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917467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题目 学科 教材内容 教学基本信息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语文 年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 五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范天龙 单位 蒲县乔家湾中心校 1.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第八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题目 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

2、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在“美丽奇特”的境界里,潜移默化的营造净化心灵的氛围。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 2.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但是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阅读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经过几个学期的培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交流的经验,但部分后进生的理解和交流能力还比较低下,在课堂教学中继续注重

3、培养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课堂上还将创设不同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抒发美的能力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通过学习,教育学生做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3.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5.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2.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4.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4、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齐读课题。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交流:作者几次来到德国?对德国的独特风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体会“花美” 1)检查读书情况 2) 分析理解课文。 1、请学生找出描写花美的句子,学习第三自然段。 2、同桌互相交流,找一组学生读。 3、 “走过任何

5、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4、请学生找出描写花美的词语,用“”画出。 5、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意思。 四、感悟“人美” 1、德国人种花有何独特之处?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相关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3、学生讨论:德国人种花的特别之处? 4、当作者感到惊讶,不可思议时,他的女房东又是如何反应?“莞尔一笑”又是什么意思? 5、是的,德国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每一家也都是这样做的,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6、课文把德国人的

6、这种做法称为什么? 7“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意思? 8、我们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这种境界? 9、小结:德国人这种崇高的境界真令人感动,我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应该向他们那样做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五、故地重游 1、当四五十年后,季先生再次踏上这片他阔别已久的土地时,展现在他面前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学生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3、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季先生一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归纳总结,结束学习 1、总结:养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过写“花美”和德国人民种花习俗的特别来赞美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美,这种写法就

7、叫“以小见大”。 2、作业: 假如,我来到德国,又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请学生写一写。 5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花美 人人为我 奇特的民族 人美 我为人人 6教学活动设计 一、旧知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 生:季羡林 师: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齐读课题。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8、、思考:作者几次来到德国?对德国的独特风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划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新词: 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颇久 注意“脊梁、莞尔一笑 ”的读音指导,学生小组检查交流分析易错字。 2、交流:作者几次来到德国?对德国的独特风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体会“花美” 1)检查读书情况 2) 分析理解课文。 1、请学生找出描写花美的句子,学习第三自然段。 2、同桌互相交流,找一组学生读。 3、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9、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4、请学生找出描写花美的词语,用“”画出。 5、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意思。 四、感悟“人美” 1、德国人种花有何独特之处?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相关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学生讨论:德国人种花的特别之处? 4、当作者感到惊讶,不可思议时,他的女房东又是如何反应?“莞尔一笑”又是什么意思? 5、是的,德国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每一家也都是这样做的,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

10、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6、课文把德国人的这种做法称为什么? 7、“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意思? 8、我们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这种境界? 9、小结:德国人这种崇高的境界真令人感动,我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应该向他们那样做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五、故地重游 1、当四五十年后,季先生再次踏上这片他阔别已久的土地时,展现在他面前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学生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3、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季先生一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归纳总结,结束学习 1、总结:养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过写“花美”和德国人民种花习俗的特别来赞美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美,这种写法就叫“以小见大”。 2、作业: 假如,我来到德国,又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请学生写一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