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计算(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9259373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量的计算(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质的量的计算(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质的量的计算(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质的量的计算(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质的量的计算(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量的计算(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应用类 1. 概念的直接应用 表达式: 例1. 3.22 g 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 。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表达式直接求出 ,即 因 是强电解质,根据电离方程式: ,得出 。 点评:(1)根据定义直接计算是基本思想和常见方法,计算时必须找准分子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母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2)因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离子物质的量浓度还与电离方程式有关,如物质的量浓度为 型强电解质溶液, , 。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关,一般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小于溶质分子物质的量浓度。绝大多数非电解质,如蔗糖

2、、酒精等,溶质分子物质的量浓度通过上述表达式可以直接求出。 2. 规律的间接应用 规律1:密度大于水的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就越大,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规律2:同种溶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混合溶液的密度为 。 (1)等质量混合 混合后的质量分数为: ,物质的量浓度为: 。 (2)等体积混合 若 g/mL,如硫酸、硝酸溶液,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大于 ,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 若 g/mL,如氨水、乙醇溶液,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小于 ,物质的量浓度小于 。 例2. 3a%的硫酸溶液与a%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混合物的密度为 ,则混合物的物质的量

3、浓度为( ) 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D. 无法确定 解析:硫酸溶液密度大于水,且是等体积混合,直接应用规律(2),得出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c(混) ,选C。 点评:应用规律时必须注意前提条件、隐含条件及使用范围,要理解规律的实质和内涵,不可生搬硬套。 二、换算类 1. 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关系式: 为溶液的密度(g/mL),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2. 已知某盐酸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溶液的密度为1.19 g/mL,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直接利用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式,代入数据后解得: 点评:(1)物质的量浓度常用单位是mol/L,如果溶液密

4、度的单位是g/L,此时换算公式应为: 。 (2)该求解过程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2. 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关系式: , 为溶液的密度(g/mL),S为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g)。 例3. 的溶解度很小,25时为0.836g。 (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 g 固体,加2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仍为200mL,计算溶液中 。 (2)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 mL 0.0268 mol/L的 溶液,充分搅拌后,则溶液中 是多少? 解析:(1)由于 的溶解度较小,溶液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溶液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根据关系式,得出 是强电解质,由电离方程式: ,得出: (2)设与 反应消

5、耗掉的 为x g。 列式解得: ,说明 是过量的,此时仍是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浓度与(1)相同,即 。 点评:(1)该换算公式应用的前提必须是饱和溶液。 (2)对于溶解度较小的饱和溶液,该换算公式可进一步简化为 (例3可用该简化公式计算)。 三、稀释(或浓缩)类 1. 直接稀释(或浓缩) 关系式:c(浓)V(浓)c(稀)V(稀) 例4. 18.4 mol/L的浓硫酸10 mL,加水稀释到50mL,求稀释后硫酸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稀释后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点评:溶液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2. 按体积比稀释 关系式: ,是原溶液的密度,质量分数, (混)(g/mL)是

6、混合溶液的密度。a:b是该溶液与水的体积比。 例5. 1:4的硫酸(98%,密度为1.84g/mL)的密度 g/mL,求稀释后 。 解析:直接应用关系式,代入数据后解得: 点评:按一定的体积比稀释,与体积大小无关。 四、混合类 1. 相同溶质不反应的物质混合 关系式:c(混) 例6. 把100 mL 1 mol/L 溶液与50 mL 2 mol/L 溶液、50 mL 4 mol/L 溶液均匀混合,求混合后氯化钠物质的量浓度?(设混合后总体积是各部分溶液体积之和)。 解析:本题是三种相同溶质( )的混合,依据关系式,得出混合后氯化钠物质的量浓度为: 点评:只有当溶质相同,且浓度也相同时,V(总)

7、 ,只要有一项不同(如溶质、浓度),则V(总) ,除非题目中特别强调了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等于各部分体积之和,否则V(总)一定要通过 来计算。 2. 不同溶质之间不反应的物质混合 关系式 是混合前物质的量浓度, 是混合后物质的量浓度。 例7. 10 mL 1 mol/L 与10 mL 1 mol/L HCl均匀混合后,求混合后 、 ?(设混合后体积是各部分溶液体积之和) 解析: 来源于HCl,混合后 应等于混合后 ,即 来源于 和 ,混合后 点评:不同溶质之间不反应的物质混合相当于原溶液中的溶质加水稀释,可用稀释关系式直接求解。若不同溶质某种成分(离子)相同时,该成分物质的量浓度不能按上述关系式

8、计算,如例7中 的计算。 3. 溶质之间相互反应的物质混合 关系式:c(过量的溶质) 例8. 向20 mL 2 mol/L 溶液中加入10 mL 1 mol/L 溶液,充分反应后,求混合后溶液中 ?(设混合后总体积是各部分溶液体积之和) 解析:设反应消耗 物质的量为x 列式解得: 即 是过量的,剩余 ,混合后 (过量的 ) 。 点评:(1)先考虑两溶质之间的反应,然后依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剩余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以及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再按照上述关系式计算溶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完全的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很小,近似为0。 五、溶解类 关系式: , (混)为混合溶液的密度(g/mL),V

9、(g)是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L)。 例9. 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气体溶于1 L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气体溶解类的关系式,化简后解得: 答案为D项。 点评:(1)V(混) (2)确定溶质时要注意与水发生的化学变化,如: ;有些气体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如 ,因而溶质也随着变化,而有些气体,既使与水反应,溶质仍视为自身,如 溶于水后,溶质仍为 ,不是 。 可见,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关键是:(1)分析该溶液的“形成”过程;(2)正确判断溶液中溶质是“谁”;(3)能够准确计算出溶液的体积。抓住了关键,灵活的应用以上关系式

10、,无论题型如何变化,都能准确快捷的解题。1.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2.守恒法在化学中有许多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代数和守恒等。(1)质量守恒宏观表现:变化前后质量守恒。微观表现:变化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2)电子转移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

11、子总数(或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高总数)。(3)电荷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总负电荷数与阳离子所带总正电荷数必须相等。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必须相等且电性相同(4)化合价代数和守恒任一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借此可确定化学式。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3.关系式(量)法化学计算的依据是物质之间量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通常可从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中而得。但对复杂的问题,如已知物与待求物之间是靠很多个反应来联系的,这时就需直接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其实从广义而言,很多的化学计算都需要关系式的。只是对于多步反应的计算其“关系式”更是重要与实用。“关系式”有多种,常见的有:质量或质量分数关系,物质的量或粒子数关系式,气体体积的关系式等。确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的一般方法: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再根据需要从方程式中提练出某些关系。如: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得如下关系:4HClCl2(2)根据守恒原理确定关系式如:2NaH2其他技法如平均值法、极值法、讨论法等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接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