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就业工作总结材料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创新机制特色发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9172937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大学就业工作总结材料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创新机制特色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就业工作总结材料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创新机制特色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就业工作总结材料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创新机制特色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就业工作总结材料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创新机制特色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就业工作总结材料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创新机制特色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安大学就业工作总结材料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创新机制特色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大学就业工作总结材料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创新机制特色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西部 依托行业 创新机制 特色发展长安大学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长安大学学生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在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多年来,长安大学的就业工作秉承着“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有多大,学校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就业理念,坚持“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创新机制、特色发展,连续多年荣获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全校上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最大的保民生、保稳定工程和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党政十大重点工作,5月率先出台了2009届困难家庭本专科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方案;投入200万专

2、项资金、设立100个校内(离校)见习岗位等10项一系列新的举措;修订出台长安大学关于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等就业的意见、长安大学学生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办法,使就业教育、指导、服务三位一体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模式更加规范化和有效化,确保了今年就业工作渠道更加畅通、就业环境氛围更加良好、就业指导内涵更加丰富、促进了学校就业工作科学发展。截至2009年7月1日,总体就业率稳中有升,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就已经达到了93%,实现了“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总体工作目标,优化了就业结构,给社会和学校交上了满意的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全体上下坚决落实国家政策,科学研判就业形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四方挖掘就业需求信息,全

3、力进行就业指导的结果,也是我校就业指导工作能与时俱进,能紧跟形势变化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各项深化就业工作的创新举措能贴近学生需求的结果,更是我校找准学校特色、专业特色,根据特色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结果。特别是通过推行目标管理,充分利用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 、“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 以及各省市就业信息网,引导学生关注用好网络信息和社会资源获取岗位,使就业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一、2009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2009届,我校共派遣毕业生6790人,其中研究生1314人、本科4989人、高职487人。总体就

4、业人数为6153人、初次就业率为90.62%,其中研究生就业率87.14%、本科生就业率92.90%、高职生就业率76.59%。以本科生毕业生就业结构为例,总计考取硕士研究生1004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0.12%;出国19人,占0.38%;参加国家及地方基层服务项目33人,占0.66%;到国有企业1869人,占52.24%;到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1112人,占31.08%;到科研设计单位121人,占3.38%;到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181人,占5.06%;到高等学校及其他教学单位43人,占1.20%;到部队的毕业生有143人(其中含定向培养国防生135人),占4.0%;自主创业和灵活

5、就业101人,占2.8%;预征入伍6人,占0.17%;待就业355人,占7.12%。就业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学校就业突出了长安大学特色,突出毕业取向和市场的行业特色融合、产学研的结合、以及理、工、文综合发展的战略特色,整体构建、全面实施向国防系统、主流行业、骨干单位输送和配置优秀的建设者和领军、领导人才的有效举措和长效机制。我校就业工作实现了与学校定位发展层次相匹配的就业工作理念和评价体系,二、几点做法和经验(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责任落实是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首要保证2009年我校继续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和各院(系)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校领导多次强

6、调,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已经成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有无竞争力,社会是否需求,已经成为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创新管理职能,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管理工作体制。根据我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情况,校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研究与部署。学校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与各院(系)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各院(系)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按照学校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各项毕业生相关工作,增强了就业工作的实效性。2008年12月1日教育部召开

7、视频会议之后,学校立即于12月9日召开校长、书记等主要校领导参加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就业工作会议,加强形势研判、采取积极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我校就业工作。同时,学校继续坚持传统,成立了校、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集体领导,增加就业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在人员、经费、场地方面的“三到位”,有利支持了就业工作的顺利进展。校、院、系三级就业工作管理体制的构建,充分保证了校、院两级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贯彻,也更有效的推进了我校就业工作是一项“全员工程”建设,调动了全校教师的参与度,关注度,全面形成了就业工作的凝聚力和

8、合力。(二)明确定位,招就结合,制度健全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明确了“以特色求发展” 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依托于我校传统的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优势学科方向,特色办学,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培养特色人才,以此来适应市场和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为我校做好学生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学校加强了对市场需求调研,更加积极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在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交通品牌”专业上下功夫。在设置和调整专业,学校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包括学校“新生质量工程”“卓

9、越人才工程”等培养体系的完善,加快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得学校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这突出表现在我们的很多专业都是围绕特色做文章,比如我们的英语专业就是围绕相关工程的具有特色的工程英语,它在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上采用综合贯通的模式和体制,所培养的毕业生也就要比通用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更复合、也更受到相关用人单位的欢迎;我们的物流专业是依托我校原有的汽车和经管的相关专业细化而分设成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这两个专业不仅保留了原有专业的优势,同时在交叉、综合方面有各有特色,这些“特色”在就业中显示出了很强的社会竞争力,受到了需求单位的好评。而这一切均来自我校专

10、业设置定位和招生就业结合体制方面的健全。同时,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毕业设计(论文)方面,增加了大量的专业培训,开展了多项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实习实践,不断深化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多年来,我校实行招生与就业相结合制度,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参与当年我校招生计划的制定,确保了专业设置和调整中,以特色和市场需求为生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贯彻。这样,专业的设置与学生发展及未来就业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本保证学生就业。目前,学校招生与就业联动,基本形成了“出口畅、入口旺、中间质量来保障”的良好态势。(三)保证投入,健全队伍,做好设施保障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就业工作

11、的人、财、物投入,是保证就业工作顺利、高效、卓有成效开展的硬件基础。为适应我校每年7000人规模的毕业生就好业,学校形成了校院两级的就业工作队伍,校级专职人员10人、院系就业专职人员32人,专职人员与毕业生人数比为1:250;各院系有主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一名,学办主任和毕业班辅导员则是当年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就业专项经费按照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学费的1%提取,每年约100万经费落实到位。学校就业硬件建设包括了2个多媒体信息发布室、3个面试室,资料查询室、咨询室,信息查询室等,有随时可以取用的教室资源及学术交流中心等校内资源。这些都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便利的服务,与此同时,各个院系

12、也建立有自己的就业招聘场地。(四)工作规范,信息畅达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软件保证我校的就业工作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机制,这确保了我校就业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1、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巩固和发展就业基地多年来我校和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以及建筑工程等方向的就业单位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积极拓展各地、市人才市场。参加各地举办的人才智力洽谈会(或双向选择洽谈会)。比如,参加杭州的民营企业和高校洽谈会、绍兴的高层次人才智力洽谈会、台州的校企和科技人才洽谈会、烟台、长沙、扬州的校企洽谈会等;每年带队组织研究生参加宁波、镇江和顺德等地的洽谈会等。以我校牵头成立的“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协作组”,经过几年来

13、交流与发展,有效的巩固和优化了与传统行业用人单位的关系,使这些单位越来越鲜明地成为我校稳定的就业基地,随着协作组的发展和协作组内大型特大型企业自身业务范围扩展,对毕业生的需求专业面不断扩大,带动了行业主干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就业。2、各类校园招聘活动和就业信息网为就业发挥了关键作用坚持召开校级冬季、春季两大型次“双向选择洽谈会”和日常专场招聘会,鼓励院系举办中型招聘会。学校有近六成的毕业生在校内各类招聘会上找到了满意的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实践证明,举办校内招聘会,具有就业成本小、效果明显、互惠双赢的社会效果。2009年冬春季两次“双向选择洽谈会”共有700余家单位参会,全校日常中小型招聘会60

14、0多场次,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近、就地、低成本双向选择的机会。我校的就业信息网(http:/),为2009届毕业生提供了2000余家用人单位的3万余个就业岗位,是我校毕业生收集掌握就业信息的主渠道。3、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规划和建设、增强了就业指导实效性2008年学校下发了关于开设公共艺术类课程和就业指导类课程的通知文件。学生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牵头制定了长安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办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等。2009年6月,邀请北森职业测评技术有限公司,为我校从事学生工作的52名老师进行了短期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为大面积、高质量的课程开设进行师资准备。本学年还

15、选送教师参加省上举办的就业指导培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从2009年开始,学校提出了分阶段、分专业、全程化,并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多元化师资、多方式授课的就业指导方案。有效利用用人单位的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领导来校招聘毕业生的机会,邀请他们向高年级学生进行行业和企业认知教育,同时,为了更长远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夯实学生成长发展的根基,从2009年开始全面推行“新生教育工程”,通过开展入学与适应性教育、学科专业与职业认知教育、学风建设与学务指导教育、成长与发展教育、奖励与资助教育六个模块的教育,把就业教育的关口前移,帮助新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做好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引导学生从一年级开始

16、就关注就业,为增强就业竞争力作准备。也是在2009年,为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就业指导方针,广泛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学校积极聘任就业指导师,聘任一批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供职,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及社会阅历的人士为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共聘请就业指导师8名。这一系列配套组合拳的实施逐步提高了学生对就业形势和对行业企业的认识,调整择业期望,端正就业态度,促进了签约成功率。4、落实国家政策,设立见习岗位和发放求职补贴,服务于毕业生和社会学校积极落实国家对就业的各项政策、响应国家号召,在2009届毕业生中设立100个校内(离校)见习岗位、200个科研岗位,投入200万元吸纳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