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914785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子五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激发缴费侥幸以观其徼B.相和和面和药一唱百和C.社稷青稞稗子不事稼穑D.远徙徘徊敝屣家徒四壁解析A项,依次读“j,jio,jio,jio”;B项,依次读“h,hu,hu,h”;C项,依次读“j,k,bi,s”;D项,依次读“x,pi,x,t”。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奥妙。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掩饰。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持守。解析C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

2、D.解析A项,“以”与“无”构成固定句式,译为“没有的办法”;介词,用。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项,语气词,通“矣”;动词,停止。D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答案D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D项为省略句,应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其余三项为判断句。答案D5补写出下列老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道可道,;名可名,。(2)故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答案(1)非常道非常名(2)难易相成高下相倾(3)天下莫柔弱于水二、阅读理解(一

3、)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

4、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已:通“矣”。B.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成:构成。C.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去:离开。D.安其居,乐其俗俗:习俗。解析C项,“去”的意思是“失去”。答案C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老子“无为而治”观点的一项是()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A.B.C.D.解析体现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法思想;说明怎样表现绝弃圣智、仁义、巧利。答案C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在第二章中,阐述了有无、难易、高下、音

5、声、前后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B.老子认为是圣贤、智慧、仁义、技巧、利益等造成了社会的混乱,理想社会应该“绝”“弃”掉这些东西。C.老子还认为,人生的忧患来自对仁义道德的学习,一个人只有“绝学”,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D.“小国寡民”“安其居,乐其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面对当时社会的保守得出的深刻认识。解析D项,理解分析错误,这是老子认为的理想社会,不是对当时社会的保守的认识。答案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解析在这两句话中,“作

6、”“焉”“而”“恃”“居”“使”都是翻译的重点。参考答案(1)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始原。事物生成不要占为己有,虽起了作育推动作用,却不以为恩泽在己,即使有功劳也不要居功自傲。(2)国家小,人民少,让百姓有各式各样的器具不用,让百姓看重死亡不远离故土。(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

7、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

8、,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修道德修:修饰。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高尚。C.因家于齐焉家:安家,居住。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绌:排斥。解析“修”的意思是“研究”。答案A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介词,向;介词,在。B项,助词,无实义;代词,指代后面所说的内容。C项,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和;

9、介词,和。答案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前往周地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孔子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是一条龙,钦佩之情溢于言表。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D.史记上记载说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解析文中“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中的“史记”一词应理解为“史书记载”,而不能理解为司马迁的史记。答案D13把文中画横

10、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2)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3)“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参考答案(1)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2)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3)“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会归于“正”。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

11、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了解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好像就是龙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

12、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老子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

13、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排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排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会归于“正”。三、语言运用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材料中老子是如何论述“上善若水”的?你同意

14、他的观点吗?试说明理由。解析一定要结合原句来分析,抓住“水善”的特点,关键是对七个并列排比句及“水”与“人”的相似点的分析。参考答案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老子最赞美水,认为水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类于水。同意。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这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参考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大道。居于低洼之地,思虑深邃宁静,交接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15下面是一组“告别社会陋习,倡导文明行为”的公益广告画,请参照图示例,分别用两个五字句为图和图配文。要求:通俗易懂,句末押韵。图示例:乱刻又乱画,真把风景煞。参考答案图示例:车窗把物抛,行人怒火烧。图示例:无视禁烟牌,惹得抱怨来。相关读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