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9244151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Guidelines of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in civil building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5月1日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Guidelines of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in civil building 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气候中心 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 言依据国务院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关于确定民用建筑电动车充

2、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等2项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679号)的要求,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本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参考了正在修编的国标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以及北京市、南宁市等地方标准,结合浙江省气候条件,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制定了本设计导则。本导则共分为9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设计参数,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雨水收集与排除,雨水入渗,雨水储存与回用,水质处理,调蓄排放等。本导则由浙江省住

3、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10028)。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 浙江省气候中心 浙江大学主要起草人:王靖华 赵 萍 刘峥嵘 杨 军 周永潮 汪 波 王 健 张 楠 王 永 王小红 高 蔚 乌姬娜 周 华 易家松邵煜然 雍小龙 桑松表 黄正杰 虞介泽 方火明 邓

4、倩 潘孝辉 鲍国栋主要审查人:景政治 黄宇年 徐承华 钱樟有 何 江 张汛翰 包志毅目 次1 总则12 术语、符号22.1术语22.2符号53 设计参数83.1 降雨量设计参数83.2 水量与水质114 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134.1 一般规定134.2 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144.3 系统选择165 雨水收集与排除195.1屋面雨水收集195.2硬化地面雨水收集205.3雨水弃流205.4雨水排除226 雨水入渗246.1一般规定246.2渗透设施266.3渗透设施计算307 雨水储存与回用327.1一般规定327.2储存设施337.3雨水回用供水系统367.4系统控制378 水质处理398.1

5、处理工艺398.2处理设施408.3雨水处理站419 调蓄排放42附录A 浙江省各地市24小时最大降水常用典型频率表44附录B 浙江省各地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日降雨量45附录C 浙江省各地市暴雨强度参考表46附录D 浙江省各地市逐月蒸发量与降雨量51本导则用词说明53条文说明541 总则1.0.1 为构建城镇源头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建设或修复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使浙江省民用建筑工程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1.0.3 浙江省新

6、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内容。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1.0.4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以削减径流排水、缓解内涝、减少面源污染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1.0.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各项技术。1.0.6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结合室外总平面、园林景观、建筑、给水排水等专业相互配合设计。1.0.7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采取确保人身安全、使用及维修安全的措施。1.0.8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导

7、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术语2.1.1雨水控制与利用storm 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等。2.1.2低影响开发(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包括己建成区域现有设施)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地表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2.1.3雨水调蓄storm water detention, rete

8、ntion and storage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2.1.4雨水滞蓄storm water retention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并收集回用。2.1.5雨水储存 storm water storage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2.1.6雨水调节storm water detention也称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的总量。2.1.7铺装层容水量 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pavement layer单位面积透水地面铺装层可容纳雨水的最大量。2

9、.1.8雨水利用设计降雨量design rainfall depth指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能消纳并使其不外排的一场降雨的最大雨量,通常用日降雨量表示。2.1.9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雨水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2.1.10流量径流系数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ent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2.1.11雨量径流系数volu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

10、之比。2.1.12下垫面underlying surface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2.1.13绿化屋面green roof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由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绿化体系。2.1.14硬化地面impervious surface通过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不透水或弱透水地面。2.1.15透水铺装地面pervious pavement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2.1.16透水路面结构pervious pavement structure分为半透水路面结构和全透水路面结构。路表水只能够渗透

11、至面层或基层(或垫层)的道路结构体系为半透水路面结构;路表水能够直接通过道路的面层和基层(或垫层)向下渗透至路基中的道路结构体系为全透水路面结构。2.1.17透水沥青路面pervious asphalt pavement由较大空隙率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沥青路面。2.1.18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由具有较大空隙的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混凝土路面。2.1.19植被浅沟grass swale可以转输雨水,在地表浅沟中种植植被,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留、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2.1.

12、20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measure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滤层(或排水层)构成。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2.1.21渗透弃流井infiltration-removal well具有一定储存容积和过滤截污功能,将初期径流暂存并渗透至地下的装置。2.1.22渗透池(塘)infiltration pool指雨水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的滞蓄水池(塘)。2.1.23渗透检查井infiltration manhole具有渗透功能和一定沉砂容积的管道检查维护装置。2.1.24渗透管渠infiltration

13、trench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渠。2.2符号2.2.1 流量、水量q设计暴雨强度;qc渗透设施产流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W径流总量;Wj收集水量;Wp产流历时内的蓄积水量;Wi初期径流弃流量;Wc渗透设施进水量;Ws渗透设施渗透量;Wp透水铺装层容水量;Wc雨水排放量;V调节容积;Vs渗透设施的储存容积;Va下凹式绿地的储存容积;Q设计流量;Qzh水体的水面蒸发量;Qs水体的日渗透漏失量;Q水体调控的目标峰值流量;wiT多年日调节计算的总来水量;wuT多年日调节计算的总弃水量。2.2.2水头损失、几何特征F汇水面积;Fi汇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Fa下凹式绿地面积;Fy渗透设施受纳的集水

14、面积;F0渗透设施的直接受水面积;S水体的表面积;hy设计降雨量(厚度);初期径流厚度;ha下凹式绿地下凹深度;Sm单位面积日渗透量;As有效渗透面积;nk填料的孔隙率;zov雨水池、塘溢流堰项标高;zu雨水池回用容积对应的水位标高;AT调节容积对应的雨水池有效截面积。2.2.3计算系数及其他P设计重现期;i各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z综合径流系数;zc雨量综合径流系数;mc流量综合径流系数;m流量径流系数;c雨量径流系数;Pm水面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a空气的蒸汽分压;Vmd日平均风速;K土壤渗透系数;K基层的饱和导水率;J水力坡降;综合安全系数;m折减系数;T雨水池平均雨水收集效率;p调控出流过程平均流量相对于峰值流量的比值。2.2.4时间t 降雨历时;t1 汇水面汇水时间;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s 渗透时间;tc 渗透设施产流历时; t排空时间。3 设计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