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取证流程和要求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9174625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取证流程和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压力容器取证流程和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压力容器取证流程和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压力容器取证流程和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压力容器取证流程和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取证流程和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取证流程和要求(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取证准备工作及流程一、 取证准备工作1. 为保证取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成立以公司领导担任组长,质保、工艺、材料、焊 接、检验、设备等人员参加的取证工作组。(由公司领导确定小组成员)2. 准备相关的法规、标准(至少一套正式版本),主要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简称22 号令)、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国质检 锅2003194 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 证体系基本要求(TSG Z0004-2007)、压力容器材料标准、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验标准等 (这里所列只是必须的一部分文件,具体应用时还会有部分增加,增加文件视制

2、作产品而定)序号文件名称版本备注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549令,代替2003版2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200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22号发布3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2007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09TSG R0004-20095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2007TSG Z0004-20076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2GB 713-20080087钢制压力容器1998GB 1508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003检验检疫总局国质检锅2003248号9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2010TSG Z6002-201010锅炉压力容

3、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2003检验检疫总局国质检锅2003194号11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2000JB4708200012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技术条件2007JB/T4747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005JB47303. 所需人员:应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适应的,具备相关专业和一定资历的质量 控制系统(工艺、材料、焊接、理化、热处理、无损检测、压力试验、最终检验)责任人员 同时对技术人员比例、焊接、无损检测人员等也有明确要求。序号职务持证需求备注1以下八大质控系统必须有相应的人员担任,最多可以担两项。另质保工 程师应由公司管理层中指任 名来担任,并明确其对质保体系的建立、实施、 保持和

4、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一)设计、工艺质控系统责任人员。(二)(二)材料质控系统责任人员。(三)(三)焊接质控系统责任人员。(四)(四)理化质控系统责任人员。(五)(五)热处理质控系统责任人员。(六)(六)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人员。(七)压力试验质控系统责任人员。(八)最终检验质控系统责任人员。2质保工程师否化工装备协会要求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3无损检测人员RT、UT高级持证人员1人,RT、UT中级持证人员2人,MT、PT中级持证人员RT射线检测(用于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包括X射 线和Y射线检测两种,两种射线检测方法对使用的胶 片要求有所不冋,Y射线检测对胶片的要求更咼)UT:超声波检测(用于

5、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所 采用的频率一般在0。5-10MHZ之间。MT :磁粉检测(用于焊缝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 测),主要是利用碳钢的磁性来检测。PT:液体渗透检测,用于碳钢或不锈钢焊缝表面 缺陷的检测。4理化人员持有相应检测项目的资格证理化检测属于破坏性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拉伸(从拉伸方向分有横向拉伸和纵向拉伸,从拉伸 时的温度来分有常温和高温拉伸)、弯曲(分为面弯、 背弯、侧弯)、冲击(从温度分有常温冲击和低温冲击, 从取样位置分有焊缝金属冲击和热影响区冲击)、金相 (分为宏观金相和微观金相)、硬度、晶间腐蚀、化学 分析5焊工不少于10GTAW-Fel -6G-360-FefS-02

6、/1”13人且至少具备4项(4项为总项数)SMAW- FeI-6G (K) -J/60-Fef引GTAW- Fe-6G-360-Fe-02/10/13 SAMW- FeW-6G (k) -10/50- Fef4J GTAW-Fel -5FG-360- FefS-02/1”13 SAMW- Fel -5FG (k) -760- Fef3J GTAW- Fe-5FG-360- Fef4J SMAW-FeW-5FG (k) -760-Fef4J GTAW-5G-050709/19 FCAW-5G-0709/20如果采用自动焊打底,焊工很难或不能完成考试 项目,则需要增加以下两项GTAW-5G (K)

7、 -05/0709/19FCAW-5G (K) -0709/206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这里只是根据文件要求,C类压力容器需要达到10%,并至少在5人或5人以上。备注:1、后面所列焊工考试项目为2011年新考规规定,已考虑尽可能多的增加覆盖范围,不 必对每一焊工全部取证。标黄色部分取决于焊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2、根据化工装备协会的要求,质量保证工程师证、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证、焊接责任工程师证、 检验责任工程师需要持证上岗,具体有化工装备协会培训、考核并发证,如果不是化工装备协会审核, 则不需要。4. 所需设备:应具备适应压力容器制造需要的制造场地、加工设备、成形设备、切割设 备、焊接设备、起重设备

8、和必要的工装(不锈钢或有色金属容器制造企业必须具备专用的制 造场地和专用的加工设备、成形设备、切割设备、焊接设备、和必要的工装,不得与碳钢混 用)。序设备名称设备参数设 备数 量备注1卷板机最大板厚:mm2吊车最大起吊能力:t3普通车床最大加工直径: mm4钻孑L最大钻孔能力:mm5立车最大能力:mm6牛头刨床最大行程:mm7立式升降台铳床8卧式升降台铳床9铳边机适用厚度mm1带锯床1焊机手工焊1焊机氩弧焊1焊机C02焊1焊机自动焊1滚焊台T (视产品而定)1切割设备氧割设备1切割设备等离子切割1切割设备半自动切割机1切割设备型材切割机2切割设备角向磨光机2磨刀砂轮机2焊材烘箱/保温箱烘干范围

9、室温一400 C2去湿机2焊条保温筒长度410mm备注:标黄色设备需要与否视产品情况二、质保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依据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TSG Z0004-2007)中基本要素的要求及公司实际情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编制公司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并且得到有效实施。序号文件名称编号备注1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2文件控制管理制度3工艺文件的编制管理制度4记录控制管理制度5原材料及外购件验收管理制度6材料代用管理制度7材料保管、存放、发放和标记移植管理制度8焊接材料的贮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管理制度9焊工培训、考核和焊工焊接档案管理制度10焊接工艺评定管理制度11热处理

10、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2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3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4压力试验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5计量器具管理制度1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机械设备管理制度.1供方资格评定管理制度1不合格品控制管理制度2质量信息反馈及处理管理制度2设计控制管理制度2人员培训与资格评定控制程序2工装管理制度2工艺纪律管理制度2执行压力容器许可管理制度2超声波检测程序2磁粉检验工作程序2射线检验工作程序2压力试验通用程序3压力容器制造工艺通用程序三、许可程序1. 申请a)参照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申请书填写说明(见附件 5)填写特种设备 制造许可申请书(一式四份,附电子文件);b)同时准备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

11、书(及复印件)、中华人民共和 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及复印件)、企业简介、质量保证手册等相关资料;气瓶还 应提供产品图纸和设计文件、其它认证认可证书复印件,整理申请资料时应注意: 封面和单位主管部门处要加盖公章,申请书中所有的签字栏需要正式的签字,有 分包和外协(理化检验、无损检测、热处理、封头冲压)项目时需要附协议和相应的 资质证明,无损检测人员需要资质复印件。c)按规定在中国质量监督业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并提交以上资料到国家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受理a)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单位,许可实施机关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并且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b)不同意受理的向申请单位出具不受理通知书。四

12、、试制产品受理单位需要按TSG Z0005-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要求试制相应级别的典型产品。五、约请评审机构完成产品试制后(可以根据试制产品的具体情况),公司应当按受理申请书上的要求约请指定的评审机构进行现场评审。约请时需要提交的资料有:已受理的特种设备许可申 请书的正本;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一式三份);质量保证手册一份。鉴定评审机构同 意申请单位的书面约请后,双方鉴定评审技术服务协议并实施。六、鉴定评审鉴定评审机构参考申请单位的时间要求制定评审计划,组织评审组(最多 4 名评审人 员,最长不超过 5 天时间),向申请单位发出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现场鉴定评 审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源条件的核实;质量保证体系鉴定评审;产品(设备)安全性能抽查。 鉴定评审的结论分为“符合条件”、“不符合条件”、需要整改”。对于结论为“需要整改” 的申请单位,应当在6 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见证资料提交鉴定评审机构。协会评审组申请单位相关省处分发接收诵知函明确行沟通移交现接收现场评审用场评审用资评审组保稈安排等事过程监督抵达评审工作地组长主持预备会做好接现场待等有关事评审工作持联组长主持首次会现场巡视分组进行评审评审组合议评审情况意评审情况意见交流及签署备忘录1 r见交流及签署备组长主持末次会整理评审资料接收现2个工作日内资场评审资料料提交至协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