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外贸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核心内容概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9227663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危机时代外贸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核心内容概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后危机时代外贸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核心内容概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后危机时代外贸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核心内容概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后危机时代外贸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核心内容概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后危机时代外贸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核心内容概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危机时代外贸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核心内容概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危机时代外贸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核心内容概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核心内容概览后危机时代,世界步入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周期,迫切需要从战略上谋划中国对外贸易的 长远发展。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应有新思维、新战略。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规划出了加快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型的路线图”以下为该报告主报告的核心内容。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充分发挥我国现有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动态比较优势,创建新的竞 争优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实现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贸易强国进程,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更大贡献。改革开放,中国外贸实现三级跳改革开放之后

2、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了开放条件下的进口替代战略,为我国从完全封 闭下的经济逐步探索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作了准备,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渡。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加入 WTO之前,我国实行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加入WTO以来,我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出口导向型战略。这并非中国政府宏观政策刻意所致。加 入WTO后,使中国原本具有的出口的巨大潜力进一步释放,出口呈现超高速增长态势。 同时,进口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国内进一步开放市场,进口规模也得以扩大。但由 于总体上,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的速度差”形成了事实上的出口导向型战略。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外贸发展战略的演进,我国对外贸易明显呈现

3、三级跳,1988年贸易额是1978年近4.98倍,2001年贸易额是1988年的.96倍,2008年是2001年的5.03倍。 1978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在绝大多数年份均高于GDP增长率,起到了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新战略定位 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际地位。 拉动经济增长,就是要吸收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理论的合理内核,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出口贸易对拉动经济增 长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吸收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合理内核,充分发挥出口贸易对就业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倍增效应,这就要求一国应保持适度的顺差规 模。提升国

4、际地位,就是要吸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积极推进贸易强国进程,全方位培育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任务四个优化三个转变六个协调四个优化一要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大跨国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发挥其体制、机制优势;二要优化商品 结构,支持 三自三高”产品出口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高效益),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三要优化市场结构,开拓成长性好、潜力 大的新兴市场,巩固传统市场;四要优化贸易方式,货物贸易中,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 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方式 边境贸易、易货贸易、转口贸易、租赁贸易、国际期

5、货交易 等);服务贸易中,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适度开放服务贸易领域,促进服务贸易进 口,提高服务贸易在总贸易中的比重。 三个转变一是在质量规模上,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货物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规模居世界前列,服务贸易占 世界比重提高。外贸结构改善,质量档次提升,贸易方式优化。二是在在空间布局上,国际市场布局从集中向多元转变。推动多双边及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涵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多种合作层次的新格局。国内区域布局从东部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转变。提升东 部、发展中部、带动西部,形成从东向西梯度推进的新局面。三是在国际分工中,从被动 接受规则向主动参与制定规则转变。提升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主

6、导权,扩大我国在经济全 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中的影响力。提升重点商品定价权或议价权,扩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商 品影响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增强我国全球资 源配置能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六个协调即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协调发展,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外贸与外资 双向投资)、外经、援外协调发展,外贸与内贸协调发展,多种所有制主体协调发展,东部与中西部协调发展。发展目标数量指标保持并巩固出口货物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一的地位。考虑到我国贸易增长的基数较大以及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实际,我国贸易增长速度不仅将高于未来世界 贸易发展的平均水平,而且仍将可能与我国GD

7、P保持同向增长,增长速度也将可能高于GDP若干个百分点。在规模份额上,保持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高。中国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将从目前接近9%,稳步提高到2018年10%以上,到2020年12%以上,不断巩固货物贸易出口世界第一的地位。进口货物规模稳步提高。占世界货物贸易进口的 比重到2018年达到9%,到2020年达11%,不断巩固货物贸易进口世界第二的地位。 服务贸易方面,将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中的位次提升至前三位。2018-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要闯入世界前三名,2018-2020年,要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地位。质量指标应在贸易规模、进出口结构、贸易模式、产品质量 标准)、品牌

8、国际化、技术、货币国际化、国际投资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是拥有若干世界顶级的跨国公司和一大批中小型跨国公司。首先要培育若干中国本土的世界顶级跨国公司。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8年在世界非金融类跨国公司100强 根据国外资产排名)中,中国仅中信集团公司一家公司入围;在发展中国家100强中,中国有11家公司入围。争取在2018年之前,争取4-5家跨国公司进入世界 100强,15-20家进入发展中国家100强;到2020年之前,争取8-10家跨国公司进入世界 100强, 25-30家进入发展中国家 100强。其次培育一大批中国本土的中小型跨国公司。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共

9、有跨国公司3429家,占全球跨国公司总数的4.2%,争取2018-2018年增长500家左右的中小型跨国公司,达到4000家;2018-2020年力争达到上8000家甚至上万家。二是拥有一批世界级品牌。在Interbrand公布的2009年全球最有价值品牌 100强中,中国无品牌入选。要力争在2018-2018年间,中国有1-2家入选全球100强,2018-2020年,争取有更多家入选全球100强。三是逐步占据国际标准高地。2018-2020年逐步占据技术产品、环境、劳工、社会等标准的国际高地;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进一步提高,到2018年提高到65%,到2020年提高到85%,广泛参与

10、原有标准的修改和新标准的制定,推动我国更多的产品标准成为世界标准,全面推进国际相互认证认可。四是逐步把握规则主导权。在多边贸易规则中掌握主动权。力争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主导权。积极参与以自由贸易区为核心、多种形式的区域优惠贸易安排。五是力争战略性资源产品定价主导权。由价格追随者”变为价格制定者”,尤其要注重提高在黑色金属 如铁矿石)、有色金属 如铜、铝、铅、锌、锡、镍)及稀土资源的定价权。六是推进人民币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人民币全面可自由兑换并逐步成为世界贸易结算、流通和储备货币。要实现上述目标与任务一方面要在贸易政策、体制机制、战略举措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撑。另一 方面从更加广泛的意

11、义上看也离不开人才强国、科技强国、产业强国、金融强国的强有力 支撑。这些都是经济强国不可分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和硬实力的具体体 现。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加速推进迈向贸易强国进程的战略任务。为此,应在全面审视和评估目前外贸政策与管理体制 的的基础上,对贸易政策进行的战略性调整和外贸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外贸政策战略性调整当适时而行对贸易政策的调整必须考虑其综合影响,要从战略性的高度对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根据贸易政策的特性,以及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对中国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与完 善。对

12、贸易政策的调整必须考虑其基本特征及综合影响,从战略性的高度对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当前,对贸易政策的地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方面,认为贸易政策是单纯的产业政策的延伸,从而使外贸政策处于产业政策的附属地位;另一方面,也存 在过度拔高外贸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忽视外贸政策的相对独立性,频繁动用外贸政策工 具调控宏观经济,扭曲了外贸政策的本质属性。同时,贸易政策与后危机时代加快推进贸 易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应根据贸易政策的特性,以及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完善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对中国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与完善。一是强化贸易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增强贸易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提升贸易政策在宏观决策

13、中的地位。在外 贸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就业日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必须将贸易政策放在宏观政 策中的重要位置。但是同时要注意到,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相比,贸易政策本身有其自 身特点,其政策功能与定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提升贸易政策在宏观政策中地位的同 时,也要保持贸易政策的相对独立性。二是明确政策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增强政策调控的统一性、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在政策制定和调整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市 场经济规律,政策调控只是起到补充、引导市场的作用,而不是临驾于市场之上。外贸政 策不能像宏观调控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那样相机抉择,也不能像宏观调控中为避免理性预期”而采取 突然性”地调控政策

14、。相反,外贸政策应保持相对统一性、稳定性、透明度 和可预见性,以此为外贸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三是外贸政策调整应有利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此必须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与进口贸易结构,以利于实现贸 易强国目标。后危机时代,政策调控应着力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 实现又好又快、好字当先的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外贸政策调控应该更加突出自主知识产 权、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渠道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效益 三自三高)产品出口;更加注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沿海与内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市 场及不同贸易方式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贸易与环境、气候的和谐发展;更加强调外贸发

15、展对经济增长、国内就业和国民福利的贡献。四是遵循 WTO倡导的自由化、便利化和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在当前全球经济体制下,外贸政策必须以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相关规则为依据,不断推进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维护公平竞争的对外贸易制度环境。涉外财税政策的调整当前,涉外财税缺乏支持外贸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前瞻性、战略性不足,背后深层原因是对外贸在整个公共财政体系中的地位认识不足,重大财税体制改 革中缺乏对外贸因素的关注与考虑。具体来说,涉外财税政策存在以下问题:支持外贸发 展的财政资金来源面临枯竭;出口退税政策变化频繁,稳定性与连续性不够;全国性财政 支持贸易发展的导向性不明确等问题。根据与贸易有关的财税政策具体特点,及后危机时 代外贸中长期发展的需要,涉外财税政策改革与调整的原则与取向:一是明确与贸易有关的财税政策属于贸易政策范围。与贸易有关的财税政策既与贸易政策相关,又与财税 政策相关,但其政策实质是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贸易政策属 性是其主要方面,本质上属于贸易政策范围。为此,与贸易有关的财税政策调整应充分征求贸易主管部门意见,或由贸易主管部门牵头、协调进行相关政策调整与改革。二是与贸易有关的财税政策应维持相对稳定性与独立性。在与贸易有关的财政政策方面, 最为紧迫的任务是要解决支持外贸发展的财政资金来源面临枯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