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924897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重点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病复习 1、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疾病的发病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病因论;疾病推测的原则;疾病放制的原则和策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2、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的特征:不忽略个体,但更重视群体 (2)对比的特征: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异同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心理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3、影响患病率的因素:(1)使患病率上升的因素:1.病程延长 2.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3.发病率的增高 4.病例的迁入 5.健康者的迁出 6.易感者的迁入 7.诊断水平的提高 8.报告率的提高 (2)使患病率降低的因素:1.病程的缩短 2.病

2、死率高 3.发病率下降 4.健康者迁入 5.病例的迁出 6.治愈率的提高4.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分类发病率患病率来源队列研究或疾病登记报告横断面调查分子观察时间内新发生的病例数调查时的病例数(新、旧病例)分母平均人口数或暴露人口数调查人数或平均人口数时间有时间长度(一般为“年”)理论上无时间长度(分为“时点”和“期间”)用途动态频率主要用于急性病病因分析、效果评价静态比例主要用于病程长的疾病卫生服务投入依据5. 散发的原因:对传染病来说 该病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或免疫水平; 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 传播机制比较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狂犬病; 潜伏期长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6

3、. 疾病的职业分布: (1)短期波动 (2)季节性 (3)周期性 (4) 长期趋势7. 判断地方病的依据: 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的发病率都高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类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迁入该地区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 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减轻或治愈 除人以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发同样的疾病8. 现况调查的特点:(1)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 (2)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 (3)确定因果联系受限 (4)对不合发生改变的暴露,可以提示因果关系9. 现况调查的优点:(1)常用抽样调查,其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 (2)有来自同

4、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结果具有可比性 (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局限性:(1)只能反映调查当时个体的疾病与暴露状况,难以确定先后因果的时相关系 (2)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3)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10.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方法:选择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 回忆偏倚 调查偏倚 测量偏倚选择偏性的控制方法 (1)严格按照抽样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象的选取,坚持随机化原则。(2)提高抽中对象的受检率和依从性。(3)正确的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调查员要系统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做好资料复查和复核的工作选择正确的统计分

5、析方法,注意混杂因素的影响11. 队列研究基本特点:(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从因果关系看,由“因”及“果”(4)能确认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12.研究人群的选择 暴露人群的选择: 高危人群 :(1)职业人群 (2)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团体 对照人群的选择: 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13. 人时的计算: 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精确法):适用于样本不大时 以人群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近似法):适用于队列进出时间不详、样本太大、精确性要求不高的情况 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适用样本大并要求有一定的精确度的情况14. 队列研究的优点:(1) 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

6、回忆偏倚。(2) 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率,RR和AR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3) 因果发生的时间顺序合理,偏倚较少,可计算率,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可证实病因联系(4) 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5) 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局限性:(1) 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2) 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3) 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4) 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5. 队列研究的偏倚及控制:

7、选择偏倚(严格随机化原则抽样,严格规定标准选择对象)失访偏倚(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失访,提高依从性,对已经造成的失访采取补救措施,如查询失访者的结局和基线资料,对失访者和未失访者进行差异分析)信息偏倚(精确测量方法严格操作,提高诊断技术,做好调查员的培训)混杂偏倚(严格限制研究对象,对照选择采用匹配的方法,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资料分析草原合理的分析方法,尽可能的减少混杂因素的干扰) 16.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 (2)回顾性研究 (3)时间顺序:从“果”“因”(4)通常不能够确证因果关联(与队列研究最大的区别)9、 病例选择的原则:(1)具体而明确的诊断标准 (2)最好是

8、新发病例 (3)尽量大限度收集某地区医院或社区的所有病例10、对照选择的原则:(1)对照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 (2)对照一定是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如有可能,应尽可能排除亚临床或处于潜伏期的疾病。 (3)对照可为不健康者,但所患疾病病因不应与所研究疾病的病因相同。 (4)注意研究因素以外其它因素的均衡性。 (5)无应答者事先要有统一合理的更换办法,慎重处理。11、影响样本量的因素:(1)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或研究因素在对照组总的暴露率) 比例 样本量(2)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可通过既往研究或查阅文献获得 RR 样本量(3)要求的显著性水平,即第一类错误 样本量(4)要求的把握度

9、,即1- 1- 样本量18、病例对照的优点:(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2)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3)同时调查多个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4)不仅用于病因探讨,而且可广泛用于其它方面。局限性:(1)不适于研究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性偏倚。(3)暴露和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4)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信息偏倚。(5)不能计算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6)通常不能够确证因果关联。19、三种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比较方法学特点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现况调查样本组成无病个体病例与对照暴露者、现患者或存活者分组标准暴露或未暴露患病或未患病前两者之一时间顺

10、序前瞻性(从因到果)回顾性(从果推因)现况比较内容暴露者与未暴露者发病或死亡情况病例与对照过去的暴露情况暴露者的患病情况或患病者的暴露情况率发病率或死亡率暴露百分比患病率、暴露率关联指标RR,RD,PAROR,PARRR,RD,PAR优点暴露资料较正确;可计算发病率和RR;可同时研究一种E和多种D的关系;用与检验假设样本小、获得结果快;费用低;无失访;可同时研究一种D和多种E的关系;可用于少见病例研究获结果迅速;获得基线资料缺点需要大样本和长期随访;费用高;失访问题多;不适用少见病样本代表性差,对照选择不易得当;多回忆偏倚,仅能计算OR因果时间顺序不易确定;不适用于病程短、死亡快的疾病和少见病

11、2、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点: 前瞻:直接随访研究对象,由“因”及“果”干预:实验法而非观察法;主动施加随机:随机分组对照:平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3、设计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的原则、重复的原则4、影响样本含量的主要因素:事件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 试验组和对照组数值差异的大小 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和检验效率(1-) 单侧还是双侧检验 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3、筛检的目的:(1)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属疾病二级预防的内容(2)检出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3)了解疾病的自然史或开展流行病学监测5、筛检评价指标 一、真实性(validity)(有效性):指所获得的数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在筛检试验的评价中,真实性是指待评价筛检试验的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的吻合程度。灵敏度(sensitivity):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阳性(患病)的能力,即真阳性率。 灵敏度(%)= a/(a+c)100%特异度(specificity):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上未患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阴性(未患病)的能力,即真阴性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