数学知识中普遍存在的逻辑观念-一一对应观念、序列观念和类包含观念为例,考察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1)一一对应观念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3岁半以后)。起初,他们可能只是在对应的操作中感受到一种秩序,并没有将其作为比较两组物体数目多少的办法。逐渐地,他们发现过去仅靠直觉判断多少是不可靠的:有的时候,占的地方大,数目却不一定多。而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多少更加可靠一些。在小班末期,有的儿童已建立了牢固的一一对应观念。比如在“交替排序”活动中,存在四种物体,其中既有交替排序,又有对应排序。教师问一个儿童小鸡有多少,他通过点数说出有4只,再问小虫(和小鸡对应)有多少,他一

10、口报出有4条。又问小猫有多少,他又通过点数得出有4只,再问鱼(和猫对应)有多少,他又一口报出有4条。说明幼儿此时已非常相信通过对应的方法确定等量的可靠性。但是能不能说,幼儿此时已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逻辑观念呢?皮亚杰用一个有趣的“放珠子”实验作出了相反的回答。实验者向幼儿呈现两只盒子,一只盛有许多珠子,让幼儿往另一只空盒子里放珠子,问幼儿如果一直放下去,两只盒子里的珠子会不会一样多,幼儿不能确认。他先回答不会,因为它里面的珠子很少。当主试问如果一直放下去呢,他说就会比前面的盒子多了,而不知道肯定会有一个相等的时候。可见幼儿在没有具体的形象作支持时,是不可能在头脑中将两个盒子里的珠子作一一对

11、应的。(2)序列观念序列观念是幼儿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幼儿对数序的真正认识,不是靠记忆,而是靠他对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数差关系和顺序关系)的协调: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一,比后一个数少一。这种序列不能通过简单的比较得到,而有赖于在无数次的比较之间建立一种传递性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种逻辑观念而不仅仅是直觉或感知。那么,幼儿的序列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班幼儿在完成长短排序的任务时,如果棒棒的数量多于5个,他们还是有困难的。说明幼儿这时的幼儿尽管面对操作材料,也难以协调这么多的动作。中班以后,幼儿逐渐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而且他们完成任务的策略也是逐渐进步的。起先,他们

12、是通过经验来解决问题,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有无数次错误的尝试。我就看到有一个幼儿在完成排序之前经历了12次失败,而且每次只要有一点错误就全部推翻重来。到了后一阶段,幼儿开始能够运用逻辑解决问题。他每次找一根最短(或最长)的,依次往下排。因为他知道,他每次拿的最短的棒棒必定比前面所有的长,同时必定比后面所有的短。这就说明幼儿此时已具备了序列的观念。同样,这种序列观念只是在具体事物面前有效。如果脱离了具体形象,即使只有三个物体,幼儿也很难排出它们的序列。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红的岁数比小明大,小亮的岁数比小红大。他们三个人,谁的岁数最大?”幼儿对这个问题是感到非常困难的。(3)类包含观念幼儿在数数时

13、,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他能点数物体,却报不出总数。即使有的幼儿知道最后一个数就是总数(比如数到8就是8个),也未必真正理解总数的实际意义。如果我们要求他“拿8个物体给我”,他很可能就把第8个拿过来。说明这时幼儿还处在罗列个体的阶段,没有形成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包含关系。幼儿要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就应该知道数表示的是一个总体,它包含了其中的所有个体。如5就包含了5个1,同时,每一个数,都被它后面的数所包含。只有理解了数的包含关系,幼儿才可能学习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幼儿从小班开始就能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但是在他们的思维中,还没有形成类和子类之间的层级关系,更不知道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作者

14、曾经问一个幼儿,是红片片多还是片片多,他一直认为是红片片多。直到作者向他解释,片片指的是所有的片片,而不是(剩下的)绿片片,他才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而他得到答案的方式也是耐人寻味的。他不是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靠逻辑判断,而是一一点数,得出红片片是8个,片片是10个。片片比红片片多。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幼儿头脑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包含关系,而是并列的两个部分的关系。他们至多只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理解包含关系,而决没有抽象的类包含的逻辑观念。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观念,这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些逻辑观念又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它们非常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如果这些问题是和直接的、外化的动作和形象相联系的,幼儿则有可能解决,如果是较为间接的、需要内化于头脑的问题,幼儿就无能为力了。这个现象,正是由幼儿思维的抽象程度所决定的。2.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及其发展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