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921713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第一节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砌砖砂浆不饱满原因分析:1。1 M2。5的砂浆因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铺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层不饱满,故砖与砂浆层的粘结较差。1.2有时由于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1.3用于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而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预防措施:1。1改善砂浆和易性。可掺加微沫剂,经常浇水保持湿润,保证砂浆搅拌时间,灰槽中的砂浆应经常用铲翻拌清底.1。2 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用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

2、揉挤的砌筑方法。1.3严禁用干砖砌墙,冬期施工时,初冬季节(白天有正温)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2 砌筑抗震筋遗漏或不按设计规定放置原因分析:2。1钢筋漏放,主要时操作时疏忽造成的或由于管理不善,待砌体砌完后,才发现钢筋有剩余,但已无法查对,往往不了了之。预防措施:2.1砌体中的配筋与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都属于隐蔽工程,应加强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施工中配筋端头应用铁丝从砖缝处露出,作为配筋标志。3 柱子主筋位移原因分析:3.1 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主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外伸主筋位移。3.2 柱子箍筋绑扎不牢固,模板上口刚度差,浇灌混凝土时使主筋位移。3.3 基础或梁内柱的插筋位置不正

3、确。3.4 浇捣混凝土时被振捣器碰歪未及时校正。预防措施:3。1 无论基础或楼层,在浇灌混凝土前均应检查柱插筋或外伸钢筋位置是否正确,并加以校正.3。2基础插筋要绑扎方正吊直,插筋要有足够的箍筋,保持钢筋骨架本身不变形,底端定位应牢固,必要时可焊在底筋上。3.3 为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主筋外侧应加设砼垫块。3.4 必要时可在基础或柱模上口,用井字型套箍撑住模板,固定住钢筋.3。5浇筑混凝土时,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筑过程应安排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4 钢筋对焊接头处弯折或偏心超过规范规定原因分析:4.1钢筋端头歪斜。4。2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确。4.3焊机夹具晃动太大。4.4操作

4、人操作不注意。预防措施:4.1钢筋端头弯曲时,焊前应予以矫直或切除.4.2电极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安装时应力求位置准确。4.3夹具如因磨损晃动较大,应及时维修.4.4接头焊毕,稍冷却后再小心地移动钢筋。5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心和倾斜原因分析:5.1钢筋端头歪斜.5。2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确。5.3焊机夹具晃动太大。5。4操作人操作不注意。预防措施:5.1 钢筋端头弯曲时,焊前应予以矫直或切除。5。2 电极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安装时应力求位置准确。5.3 夹具如因磨损晃动较大,应及时维修。5。4 接头焊毕,稍冷却后再小心地移动钢筋。6 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麻面原因分析:6。1模

5、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6.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6.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6。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板缝处出现麻面。6.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预防措施:6.1模板面清除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6.2木模板浇筑前应充分浇水湿润。6。3 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6.4模板缝拼装要严密

6、,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6.5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禁漏浆,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7 混凝土局部出现蜂窝原因分析:7.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有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7.2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7.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7.4混凝土一次下料太多,没有分层分段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7。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柱烂根,形成

7、蜂窝。预防措施:7.1 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要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7.2 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不得少于规范规定。7。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7。4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应采取措施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锨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入模.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7.5混凝土振捣应分层捣固,每层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7.6捣实混凝土拌和物时

8、,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7.7混凝土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当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7。8浇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模板有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好。8 混凝土施工缝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渣原因分析:8.1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筑时振捣不够。8.2浇筑大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9、,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杂物积存在混凝土表面,未曾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筑混凝土时混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8.3 浇筑前未坐浆。预防措施8。1浇筑柱梁墙板等结构或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如间歇时间超过规范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8.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合松动的石子或弱的混凝土层,并冲洗干净和充分湿润,残留在表面的水应清除干净。8.3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铺水泥砂浆或同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8。4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铺水泥砂浆后再浇混凝土。9 屋面卷材起鼓原因分析:9。1卷材施工时基

10、层较湿,水份较多,使沥青粘结卷材完后水蒸汽将卷材顶起造成起鼓。9.2 沥青未达到规定温度时卷材粘结不牢。9.3施工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撒铺沥青,使沥青与卷材有的地方未有粘结造成起鼓.预防措施:9.1 卷材施工时尽量避开雨季,基层要保持干燥.9.2 沥青撒铺温度一定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温度。9.3 施工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撒铺沥青,不得漏刷.10 外墙面砖空鼓脱落原因分析:10.1结构施工时,外墙垂直平整度较差造成装饰时修补较厚.10。2基层处理不好,混凝土基层凿毛清理不干净,未充分浇水润墙。10。3面砖在使用前用水浸泡或浸泡不透造成面砖吸砂浆水份,致使砂浆水份,致使砂浆速干粘结力降低而空鼓。10.4在粘

11、贴过程中,未做到一次成活,特别是砂浆收水后面砖纠偏挪动,使粘结力降低而造成空鼓脱落。10.5 未及时勾缝或勾缝处理不好。预防措施:10.1结构施工时,外墙应尽可能按清水墙标准做到平整垂直,为饰面工程创造良好条件。10。2混凝土基层应认真凿毛处理,用水冲洗干净,砖砌体应提前浇水润墙或砂浆中掺加混凝土粘结剂。10.3面砖在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并隔夜用水浸沟,晾干后(外干内湿)才能使用。10。4在粘贴过程中,应做到一次成活,不宜多动,特别是砂浆收水后不要再纠偏挪动。10.5认真做好勾缝工作。勾缝应分二次进行,要将面砖上下口封堵严密.11 外墙面砖分格缝不匀,墙面不平整原因分析: 施工前没有按照图纸尺

12、寸核对结构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排砖分格和绘制大样图,各部位放线贴灰饼不够,控制点少,面砖质量不好规格尺寸偏差较大,施工时没有选,施工操作不当,造成分格缝不匀,墙面不平整。预防措施:11。1施工前应根据图纸尺寸核实结构实际偏差情况,决定面砖铺贴厚度和排砖模数,画出施工大样图,根据大样图尺寸,对各窗间墙、砖垛等处事先测好中心线、水平分格线、阴阳角垂直线;对不符合要求偏差较大部分要事先剔凿修补,以作为安装窗、做窗台腰线等依据,防止贴面砖时,在这些部位产生分格缝不均,排砖不整齐等问题.11。2基层打完底后用混合砂浆贴在面砖背后作灰饼,挂线方法与外墙抹水泥砂浆一样,阴阳角处要双面挂直,灰饼的粘结层不小于1

13、0,间距不大于1.5米,并根据皮数杆在底子灰上从上到下弹上若干水平线,在阴阳角窗口处弹上垂直线作为控制标志。11.3铺贴面砖操作时应保持面砖上口平直,贴完一层砖后,将上口灰刮平,不平处用小木片等垫平,放上分格条再贴第二层,垂直缝应以底子灰弹线为准,随时核对,铺贴后将立缝处灰浆随时清理干净。11。4面砖使用前应先进行挑选,凡外形歪斜,缺角掉棱、翘裂和颜色不一致者均应挑出,用套板把同号规格分大、中、小进行分别堆放、分别用在不同部位,以免由于砖大小不一致而造成缝子不直和分格不匀的现象.12 饰面砖墙面污染原因分析:12.1面砖保管和墙面完活后成品保护不好,施工操作中未及时清除砂浆造成污染。12.2

14、上、下层交叉施工,未注意保护造成上层施工下层污染。预防措施:12.1贴面砖开始后,不得在脚手架上和室内向外倒垃圾,操作人员应严格做到活完顺手清。面砖匀缝应自上而下进行,拆脚手架应注意勿碰坏和污染墙面。12.2 用草绳或有色纸包装运输和保管期间,要防止雨淋或受潮。13 水泥地面起砂原因分析:13.1水泥砂浆水灰比过大,使砂浆降低,同时施工中还造成砂浆泌水,进一步降低地面的表面强度,完工后一经走动磨损,就会起砂。13.2操作安排不适当以及底层过干或过湿等,造成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过早表面还会出现水光,对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很不利;过迟已终凝,无法消除面层表面的毛细孔及抹痕,而且会扰动已经硬

15、结的表面,也将大大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13。3养护不适当,养护时间不够,致使水泥砂浆脱水而影响强度和抗磨能力.如果地面抹好后不到24小时就浇水养护,也会导致大面积脱皮,砂粒外露,使用后起砂。13。4水泥地面尚未达到足够强度就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面面层遭到破坏,易导致地面起砂.13.5 水泥地面冬季低温施工时易爱冻,强度将大幅度降低,经人走动会起砂。13。6水泥标号低或过期、受潮。这种水泥活性差,影响地面面层强度和耐磨性,砂子粒度过细,水灰比大,强度降低,导致地面易起砂。预防措施:13.1宜选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宜采用粗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13.2 严格控制水灰比,其稠度不应大于3.5cm,垫层事先要充分湿润,刷浆要均匀,冲筋间距不宜太大,控制在1.2m左右,随铺随用刮杠刮平。13。3掌握好面层压光的时间,压光一般不应少于三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随即进行。用木抹子均匀搓打一遍,使面层材料均匀、紧密、抹后平整,以表面不出现水层为宜,第二遍应在水泥初凝后终凝前完成(一般以上人时有轻微脚印但又不明显下沉为宜),将表面压实压平整;第三遍压光主要消除抹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