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助教社会实践汇报_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917942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助教社会实践汇报_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区助教社会实践汇报_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区助教社会实践汇报_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区助教社会实践汇报_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区助教社会实践汇报_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区助教社会实践汇报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助教社会实践汇报_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区助教社会实践汇报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最终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帮助我们的工作。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和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展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可能大家全部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

2、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能够这么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停的喊着:“一直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个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很久没有听到这么的声音,见到这么的场面了。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舞着,汗水不停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厉而认真。在乡领导的率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的村民。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当初靠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

3、袖的大学生已经以为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仍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通常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她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仪式过后,我们走到她们中间,帮她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爽一下。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马上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这种小小的欢乐逐步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它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全部相当的远。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经过

4、部分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她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通常家庭全部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原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初已经靠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老师讲课以自己制订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情况为准,其它大部分学生极难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

5、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般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当地复读即使廉价,但效果极难让人满意,听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就在经济条件和教学条件之间左右为难着,最终家庭稍困难的学生就此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宋老师就是一个例外。说实话,第一次看见宋老师让我想起了电影凤凰琴中的校长。棱角分明的脸上架着一副大大的近视镜,薄薄的两片嘴唇紧紧的抿着,一副老师所特有的单薄的身体,更显憔悴。宋老师是负责我们和孩子之间联络的,很多资助孩子上学的费用,全部是经过她中转的。她的家住在废弃小学的旧窑洞里,简单的陈设中大部分是多种书籍,电视机是我所见到的唯一家电

6、,但平时怕影响孩子学习是极少看的。宋老师不仅是一个成功的老师,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她的女儿是全校唯一应届考上高中的学生,并成为我们首批奖学金的取得者。这道让我想起一首歌曲: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村民对我们能够说是热情备至。她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她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她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极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饭是为我一个人做的,当我吃面的时候,她们专注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好像嚼着白面条的是她们而不是我。在这里我是不敢剩饭的,田雨的母亲看着被我吃洁净的碗,眼神中流露

7、出无比的欣慰,生怕我这城里娃,感到不习惯而吃不下。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早已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全部有了。这里有一个习惯,晚上要喝小米稀饭,俗称“喝汤”。第一天晚上,我们是在刘爱军家度过的。她的父亲为了让我们去她家喝汤,在村长家等了足有一个半小时。在她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去了她家。当初天很黑,原本崎岖不平的山路,在夜幕下更显得艰险难行。在我们后,刘爱军全家才在厨房的一角开始吃晚饭,一切的一切全部在我们吃完以后,我们只是后悔当初为何不早一点来!晓辉给爱军补习了会儿英语。天逐步的晚了,她的父亲执意要送我们回去,要知道走一趟最少得用半个小时,而当初已经靠近十一点,这将直接影响到她的休息,明天的劳作该怎么办

8、呢?况且我们已给她们一家添的麻烦实在太多了,于是我们拿了手电筒独自往回走,路上田雨和她的母亲拿着灯光微弱的手电筒来接我们。以后才知道,她们在村长家等了我们两个小时,实在等不及了才来找我们。晚上我住在了她家。因为一天的奔波和劳累,我一躺下就睡着了,梦里充满了老乡们和善单纯的笑容,孩子们期待信任的眼光在城市里长大的我,历来没有发觉,自己原来能够给他人带来如此大的愉快和幸福。她们尊重我、支持我、需要我,而我所做的却又那么微不足道!啊,这种人和人之间平等的爱和被爱,关心和被关心的感觉多么好呀!第二天,田雨说我在睡梦中也是微笑着的。是呀,这么甜的梦我能不笑么?江平哥的母亲总是那样自信的笑着,她家简陋的窑

9、洞里陈设简单而朴素。 面对贫穷,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挺了过来,不但添饱了肚子,而且将两个孩子培养成文化人。现在两个儿子全部已经走出了大山,成为了人民老师和脑科医生。对此,她家的一副对联是最能说明的了:“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横批:“苦尽甘来”。那种甘甜的滋味,一定像那红红大大的枣子吧。下午,我们快离开杨家凹的时候,田雨的姥姥给我们拿出了储藏了很久的红枣,红枣上有一层灰蒙蒙的东西,要是在家里,我一定会冲了又冲,洗了又洗,可在这里根本没有任何须要,因为这的枣树不喷任何农药,完全的纯天然,假如是一层黄土,我就更快乐了,在这里黄土是绝正确主宰,全部的一切全部在黄土里生,黄土里长,没有黄土就没有那里生存的根基,再没有什么比黄土更洁净的了。于是我毫无顾忌的吃了起来。这里真不愧为红枣之乡,我从未吃过像这么甜的红枣。姥姥又从柜里拿出了几块小冰糖分给了孩子们,这下她们可乐坏了,一个个美滋滋的含着糖,快乐得像过节一样,一个喜气洋洋的气氛洋溢在整个窑洞里,就连我也以为自己到了儿时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