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以”的用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925844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以”的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汉语“以”的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汉语“以”的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汉语“以”的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汉语“以”的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语“以”的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以”的用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汉语“以”的用法(一)“以”,本是动词,说文解字:“以,用也。”经传释词:“广雅曰:以,与也。”动词“以”意义有二:1、意为“用”、“依据”。例如: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九章涉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例、中的“以”译作“用”,“虽不吾以”即“虽然不用我”。例中的“以”译作“依据”。2、意为“认为”、“以为”。例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一)3、率领。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史记项羽本纪)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史记晋世家)(二)“以”的介词用法“

2、以”作介词由动词虚化而来,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1、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身份、依据、标准等,一般可译为“用”、“拿”、“凭”、“按照”、“凭身份”等。例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汤问) 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慎大览)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以”的这种用法同“于”,一般可译为“在”、“从”等。例如: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3、引进动作、行为所处

3、置或涉及的对象。一般可译为“把”。这里所说的“对象”,就是指一般句子中的“宾语”。由于介词“以”的出现,把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而形成一种状中关系。例如: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史记滑稽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4、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汉语中的因果关系,既可以用复句来表达,也可以用单句来表达。用复句形式表达的因果关系,往往是在揭示两件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用单句形式表达的因果关系,却只是在说明一件事情之所以发生的原因。用单句形式表达因果关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用介词“以”来引进原因。例如: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

4、列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三)“以”的连词用法“以”的连词用法是从介词用法虚化而来的。“以”的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之处,但不能用来表示转折关系。作为连词,“以”所连接的多是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可译为“而”、“又”、“而且”等,也可略去不译。例如:主严以明,将知以武。(战国策楚策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面的动作、行为,往往是“以”后面的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一般可译为“而”,或者略去不译。例如: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

5、、表示目的关系、结果关系“以”后面的动作、行为,往往是“以”前面的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一般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例、“以”之后的部分是其前行为的目的,例“以”之后的部分是其前行为的4、表示因果关系“以”表示因果关系,常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之前。一般可译为“因为”。例如: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僖公三十年)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魏公子列传)5、表示修饰关系以”表示修饰关系,一

6、般用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不译。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6、连接方位短语,一般不译。例如: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史记陈涉世家)(四)“是以”、“以是”“是以”、“以是”都是介词“以”和代词“是”构成的介词结构。“是以”与“以是”的不同,在于“是以”是宾语前置的介词结构。两者的意思是“由于这个原因”、“根据这种情况”之类,可译为“因此”。例如: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史记项羽本纪)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梁惠王上)(五)“有以”、“无以”“有以”、“无以”中“有”、“无”是动词,省略了宾语,这个省略的宾语是实现“以”后面的行为的凭借;“以”是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性短语。意思是“有东西(方法)用来”、“无东西(方法)用来”。例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吾终当有以活汝。(马中锡中山狼传)例中的“无以为乐”即“没有东西用来作乐”,例中的“有以活汝”即“有办法来救活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