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定量实验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917842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定量实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实验”解题方法突破一、2011考纲实验部分内容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化学

2、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二知识网络 一个实验题往往是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反应原理,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实验现象,化学理论和化学概念,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考生要有 从“整分”的审题习惯,这种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很容易就能得到提升。三、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即实验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 2. 安全性。即用药及操作要注意安全,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 3. 可行性。要满足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

3、4. 简约性。装置简单、步骤少、药品用量少、时间短。四、高考命题趋势分析高考化学命题旨在选拔,同时,充分考虑到高考内容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测量是两者的统一体。分析各地近几年的实验题目可以得出,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化,实验题将由验证式向探究型实验过渡,而且对实验细节的考查将是命题的发展方向。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高考力求对真正做过实验的考生有利,而有意使在平时学习中只看不做、只动口不动手的考生不易得分。 五.存在的问题1. 基础知识有盲点、或掌握的不准确、不熟练,表达不规范2.不能有效的将已有的知识迁移,不能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解决新的问题3.不注重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的

4、分析,随意盲目答题4.惧怕新题(新题型、新信息、新变化),不能理性的分析问题。六、题型分析 。选择题 注重课本实验(原理、操作、装置、现象结论、注意事项等)的考查 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对课本实验都给与了足够的重视,有时是直接考查某一学生实验,也有时是按照某些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或由其发展、派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借以考查本项实验能力或课本实验的改进迁移。此类题目的突破关键是 迅速回归课本的原型实验,进行比对。例如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改进如图。简答题答题策略 、关于装置作用和操作目的的简答 应从正面具体说明,并从反面强调不用此装置可能造成的后果。例: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将尾气通入NaOH溶液 的操作目的是

5、:除去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关于原因或理由的简答 应以因果关系进行逻辑推理 例、用高铁酸钠处理水,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的原因是: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Fe3+能水解产生Fe(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而净水、关于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的简答应从原理是否科学、操作是否简便、过程是否安全、原料是否节约等对比分析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关于化学现象的简答 应以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简答出现的颜色、状态、气味、声音、光、热等具体现象,不能直接答出现象反映的结果.、关于化学基本操作的简答 应按照仪器和实验用品的用途、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从安全、可行的角度简答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6、、关于物质检验和实验设计方案的简答 应按取试样、操作、现象、结论四步来简答。制备实验:一类是实验室制备日用化学品,一类是实验室制备化工原料。按制取物质状态可以分为气体制备,液体制备,固体制备。气体制备:是最常规的考查方式。 制法原理+净化+使用+余气处理 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实验安全问题+体积测量+计算液体制备:多为有机物的制备,以课本中乙酸乙酯为原型,侧重于“原理+有机物及有机反应的特点”的考查,如反应控温,产率分析,冷凝方式,安全问题,提纯方法,有机物的检验,化学平衡及速率问题等固体制备:相对而言,此类实验偏重于化学原理的考查。如:氢氧化铝制备,绿矾晶体制备,肥皂制备,纯碱制备,胆矾制备

7、等。一般原则(考查点):首先确定制备某物质的化学反应,依据该反应特点选择原料、反应条件、实验装置及产品的分离、收集方法、产率分析;此外,还应考虑产品是否需要纯化及怎样纯化等问题。制备中原料的配比和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分离、提纯实验一般思路:按照气+气,液+液,固+液,固+固的具体情况确定分离方法。如洗气,分液(或萃取+分液),蒸馏,结晶(包括蒸发结晶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 化学沉淀法进行物质分离的一般思路: 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根据主物质和杂质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合理安排加入沉淀的顺序考虑过量的沉淀剂应该如何除去确定实验步骤。注意的问题: 沉淀剂不与主物质反应;沉淀剂

8、与杂质的反应尽可能完全,即尽量不选与杂质生成微溶物的沉淀剂;如果一种沉淀剂能沉淀多种杂质更好;沉淀剂加入量应过量;过量的沉淀剂应该容易除去,否则相当于引入新的杂质;合理安排沉淀剂的加入顺序和实验步骤,使实验流程最简化、最优化;对纯化效果进行检验,注意要检验加入的沉淀剂是否完全除去。物质的检验 主要类型:常见阴阳离子检验 常见气体的检验 有机物的检验 未知物的检验 鉴定 鉴别 推断答题方法:取试样加试剂说操作表现象定结论。定量试验。综合性实验(验证型、探究型、方案评价型等)的设计与评价验证型主要包括:现象解释是否正确 证明结论 证明含有某元素 证明反应实质 某物质的特性 证明强弱关系等等探究型主

9、要包括:反应速率其他影响因素的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探究,催化剂催化效果的探究,几种氧化剂对某一物质氧化能力的探究,某混合物成分的探究,反应原理探究等以上问题大部分都能从教材上找到原型化学实验方案评价型试题主要有:对实验原理进行评价;对实验装置的评价;对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对实验方法的综合评价。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前面提到的“四个原则”,用此原则去对照排查,一定会找到合理的答案解题思路(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

10、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由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一定的变化曲线等。注意的问题 (1)

11、仪器接口的连接: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或“深”入“浅”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大”进“小”出。 (2)实验操作的顺序: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验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 (3)如果实验室取用或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其吸水,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4)冷凝回流:有些实验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及冷凝管等)。(5)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要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等方面考虑。(6)其他:

12、如试剂加入先后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七建议 1.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及应用要求准确、迅速。 2.平时对题目的反思、总结、积累。在考试或练习后要认真研究做过的每一道题,弄清每个选项或每道题所考查考核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即考后的工作比考试更重要,重在一个“悟”。 3.在平常的训练中,结合实际形成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的一种做题风格,以不变应万变。4.要注意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要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要掌握六个字:“记住、理解、会用”,高考题和平时训练题有相同之处,在书写时一定要慢,要规范。要努力提高练习效率。 在平时备考复习上,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加大对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力的高低是思维训

13、练程度的一个体现。多动脑、多思考再动手,才是通往高考顶峰的不二途径。例1: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分)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每空1分) 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B饱和NaHCO3溶液CD(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4分) 有关D的答案:n (1)碱性溶液 (1)使氧气纯净

14、(2)强碱溶液 (2)除去氧气中的杂质n (3)强碱 (3)收集二氧化碳 (4)澄清石灰水 (4)吸收未反应的CO2n (5)氢氧化钠溶液 (5)除去过量的CO2(4)标准答案: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例2:(2010年安徽理综)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制作银镜,并与Fe(NO3)3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振荡盛有2%的AgNO3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ml乙醛中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e在银氨溶液配置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提出假设】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条件下NO3能氧化Ag。【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2+,验证了假设1的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