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直梁弯曲实验实验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9279621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五直梁弯曲实验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验五直梁弯曲实验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验五直梁弯曲实验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验五直梁弯曲实验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验五直梁弯曲实验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五直梁弯曲实验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五直梁弯曲实验实验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实验名称:同组试件编号试验机编号计算机编号应变仪编号百分表编号成绩11111教师年 月口实验时间:2010年12月1日实验地点:主楼南翼116室实验五 直梁弯曲实验一、实验目的:1. 用电测法测定纯弯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变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算结呆进行比较。2. 用电测法测定三点弯梁某一横截面上的正应变分布与最人切应变,并与理论计算结呆 进行比较。3. 学习电测法的多点测量。二、实验设备: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 电阻应变仪:三、实验试件:本实验所用试件为两种梁:一种为实心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其横截面设计尺寸为hXb=(50X2 228)mm

2、另一种为空心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其横截面设计尺寸为hXb=(50X 30)mm,壁厚t=2mmo材料的屈服极限= 360MPa 9图一实验装置图(纯弯曲)泊松比卩=0.28。图二实验装置图(三点弯)图三纯弯梁受力简图(a=90mm) 图四三点弯梁受力简图(a=90mm)四实验原理及方法:在比例极限内,根据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变为线性分布,距中性层 为y处的纵向正应变和横向正应变为:(1)距中性层为y处的纵向正应力为:(2)(4)Mv o(刃= Es(y) = 对于三点弯梁,梁横截面上还存在弯曲切应力:代Sg)lzd并且,在梁的中性层上存在最人弯曲切应力,对于实心矩形截面梁:

3、r玉max 24对于空心矩形截面梁:也=7777 (2 - 少 - 2/)(力-2t)2LO1J由于在梁的中性层处,微体受纯剪切受力状态,因此有:(6)实验时,门J根据中性层处45方向的正应变测得报人切应变:(7)本实验采用重复加载法,多次测量在一级载荷增量AM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机和A/o于是式(1)、式(2)和式(7)分别变为:(8)人 z、 AM - y匕(ZAMyy) = A/nnx = (耳亦 _ 乞R = Z* = 2A5o在本实验中,(9)(10)最后,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刃巩刃=(11)歹(y)=刃%)=N.max 齐A/ =/max“本实验采用电测法,在梁实验段

4、某一横截面的不同高度(梁的上卞表面、中性层及距中性层 10mm、20mm)处粘贴纵向电阻应变片,在梁的上卞表面处粘贴横向应变片,并在梁中性层处 沿45方向粘贴应变片。五、实验步骤1. 设计实验所需各类数据表格;2. 拟定加载方案:3. 试验机准备、试件安装和仪器调整;4. 确定组桥方式、接线、设置应变仪参数;5. 检查及试车: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然后预加一定载荷,再卸载,以检查试验机和应 变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6. 进行试验:将载荷加至初载荷,记卜此时应变仪的读数或将读数清零。逐级加载,每增加一级,记 录一次相应的应变值。同时检查应变变化是否符合线性。实验至少重复两次,如果数据稳定, 重复性

5、好即可。7.数据经检验合格后,卸载、关闭电源、拆线并整理所用设备。四点弯 实心梁应变片编号112211310495786第一次实验+39-48-136+131-106+119-52+66十2-20+2第二次实验+35-40-133十136-103+111-43+470+1十20二占弯 *八八J实心梁应变片编号112211310495786第一次实验+40-44-153+144-127+117-65+57+16-23+20-3第二次实验+41-36-154+142-128+121-65+59+19-22+24-5六、试验结果处理测得数据如下:N由盹)二E %)1 = 1四点弯 实心梁应变片编号1

6、12211310495786应变平均值+37-44-134.5+133.5-104.5+115-47.5+56.5+1-0.5+1+1二占弯 实心梁应变片编号112211310495786应变平均值+40.5-40-153.5+143-127.5+119-65+5S+17.5-22.5+22-4N 求得:i.(1)四点弯梁中,由理论计算,有:AM y4 x 10 x 0.9 x yM(y) = rr =3rii七z()28 x 50 xl0lz210x 10J x12=0.00588y=5.88y陆(y取nun单位)3AM - y 4 x 10 x 0.9 x y= j=3lz 28 x 50

7、 x 10 1212=1.237 (GPa)y-25-20-100102025理论结果(MPa)-30. 75-24.6-12.3012.324.630. 75实验中,由(y) = M(y) e得:y-25-20-100102025实验结果 (MPa)-28. 25-21.95-9. 980. 2111.8724. 1528. 04比较结果如图:四点弯梁图7528.035-一四点弯梁实验值-四点弯梁理论值拟合宜线30%-301020301G-28.2453031175-20 -10-9750.211.86512.321.945-24.624.1524.6o 二 l1321y + 05勞M(y)

8、=AM -y-x 8 x 10* x 0.9 x y28 x 503 x 10实验与勺|!论勺比较-25-20-100102025四点弯梁 实验值-28.245-21.945-9.9750.2111.86524.1528.035四点弯梁 理论值-30.75-24.6-123012.324.630.75相对误差8%11%19%4%2%9%(2)三点弯梁中,由理论计算,有:12=1.237 (GPa)y-25-20-100102025理论结果(MPa)30.75-24.6-123012324.630.75实验中,由Ao(y) = AE(y) E得:y-25-20-100102025实验结果(MPa

9、)32.235-26.77513.65-0.8412.1824.9930.03-25-20-100102025三点弯梁 实验值32.235-26.77513.65-0.8412.1824.9930.03三点弯梁 理论值-30.75-24.6-12.3012.324.630.75相对误差5%9%11%1%2%2%下表面:上表面:“1 =37134.5A%44= 0.275133.5=0.330=0.3032.计算上下表面的横向应变增量与纵向应变增量之比的绝对值:(1)四点梁:(2)三点梁:11140.5上表而:Mi =L 153.5264下表面:“2 =严12|40:=-r = 0.280_1

10、十 “2|Afh| 143p = - = 0.2723. 对比纯弯状态与三点弯状态的实验结果,并分析横截面上剪力对正应变分布的影响。由1中y-图可知:除去实验仪器与操作产生的误差,三点弯梁由于截面上存在剪力,其理论应力与实验值存在较人误差。七.思考题:1. 设计本实验的夹具应考虑哪些因素?答:在设计夹具时,应主要考虑减少实验误差。对于上下支持以及施加载荷的部位,应采用 圆弧与直线相切的形式,以使载荷以及支反力作用于一条直线上,以便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应 选用刚度较人的材料,以减小受载时产生的变形。2. 安装试件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答:试件梁应水平摆放,其轴线应与支撑点连线平行,加载端应与试件的1/3处(纯弯梁) 或者1/2处(三点弯梁)相切。3. 在本次实验中,如何用半桥法测最人弯曲正应变?试画出桥路图。答: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