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末系统总结鲁科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925642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末系统总结鲁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末系统总结鲁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末系统总结鲁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末系统总结鲁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末系统总结鲁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末系统总结鲁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重点知识梳理j单南(金属、非金属)纯净物,北人物|电解质、非电解质(两态下.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 S由3八金|比 口初1氮化剂.还原剂:据化合价变化、电子找移判断物质的分类-溶液f微粒直径小于1 rnn、稳定元素与糊桩世界分散系7浊液 ( 微粒直径大于100 T】E、不稳定)胶体(微粒点径在1-100 nm,较稳定,丁达尔效应)电解质的电离(电西方程式)、二离子反应的实质(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电解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 一写、二改,三删、四音)离子共存f不能共存的;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

2、孟示方法f单线桥法和双线桥法)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及苴时立统一关系铳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专项探究I.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的探究。1 .原理:并联盛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组成相似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烧杯、灯泡 (效率相同)。根据灯泡亮度判断烧杯内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进而推测电解质的强弱。2 .仪器:电源,烧杯,灯泡,电线若干即时训练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A.向5个250 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0.1 mol - L 一的盐酸、CH3COO的液、NaOH溶液、NaCl溶液、氨水各 150 mL。B.向5种溶

3、液中分别放入相同规格的石墨电极,连接好装置 (如图所示)。盐酸CH3COOH NaOH溶液 溶液NaCl溶液氨水C.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1)实验现象:5个灯泡都亮了。结论: O盐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氨水对应的灯泡较暗。结论: O(2)思考: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理是什么?影响其导电性强弱的因素是什么?同学们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之间电离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在本实验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有哪些是用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的

4、(至少写出三条)?同学们根据现象得出结论: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是 弱电解质,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为了进一步探究氯化氢等化合物是否强电解质,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定了0.1 mol - L一的盐酸中氢离子的浓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说明氯化氢是强电解质的理由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0.1 mol L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同学们在实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一般来说,是强电解质, 是弱电解质,根据以上结论推测,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醋酸和氨水混合均匀,然后分别盛放在原来的烧杯中,接通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F 0n .ci -、

5、c(O scT 的检验。离于使用试剂|检验方法与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溶液,稀HNO加入 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在稀 HNO 中不溶解Ag + Cl =AgCl JcO盐酸、澄清石灰水、CaCl2 溶液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 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向原溶液 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 白色沉淀2+ + CO =HO+ CO T 2+CO+ Ca + 2OH =CaCOj + HOCa2 + CO =CaCOjsO稀盐酸、BaCl2溶液先加入稀盐酸,无现象, 再加入 BaCl2溶液,生成 白色沉淀Ba2+SO4 =BaS初解析:思考中应着重考虑采取的各项措施中“相

6、同”的因素,就是为了消除它们对灯泡亮度的影响;思考中灯泡较暗,可以说明它们对应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未完全电离; 而灯泡较亮,它们所对应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不一定完全电离;思考中盐酸是一元酸,如果氯化氢的浓度和它电离出来的可浓度相等,即可说明氯化氢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思考中醋酸和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其溶液导电能力较弱,但两者混合后, 发生反应:CH3COOHNH HO=C3COONH+ H2O,生成的醋酸俊属于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 力比原来明显增强,但由于体积增大了一倍,浓度偏小,因此,其导电能力比盐酸、氯化钠 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略差。答案:(1)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它们的水

7、溶液都能够导电,灯泡均亮,但明亮程度有 差别 醋酸、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弱,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强(2)酸、碱、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中发生了电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可以做定向移动,其导电能力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有关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相等、 电极的材料和规格相同、两极的电压相等、灯泡的规格相同等不同意,醋酸.、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较小,肯定是弱电解质,虽然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的电离程度较大,但不能说明它们一定完全电离, 也就是说,不能说明它们是强电解质等于 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 弱酸、弱碱、H2O和小部分盐 5个灯泡都亮起来了,与盐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 钠溶液对

8、应的灯泡较亮,另外两只较暗,但明显比混合前亮即时训练2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A. 一定有SC4B. 一定没有SOC. 一定有Ag+D.可能有SO ,也可能有Ag+,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解析:加入BaCl2溶液,也就是加入 Ba和Cl因而形成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或BaSO,由于Ag2SO是微溶物,因而 Ag+和S(t不能大量共存,故正确。答案:D3 . A、B C D四种可溶性盐,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Na+、Ag+、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 N。、SO、C、CO中的某一种。(1)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储水的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2)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有沉淀产生,D盐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则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A. , B., C., D.o解析:因A、R C、D都是可溶性盐,故 Ag+只能与NQ组合成盐,而Ba不能与SO、C(2 组合,则只能与 Cl组合成盐;而Cu2+不能与CO组合,从而只能与 SO组合成盐,则剩 余为NazCO。再由实验(1)知C为铜盐,C是CuSO,由实验(2)知B为AgNO, D盐中含CO, 只能是NS2CO,则A是BaCL答案:BaCl2 AgNO CuSO Ns2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