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9279818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小学三个学段阅读目标的解读 阅读教学要显示学段的特点,这是当前许多老师有所疏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了更明晰的要求:学 段学 段 目 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

2、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

3、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

4、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

5、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1、阅读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方面,特别提醒我们注意:(1)重视阅读过程的展开和阅读方法的培养。阅读作为一种心智活动,其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语文阅读能力,只有学生作为阅读时间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阅读材料重复接触、多次尝试和反复练习中才能获得。因此要重视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实际运用。(2)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语文积累是一个主要目标。现在课程标准主张首先应背诵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这是

6、最重要的语文积累,当然还要积累格言警句、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从各种途径获得的其他语言材料。(3)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经过“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对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我国语文教育传统为我们提供的好经验。(4)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生成学生的言语智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这么说,没有学生的自主阅读,所谓的个性化阅读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主阅读

7、中就有思维的培养,就有情感的熏陶,就有创新的火花,就有智慧的生成,就有语感的积淀。(5)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切实地让学生展开阅读实践活动。2、阅读教学的几个关键点对比课标中关于阅读目标的表述,我们发现阅读目标中包含有几个重要的内容,并且在不同年段之间担当重要角色,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之提取出来,让老师们了解阅读教学应抓住哪个内容进行。(1)读书“读书”是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阅读目标的描述中,对读书的要求非常明确,

8、并放在首位。读书,不仅是朗读,还有默读,不同年段都提出了不同要求,如:第一学段: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第二学段: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从以上的表述看,第一学段的读书要求重在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上,重在读书的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9、等,但在读书要求上不提出很明确的指示,目的是不打击其读书的积极性,保护学生自尊,多进行读书的指导和示范。这点认识是很重要的。到了第二学段,读书的要求逐渐增加,不仅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就是中年级与低年级在读书上的不同。第三学段的读书与中年级比较,在速度上有了清晰的要求,“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默读速度是现代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在一定阅读速度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学习“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这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培养的能力。除了读好教科书里面的课文,“读书”还包括“读书方法”“课外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

10、的读书的方法,在阅读目标中也有明确的表述:第一学段:3、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

11、、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这些要求中不难发现,对于诗歌的学习,“展开想象”,在诵读中“体会情感”是重要的读书方法。而低年段比较典型的阅读文体是童话、寓言和故事等,这些文章的阅读则以交流为主的读书方法。到了中高年级,课文多以叙述性作品为主,其读书方法就有复述故事、交流讨论、再现描述等。高年级的说明文,以抓要点为主要方法。高年级的诗文学习,就不能再是想象,体会

12、情感那么简单了,需要与韵律、节奏等结合一起,加大了难度。对于“课外阅读”的要求,阅读目标中非常清晰: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量不断增加,可以说明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不只是课内,更多的是课外。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不能只盯着教科书上那二十几篇课文,更多的要关注学生课外能读的书。读书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明确了这点认识才能更好地教学生读书。(2)理解理解是阅读学习中最关键的能力点,关会读而不会理解就不能说是真正的阅读,只有意义理解的参与,才

13、是完整的阅读行为。因此,学习“理解”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三个学段的阅读目标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解”水平的不同:第一学段: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第二学段: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第三学段: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

14、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从三个学段的目标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理解”在不同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如:第一学段:主要是词句意思的了解,其方法主要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第二学段:主要是词句的理解,还多了关键词句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方法也多了字词典,质疑等。这里的词句“理解”与第一学段的“了解”在能力要求上是有区别的,“了解”是知道,清楚,“理解”是在了解的基础上的懂得。也就是说理解更多是

15、自己内在信息加工的结果,具有内化为能力的特质。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上,质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通过问题的引领进一步走进文章,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这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发展节点。第三学段:主要是词句意思的推想,文章表达顺序、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理解方法主要也是联系上下文与自己的积累的加工,对文章的理解是在质疑的前提下进行答疑,所谓“敢于提出看法”就是对自己的“质疑”进行“答疑”,在这里同样强调一种分析能力,即在众多的可能中选择和判断最适合的“答案”。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也是理解能力的体现,从“语气”到“一般用法”到“不同用法”,越来越深入地领会标点符号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从而达到辅助理解,体会情感的正确领悟。我们通过对三学段阅读目标中关于“理解”的描述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要点,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3)积累“积累”对于学生来说是为他们的阅读以及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所记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