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之地质灾害与防治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459180495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2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微专题之地质灾害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之地质灾害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微专题之地质灾害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微专题之地质灾害与防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微专题之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与防治要点精讲1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原因内力作用内力作用重力作用、人类活动破坏表现岩层突然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岩浆沿地表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饱含泥沙、石块、巨大砾石的特殊洪流破坏性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分布规律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洋底山地丘陵区,地势

2、起伏较大、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覆盖差、多暴雨的山区我国布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藏、云南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目前我国活火山分布较少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多发原因多为构造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层活动频繁。也有陷落地震和人为诱发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剧烈自然因素:多高原、山地,地形起伏大;多地震;暴雨集中人为因素:对植被破坏严重;不当的工程建设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

3、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护坡固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滑坡、泥石流)2.地质灾害的成因(1)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是该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如下图所示:3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方法技巧】地质灾害的分析思路(1)地震的成因及防御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地面建筑的抗震

4、能力差;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震区交通不便;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和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国际合作等。(2)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枚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造成顺岩层滑坡的现象。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地区容易发生滑坡。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3)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

5、件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在中、上游地区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补给水源。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暴发。对点精练1(2015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地点地震时间震级震源深度地形状况植被状况人员财产损失甲8月6日16:306.5级12 km高山峡谷稀疏大乙10月17日21:496.6级5 km丘陵为主茂密小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

6、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解析:本题以图表信息为载体,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以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成因。作答时,首先考虑地震可引发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再从甲地的地形和由图表中提取的时间、震源深度、植被状况以及人员财产损失信息去分析。答案:滑坡(崩塌、泥石流)A信息:高山峡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裸露,容易滑落。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若答滑坡,则A、B、C任答两条。若答崩塌,则A、B必答。若答泥石流,则C必答,A、B任答一条。2(2014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

7、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岩体松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内因;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解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解题时应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材料中提到黄土,而黄土的重要特点是垂直节理发育,图中展示人类活动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再加上材料中提到长江下游的夏季暴雨,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