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9257502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通过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后,本文结合所学到的内容,以健康人格的概念为理论基础,从遗传、家庭和社会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健康人格的因素,并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化自己的人格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通过本文的研究更加巩固了所学课程。关键词 心理 健康人格 塑造 影响目 录1 健康人格的概念12 影响健康人格的因素12.1 遗传的因素12.2 家庭的因素22.3 社会的因素23 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33.1养成良好的习惯33.2优化自己的人格3参考文献41 健康人格的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对人格的定义是: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

2、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就有人格即个性的提法。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社会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的定义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健康人格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面对和接纳。具备健康人格的人不管现实对他来讲是好还是坏,都勇于去面对,而不是逃避。比如,当家庭遭遇重大灾难时,具备健康人格的人虽然会一时苦恼、哀叹,同时他也会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 二是独立性。一个人格健康的人办事凭理智,很稳重,并适当听取合理建议。而一个不成熟的人,常会感到

3、遇事很难下决心,总希望别人来指点他应该如何行动。前者能够做出决定,并乐于承担由此而带来的一切后果,而后者常是出了差错、推卸责任,怨天忧人;有了成绩,则过分夸耀,要求表扬。 三是爱与被爱的能力。一个健康、成熟的人,能从爱自己的配偶、孩子、亲戚,甚至从帮助陌生人中得到乐趣。相反,一个不成熟的人爱起别人来很吝啬,希望自己是人们关切的中心。一个成熟的人不但可以爱他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和爱。自如地接受帮助和给予是一个人成熟和健康表现。 四是具有自控能力。人格健康的人即便在生气时,也能把握分寸,不会失去理智。他可能有时会发脾气,但绝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雷霆,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 五是有长远

4、打算并善于学习。一个人格健康的人,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利益。如一个精明的商人,不会为赚钱而制造伪劣商品。对孩子钟爱和宽容,对他人也能宽容谅解,尤其宽容他人的缺点,和持有不同意见的人相处。同时一个人格健康的人还要善于学习。2 影响健康人格的因素2.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通过受精作用,父母的特征(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过程。个体的形成是父亲的遗传信息和母亲的遗传信息结合的结果,因此父亲或母亲性格上的某些特点就有可能遗传给子女。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例如,我国发展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对双胞胎之间性格特点的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在人格的情绪特征方面的相关系数是零点七二,异卵

5、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零点五七;同卵双生子在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方面的相关系数是零点六一,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零点五四;同卵双生子对自己的态度的相关系数是零点七一,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零点六零。两者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2 家庭的因素家庭是人生活中最主要的环境,约大多数儿童是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的养育中长大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格形成的最主要阶段。一个人的人格在这个时期就基本上形成了,可见家庭对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有多么大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组成状况(如单亲家庭、家中子女多少)、出生顺序、家庭垢社会经济地位等对人的人格发展发生影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非常重

6、要的一个方面。教养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养态度,二是教养行为。教养态度是指父母在训练或教导子女方面所持有的有关认知、情绪及行为意图(或倾向)。教养行为是指父母在训练或教导子女时实际采取的行动与做法。心理学家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分为民主(或宽容)、权威(独断)及放纵(或溺爱)三种类型。民主的教养方式既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自由和独立,又给孩子一定的限制或禁止:既保护孩子的活动,又给以社会和文化的训练;既能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行为,又对孩子富于爱心。在这种态度影响下,儿童多表现为富有创造性和独立精神,忍耐力强,对人友善。2.3 社会的因素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

7、的运动形式。前面提到的素质和环境、教育是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就曾提出过“施用累能”和“科用累能”的思想。前者是说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后者指从事不同职业活动可以积累不同的能力。许多关于劳动、体育、科研等实践活动影响能力形成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油漆工在长期的工作中,辨别漆色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可以分辨的颜色达四五百种;陶器和瓷器工人听觉很灵敏,他们可以根据轻敲制品时发出的声音的性质,来确定器皿质量的优劣。同样的道理,人的自学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人的组

8、织能力也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人的各种能力,脱离了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无从提高和发展的。3 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3.1 养成良好的习惯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象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可见习惯的力量不经意会影响人的一生。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

9、,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尤其开始是我们要宁少勿多、宁简勿繁、宁易勿难。先找一个比较容易做到的,做起来有兴趣的,很快就能尝到甜头的,而且能不断受到自己和周围人激励的习惯开始,而且下的功夫要大一些,花的时间要长一些,这样就容易成功。第一个习惯养成了,一定会使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既然是好习惯,它就会在你无意识中自动为你管理,为你服务,而且为你效忠终生。关键是前三天,重在一个月。当我们下决心要培养一个好习惯之后,成功的关键在于前三天,特别重要的是前一个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习惯也是一样。至于说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这是指度过前几天,真正的是一个习惯的养成,这过程差不多要一

10、个月左右。因为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成为21天,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形成你的信念。3.2优化自己的人格“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许多人所具有的优秀的品格都是一点一滴形成的,从小做起,是每个人努力的起点。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参考文献1 LA.普汶.人格心理学M.郑慧玲译.台北: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95 2 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罗伯特斯宾雷M.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李瑾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戴维迈尔斯M.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