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B卷新人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9179278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B卷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B卷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B卷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B卷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B卷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B卷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B卷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中原名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化学试卷命题:淮阳中学化学组 责任老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H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

2、吸热反应D S(g)O2(g)=SO2(g)Ha;S(s)O2(g)=SO2(g)Hb;则ab2对于某一化学反应,下列各项反应条件改变,能使反应历程改变,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 B加压 C使用催化剂 D升温3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 H0,决定反应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SO2、O2的性质 C压强D催化剂4已知:NH3(g)HCl(g)=NH4Cl(s)H1176 kJ/molNH3(g)NH3(aq)H235.1 kJ/molHCl(g) HCl(aq)H372.3 kJ/molNH3(aq)HCl(aq)=NH4Cl(aq)

3、H452.3 kJ/mol则反应NH4Cl(s) NH4Cl(aq)的H5为 ( )A16.3 kJ/mol B16.3 kJ/molC335.7 kJ/mol D335.7 kJ/mol5以下一定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化学平衡常数的改变6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合成氨工业中,N2和H2的最佳配比应为物质的量之比1:3B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C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离子交换膜阻止0H-移向阳极D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7下列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均发生氧

4、化反应B氢燃料电池的正极是通入氢气的那一极C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镀锡的铁)耐腐蚀D铅蓄电池充电时电源的正极接蓄电池标“-”的一极8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是( )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9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 )AHCl、 CuCl2、 Ba(OH)2 B NaOH、CuSO4、 H2SO4 CNaOH、H2SO4、 Ba(OH)2 DNaBr、 H2SO4、 Ba(OH)210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 2SO3的化学反应速率,

5、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的最快的是( )Av(SO2)4 molL1min1 Bv(o2)3 molL1min1Cv(SO3)0.15 molL1s1 Dv(o2)0.1 molL1s111已知298K时:2AI2O3(s)+3C(s)=4Al+3CO2(g) H=2171KJmol-1 S=635.5Jmol-1K-1 则此反应 ( )A常温下可自发进行 B温度达2000K时才可自发进行C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自发进行D由于此反应自发进行需要的温度很高,很难达到,因此一般不用此法制铝12下图是2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 + 3H22N

6、H3 H =92 kJmol1B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N2和3 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92 kJ热量Cb曲线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D加入正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1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可逆反应:2A(气)B(气)2C(气)。容器内开始加入下列各组物质,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A2molA和1molB B1molA和1molBC1molA和2molB D1molB和1molC14在一固定容积的容闭容器中,加入2 L X 和3 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n X(g) + 3Y(g) 2Z(g) + R(g),反应平衡时,则知X 和Y 的转化率分

7、别为60%和6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 ) A1 B2 C3 D415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CO的燃烧热为-282.8 kJ/mol。现有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0 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 kJ,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H282.8 kJ/molB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H571.6 kJ/molC燃烧前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为40%D燃烧后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

8、l16已知反应:2SO2(g)O2(g) SO3(g)H0。某温度下,将2 mol SO2和1 mol O2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2的平衡转化率()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知,A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4 mol/LB由图甲知,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12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D压强为0.50 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17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

9、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H0,P2P1 B反应:H0,T1T2C反应:H0,T2T1;或H0,T2T1D反应:H0,T2T118已知反应mX(g)nY(g) qZ (g)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增大 B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C通入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第卷(非选择题共46分)19(15分)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X的物质的量浓度

10、减少了_,Y的转化率为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10 s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象的是_。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 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 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20(13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检

11、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X电极的材料是_,电极反应式为_。Y电极的材料是_,电极反应式为_。(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溶液中的c(Cu2)与电解前相比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利用该装置实现铁上镀锌,电极X上发生的反应为_,电解池盛放的电镀液的浓度与电解前相比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8分)在0.5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 2NH3(g) 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200300400KK1K20.5请完成下列

12、问题:(1)试比较K1、K2的大小,K1_K2(填“”“”或“”)(2)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_(填字母编号)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正(N2)3v逆(H2)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3)400 时,反应2NH3(g) 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为_,当测得NH3和N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和2 mol、1 mol时,该反应的v正(N2)_v逆(N2)(填“”“”或“”)22(10分)t 时,将3 mol A和1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反应:3A(g)B(g) xC(g)。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了0.8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 molL1,请填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