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同构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925651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生同构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共生同构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共生同构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共生同构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共生同构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生同构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生同构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生同构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教材简析: 海伦凯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写人的文章。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海伦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以后,在沙利文、萨勒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地学习的小说,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文章感人肺腑,文质兼美,详略分明,关键选择了海伦一生中最主要的两件事来写: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夜以继日地学习说话,从而成功地考上大学。五年级的学生和海伦的生活存在着很大距离,从未体验过盲、聋、哑的生活滋味,是极难走近海伦的生活世界的,因此必需让学生沉入语境、移情体验、品味语言,真正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

2、和命运作抗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让语言和精神得以同构共生。教学目标:1 了解内容,经过想象和品味关键词句,感受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 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课文中引号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感知人物形象1 经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有一个人,她1880年出生在美国,一岁半时,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整天面对着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通常的沉寂。她就是。你以为这是怎样的海伦凯勒。2 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她一生写了14部著作,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和伦比的杰作”;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

3、一。她就是。你以为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呢?二、抓住文眼,凸显不屈不挠1 遭受如此巨大不幸的海伦,又怎么会取得巨大成功的呢?文中有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她成功的最关键原因。让我们举起手,认真地写一写这个给人力量和勇气、使人成功的词语。过渡: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请你默读全文,把相关句子画下来。2 聚焦两段话。同学们全部找到了这么两段话,请你再认真地读读这两段话,假如有哪个词或标点触动了你的心弦,把它画下来,再认真读读,读出你的体会。评析:文章很长,怎样整合教材,让教学效果最大化?应该选择最值得教的内容,而“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夜以继日地学习说话”这两部分内容,正是文

4、章的关键。紧紧围绕“不屈不挠”这一文眼,把眼光聚焦到这两段文字,进而带动全文的学习,起到以一驭十、纲举目张的作用。三、品词析句,感受不屈不挠句段一: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么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全部摸出了血。1 指名读句子并回复,你是从哪儿体会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预设: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书写。如饥似渴。2 海伦就是这么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把这些词语放到句中,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心灵的震撼吧!齐读句段一。3 描述画面,深入体会。听着你们动情的朗诵,老师好像看到了一幅幅画面:夜已经很深很深了,万籁俱寂,小海伦还坐

5、在书桌前,一阵阵倦意袭来,但她打起精神,用柔嫩的小手一遍又一遍地摸读盲文,一遍又一遍地书写单词,小小的手指头全部摸出了血,但她没有喊一声疼,还是继续摸呀,写呀,摸呀,写呀可能,那是个春日的早晨,她昏昏沉沉,四肢无力,小海伦;可能,那是个夏日的中午,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小海伦;可能,那是个冬日的深夜,寒风刺骨,天寒地冻,小海伦。同学们,这就是“不分昼夜”,这就是“拼命摸读、不停书写”,这就是“如饥似渴”,这就是海伦的那份“不屈不挠”!4 你们的脑海里也出现出这一幅幅画面了吗?把我们想象的画面读出来吧!齐读句段一。小结: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到了海伦的不屈不挠,这么就把书读活了,这是

6、学习语文的一条主要路径。5 经过努力,海伦最终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这里的“说话”是指她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和人交流,因此加上了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评析:凭借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画面,此时的文字就不再是冰凉地躺在纸上,而是有温度有生命的。学生在老师精心营造的教学情境中被唤醒,师生在各自和文本充足对话的基础上,敞快乐扉,展开想象,情思激荡。这么的教学是思想和思想的碰撞,是心灵和心灵的接纳,更是情感和情感的交融。句段二:“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重复高声朗诵一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多个小时,直到自己以为读对了为止。我天天

7、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过渡:海伦强烈地渴望能真正开口说话,可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是怎么学的呢?1 请一生上台模拟,然后引导她们思索:海伦完全靠触觉来说话,难吗?读读海伦的这句话,你从哪儿体会到她说话很艰苦?2 学生谈体会。3 体会不屈不挠。海伦就这么艰苦地学习着“说话”,即使失败和疲惫经常将她绊倒,她却从没有放弃,这就是海伦的那份不屈不挠!4 范读第7自然段:当夏天来暂时,海伦在盲哑学校的课程恰好告一段落,她说话的能力也和通常人没什么两样了。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父亲、母亲,我回来了!”刹那间,父亲和母亲紧紧地抱住了海伦,流下了兴奋的泪水。你以为这是怎样的呼叫?小结:正是靠着这种

8、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算术、学会了写字、学会了说话。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在想象中感受这个世界,今后,海伦的世界有了和煦的春风,有了飘香的玫瑰。评析: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感悟句子蕴含的真谛。此时学生完全被海伦凯勒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震撼了。她们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情真意切地朗诵课文,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四、拓展延伸,感受一份大爱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中的句子:“她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我经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她用这么感人的笔调描绘着她

9、心中看到的世界。”1 谁能经过朗诵带我们去感受海伦“看”到的世界。2 她用这么感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你知道“看”字用上引号表示什么吗?3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奋发图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发明了人间奇迹。老师补叙:1900年,20岁的海伦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决心像沙利文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她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国际海伦凯勒”是海外向盲人提供帮助的最大组织之一。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4 正是有了这份爱,她才写出了那么多感动世界的文字。课件出示: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冲出黑暗在我周围的一切可能缄默黑暗,但在我心中,我的性灵里却有音乐和光明,我的

10、一切思想全部闪耀着色彩。敞开的门即使生命中有很多缺点,但世界是美好的,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全部要不停努力,全部要学会满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5 读着这些文字,感受着海伦的不屈不挠,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同学们,我想说的是:人能走多远,不是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问双手,而要问毅力。同学们,让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边体会边前进!评析: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让她“看”到了这个世界,发明了人间奇迹,学生被她的精神所震撼,被她的爱心所鼓舞。老师的补充描述和海伦凯勒的三句话,句句敲在学生的心上,感染了学生,她们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心有大爱的海伦凯勒。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老师进修学校江苏省江阴市陆桥试验小学责任xx:刘岭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