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伤仲永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923415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伤仲永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伤仲永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伤仲永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伤仲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文言文-伤仲永(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 一、 词语积累(一)一般词语【伤】哀伤,叹息。【未尝】不曾。尝,曾经。【求】索要。【焉】代“忽啼求之”一事。【旁近】附近。指邻居。【与】给。【书】写。【养】赡养。【意】指内容。【一乡】全乡。一,全。【自是】从此。自,从;是,此,这。【就】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观】看。【邑人】同县的人。邑,县。【稍稍】渐渐。【或】有人。【乞】求取。【环谒(y)】四处拜访。谒,拜访。【从】跟随。【先人】称死去的父亲。【令】让。【称(chn)】相当。【复】又。【泯(mn)然】完全。【通悟】通达聪慧。【受】承受。【材人】有才能的人。【卒】最终。【至】达到。(二)古今异义【众人】古:常人。今:所有的人。(

2、三)一词多义【然】此、这样。的(样子)。【贤】有才能。胜过,超过。(四)词类活用【异】对感到诧异。【奇】对感到惊奇。【利】认为有利可图。(五)通假字【扳(pn)】通“攀”,牵,引。二、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三、 整体把握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先叙后议,由事入理,给人启迪。四、 问题探究1方仲永才能变化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分为三个阶段:童年才能初露;少年才能衰退:青年才能平庸。2方仲永的才能由神童沦为平庸的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来看: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

3、浅而“不使学”。(“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从道理上看: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受于人者不至”。)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文中什么地方集中体现了这个道理?一个人即使再有天赋,如果不加强后天学习,也会变得平庸无奇;天赋较差的,如果不学习,结果更是不堪设想。作者说明了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强调了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文章第三段议论集中体现了这个道理(作者观点)。4有人说:学习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天赋的高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不同意。一个人学习的好坏与他的天赋有关,更与一个人所受的后天教育及自身学习有关。只凭借天赋,不加强

4、后天学习,将会成为平庸之人。5文中的“受之天”和“受之人”分别指什么?“受之天”意思是“先天得到的”,指天赋;“受之人”指“后天的教育”。6. 如何理解“得为众人而已耶”? 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不如。7. 学了这篇文章后,某班级举行了一个辩论会,请你结合本文给甲乙双方确定各自对立的观点,并作为反方反驳正方的观点,要做到有理有据。 【正方观点】天赋决定成才。【反方观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必然条件。 【反驳】我方认为: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必然条件。天赋对成才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只为成才提供一个基础,对成才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人的知识、能力并不是先天父母所赐给的高智商中所包含的内

5、容。科学研究表明,先天没有缺陷的人,在出生后其智商并没有多大差别,而形成后天差异的根本原因却是后天教育的环境、内容、程度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决定的。研究证明,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的脑细胞比常人多千百倍,这是后天用脑的结果。“天才在于勤奋”,“教育创造英才。” 五、 翻译句子【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6、才观之。】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作诗。【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泯然众人矣】(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了,成为普通人了。【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像他那样天资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那些现在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