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121380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改造茅村工业园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908392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3121380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改造茅村工业园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13121380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改造茅村工业园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13121380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改造茅村工业园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13121380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改造茅村工业园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13121380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改造茅村工业园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3121380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改造茅村工业园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3121380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改造茅村工业园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改造茅村工业园园区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李*联系人王*通讯地址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运河路联系电话1377588*传真邮政编码221000建设地点茅村工业园园区内立项审批部门徐州市铜山区发展改革与经济委员会批准文号俆铜发改经济投审2013350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E4812 公路工程建筑规模(千米)4.3绿化面积(平方米)36570总投资(万元)1875.01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5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1.1 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

2、包括锅炉、发电机等)略水及能源消耗量名 称消耗量名 称消耗量水(立方米/年)/燃油(吨/年)/电(度/年)/燃气(标立方米/年)/燃煤(吨/年)/蒸汽(吨/年)/1.2 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本项目营运期无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1.3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无1.4 项目背景:随着铜山区茅村镇茅村工业园的发展,原园区内的道路因园区内来往重车较多,导致水泥混凝土面层出现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等现象;道路平石和侧石的严重破坏;边沟的破损以及堵塞导致排水不畅等;桥梁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已不适应现有交通及长远发展需要。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决定投资1875.0

3、1万元对现有道路及桥梁进行改造,以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1.5 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一、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度:9.0m;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二、路线方案本项目位于茅村工业园园区内,起点为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二号门,终点接唐茅线,道路全长约4.3km,支线150米,设置桥梁两座。三、路基横断面横断面形式为:1m(土路肩)+9m(车行道)+1m(土路肩)=11m。四、道路纵断面考虑园区内主要为重车行驶,纵段设计中纵坡控制在3.6以内。表1-1 项目主要工程规模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数据备注1路线长度km4.32拆除原水泥混凝土路面m2137603拆除有骨

4、料多合土基层m2160534挖耕植土、杂填土m3122195清淤m33776填石料m3503537道路永久占地亩125.88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m2431979排水防护截水沟修复m86.510路堤边沟m2768.911截水沟m1891.712桥梁新建小桥m/座6/2钢筋混凝土13拆除原5孔石拱桥座214圆管涵座6工程预算万元1875.011.6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建设项目主要在原有路线基础上进行完善改造。该段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等;道路平石和侧石的严重破坏;边沟的破损以及堵塞导致排水不畅等;园区重车较多,桥梁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已不

5、适应现有交通及长远发展需要,本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主要存在以下环境问题: (1)路面破损或无路面工程,导致尘土飞扬,影响大气环境; (2)路面凹凸不平并导致噪声影响; (3)对沿线的水土保持造成影响。1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48-11742,北纬3401-3435,环绕徐州市区,东与邳州市、睢宁县相连,西与丰县、沛县毗邻,南接安徽灵璧县、宿州市,北靠山东枣庄市、微山县,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境内的206国道和霍连高速公路交叉而过,京沪铁路

6、纵贯南北,是苏皖交界商贸流通重镇。1、地形、地貌、地质铜山区属华北平原区之鲁南南缘低山丘陵与黄淮冲积平原过渡带,主要地貌特征是:三片平原三片山,中间横穿废黄河高滩;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三片平原是指西北片湖西平原、东片平原和东南片平原。三片山是指全县境内有580座山头,分布于东北、西南和东南三片,总面积645.26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0.9%;其中,东北山丘分布于微山湖东畔,山峰高程一般为200m,相对高度为150m左右,东北最高峰为柳泉镇的狼窝洞山,高程为196.8m;东南山丘主要分布在房亭河以南、废黄河以北,山峰高程一般为160m左右,相对高度为110m左右,东南最

7、高峰在张集镇与徐庄镇交界处,高程为228.6m;西南山丘主要分布在大彭、汉王、三堡和铜山新区,山峰高程一般为180m,相对高度为130m左右,该区域最高峰为大彭镇的义安山,高程为262.1m。废黄河高滩是历史上黄河泛滥淤积而成的,地势高而平坦,高出两岸堤下地面57m,自西北向东南延伸,滩面宽410km,总面积为350.26km2。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周边群山环抱,拉梨山、大横山、团头山、大窝山、走马山、虎山绵延于开发区西部和西南部,构成开发区的外围屏障。泉山、虎头山、洞山、龙腰山位于开发区西北部,独龙山、银山位于西南,东南部有女娥山,东北部为拖龙山,此外还有一些山体自外围山脉延伸至开发区内部

8、,如西北部的大牛山、圭山,西南部的凤凰山、小锅山以及开发区中部的无名山等。地基承载能力一般在16t/m2以上,普通建筑不需做地基处理。按国家规定建筑物抗震等级7度设防。2、气候铜山区属温暖带湿润至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3.9,年积温5134.5,无霜期21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869mm,其中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年均日照时数2366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4%,全年辐射总量为115.1kcal/cm2。四季风向变化较大,常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秋冬季东北风较多(102月),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常发生西南向的干热风(干热风年均2.6次),年平均风速在2.2m/s左右。3、水文(1)地表水本

9、地区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泗水系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主要有沂河、沭河、泗河组成。沂河南流经临沂至江苏境内入骆马湖;沭河一股南流入新沂河,一股东流经沭河入黄海;泗河又称南四湖水系,南四湖是南阳、独山、邵阳及微山湖四个相连湖泊的总称,1960年在中部湖面较窄处建成二级坝枢纽,分成上级湖和下级湖,上级湖为邵阳湖,下级湖为微山湖。南四湖洪水主要有韩庄、蔺家坝两个出口,分别通过韩庄运河、依家河和京杭运河(不牢河段)泄入中运河,经骆马湖调蓄,大部分洪水经新沂河入海,小部分洪水可沿中运河南下由废黄河入海。与本项目有关的河流为主要为奎河。奎河是一条人工河,开凿于公元1590年,全厂69km,汇水面积1

10、300km2,河宽1216m,底宽1014m,水深0.54m,在安徽省宿县时村汇入濉河。奎河徐州段长25.8km,其中徐州市区段10.2km,铜山段15.6km。奎河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最大泄洪量为170m3/s。在徐州境内,奎河的支流和排污沟渠主要有:徐州市区的泰奎大沟、姚庄大沟以及铜山境内的高家营沟、楚河(二十五里沟)、焦山河(腾寨中沟)、拦山河、琅溪河、灌沟河、藕河、坡河等。其中,灌沟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南支发源于安徽省萧县皇藏峪,自南向北流至桃山集附近,穿过津浦铁路向东流入斜河后入奎河;北支发源于汉王的韩楼,向东流经三堡的台上、梁庄,穿过津浦铁路后,在铜山宿州边界汇入奎河。北支长12.

11、5km,南北支河流后入奎河段长5.8km,河底高程2559m,河底宽815m,汇水面积144km2。该河道防洪基本达到20年一遇。藕河源于奎河杨山头,向南在铜山潘楼附近入灌沟河,是三堡镇的一条主要排洪、灌溉河道。全厂10.1km,汇水面积21km2,河宽57m,河深4m左右。(2)地下水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有两种类型,即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潜水地下水流向由南而北。项目所在地潜水埋深1米左右。第四系孔隙潜水在第四颗粒较粗的地层中较为丰富。基岩地下水赋存于岩石裂隙中。其埋深在约30m以下。其富水程度受到岩性及构造控制,不同地区差别较大。本项目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纪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层粉

12、土层中。层粉土在富水季节可能含有地下水。该场地平均稳定水位约为32.95m,地下水随枯水季节发生缓慢变化,变化幅度约1.50m。4、生态环境铜山区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拥有草本植物22个科,43种;中草药植物145科553种;木本植物主要有杨、柳、槐、桐、榆、椿等。蔬菜、棉花、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150余万亩,其中,蔬菜面积88万亩,年产量16亿公斤。果树种植面积30余万亩,果品年产量近20万吨。家禽及经济动物数十种。奶牛存栏量2.7万头、生猪饲养60余万头、山绵羊饲养70万只、家禽饲养2100万羽。全区林业用地80余万亩,活立木蓄积300万立方米。鱼类15科34种,鸟类180余种,并有丰富的水生

13、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铜山区所在区域资源丰富、煤炭电力资源充足。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18亿吨、铁矿石储量1亿吨、石灰石储量25亿吨、白云石储量5亿吨、硬质高岭土储量3亿吨、耐火粘土储量12亿吨。铜山区所在区域为人工农业生态,植被以栽培作物为主,其中生产小麦、水稻、薯类、玉米为主,以及棉花、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路边、民宅四周绿化种植的树木多为落叶阔叶树种,如杨树、柳树、泡桐、水杉、铅笔柏、榆树、家槐及白蜡条等,形成农田林网。家畜、家禽有:牛、马、驴、猪、羊、犬、猫等;野兽有:狐、獾、黄鼠狼等;鸟类有:麻雀、乌鸦、喜鹊、鹰等;爬行动物有:蛇、龟等。没有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社会

14、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铜山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通要冲,环抱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历代军事、商业必争之地。行政上隶属徐州市,在徐州市所辖六县市中,经济最为发达。古称“大彭氏国”,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境内历史积淀沉雄,文化底蕴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具有“汉代三绝”之称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彰显两汉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汉画像石堪称古代艺术瑰宝,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齐名,并称“江苏三宝”。铜山区总面积187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37千公顷,总人口120.5万,辖20个镇一个农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完成GDP463亿元、同比增长14.6%

15、,位居全省第11位;实现财政总收入68亿元、增长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4亿元、增长40%,居全省第1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24.1%,居全省第11位;城镇固定资产261.5亿元、增长23.8%,居全省第6位;工业用电量29.39亿千瓦时,居全省第11位。连续两年荣获徐州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继续领跑苏北,全面争先进位,实现“总量进苏南,均量进苏中,综合实力江北前5强、江苏15强”的历史性跨越,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今年上半年我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增长14%,实现财政总收入41.38亿元、增长31.7%,一般预算收入18.29亿元、增长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