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在历史大变革里命运的变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9040583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在历史大变革里命运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在历史大变革里命运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在历史大变革里命运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在历史大变革里命运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在历史大变革里命运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在历史大变革里命运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在历史大变革里命运的变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在历史大变革里命运的变化 2015年5月摘 要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通过朴实而又激情的笔法描绘出了一幅80年代改革时期,人们生处时代的大浪潮中的真实生活,给我们展现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状况;其中以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为主线的人物形象及人物事迹,给我们展现了一批在艰难时期中平凡的人物中不平凡的人物命运的变化,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给予了后人极大的鼓励,这也是平凡的世界经久不衰的一个真理所在。关键词:时代变革、人物形象、命运变化、高贵品质、爱情目录一、孙少平苦难中的追寻者2(一)农民走向工人的历程21、黑暗时代背景2、现代自我意识的觉醒(二

2、)苦难意识下理想的追求二、孙少安苦难中的开拓者6(一)贫苦-成功创业的艰苦过程6(二)少安的爱情7三、小结8参考文献10致谢在世界文学史的人物形象画廊中,人物奋斗者形象一直备受关注。他们身处恶劣的环境中用生的毅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挣扎前行,他们惊人的斗志力给予后人极大地鼓舞。在作家路遥笔下就有这样的人物:如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他年轻、有知识、有理想、有一颗不甘于沉睡的心,他与孙少平一样秉承着中国传统品质的基础上接受了现代教育,对家乡之外拥有着更深一般的认识,然而当高中毕业后自己的教师职业被顶替后,从未干过体力活的他不得不面临着温饱问题,去街上买馍馍、掏粪,这些让他难以启齿。然而在被卷入社会改革浪潮

3、中时的他自我人生追求的盲目性导致了他人生的失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孙少安的出现让读者眼前一亮,他们有自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他们有顽强的毅力和斗志,在他们平凡的人生中突显了一种不平凡的精神。路遥以满身的陕北高原的黄土气息给予书中的故事人物形象,他以自身的生平经历铸就了孙氏兄弟的性格和命运,孙少平和孙少安的人物形象与路遥本人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1949年出生在陕北一个偏远地区(榆林地区清涧县咀驿镇王家堡村)的一户贫困家庭,他是这个家的长子,由于家庭的极度贫穷7岁时父亲将其过继给家境稍好的大伯。他从小学毕业后进入延川县上高小,两年后进入全县唯一的中学,初中毕业那年恰逢文化大革命就一直留在学

4、校,后来又回到黄原当小学教员,过了一年之后又返回到延川独自以打零工闯荡。作者用自身的实际经验塑造了一个现实而又理想中的角色孙少安,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路遥的影子;而对于孙少安作者把他塑造成了了另一个自己,一个没有远离家乡而奋斗于农村扎根于农村的奋斗者形象,用自己的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故土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的这样一个路遥,当然这是他怀着对故土的深深情义而对自身的一种假象。平凡的世界共共三部六卷以史诗般的长度为我们讲述了200多人的生活,其注重描写了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金波、兰香等人物形象,。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历史性变迁以

5、及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的命运活动,以整个社会的转型为背景,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为代表的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本文主要以研究时代的大变革对孙少安、孙少平的命运的变化。一、孙少平苦难中的追寻者(一)农民走向工人的历程1、“黑暗”的时代背景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立足于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用理性的眼光,认真地审视从1975年-1985年这一段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挥动巨笔,从农村到城市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描写,在时代与人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铸造中,蕴含着广阔而复杂的生活意蕴。从而揭示了“十年文革”这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给人

6、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各种留下的各种的迫害。由于“左”的思想干扰,建国后,农村政策背离了农村的现实状况,极大地破坏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地阻止了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导致了广大农民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都过着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的穷困苦难的生活。作品中一开始说“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是个隐喻,“严寒而漫长的冬天”指称“文革”这一特定是政治时代,而“真正温暖的春天指“文革时期

7、”的结束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期。小说开篇用以自然环境及生活场景描写在小说世界中的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现实环境,从而通过简单的述事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一九七五年代表着一个政治时代的即将终结,这个年份是一个时代的分割点。接着,第一部第五章又开始提到“一九七五年,由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处于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中”,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状态的定位,接着有写到了从中央到农村公社的各种社会“不正常”现象,从而描写了公社一级的阶级斗争生活,由此引出了王满银因贩卖老鼠药被公社抓去基地劳教的情景,批判王满银走资本主义道路,又小资思想。这从一定意义上先从大的时代背景描写时代的政局,再从具体的任务

8、叙事中描写任务的生活及命运的变化起伏。相比1975年,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第二部第一章中通过对省委书记乔伯年的补充叙述“去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整个国家做出了历史性的总结,同时又展示了辉煌的发展前景。”随着三中全会的召开也给人们带去了新的曙光。文中,陕北农村是作为老革命的根据地,一直受到共产党的教育与影响,在民间文化中,渗透着浓厚的国家主流意识。在这里路遥作为一位忠实于现实生活的作家,坚定地站在民间的人民的立场上,真实地再现了陕北农村的破败与凋零之景,传生活达出乡村百姓的苦难,深刻地表现出“左”的路线与政策对于农民在物质与精神生活上所造成的巨大的摧残与残害。在这片贫

9、瘠的的荒原山区里住着的一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农民,他们为响应国家的号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党的领导下搞生产集体制,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所谓的副业,只有踏踏实实的与集体劳作来获取自己应得的“工分”以此维持家计,从而致使社会经济的停止不前甚至落后。2、现代意识的觉醒我觉得小说中的孙少平是一个幸运者,他幸运地接受知识的熏陶,扩大自己的视野,并能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孙少平的学生时代是在贫苦中与饥寒中度过的,他从小就懂得家庭的贫苦与自身学习机会的可贵性,所以在生活与学习中表现出高于同辈人的耐力。步入高中后由于家庭条件的贫穷时常被饥饿折磨,衣裳褴褛,自尊意识使他的心灵蒙上了一层自卑感,他

10、讨厌与家庭条件好的人一起交往,甚至带着仇视的心理。当看到班长顾养民在看手表的时候,少平从从心底里滋生出了一种极度的厌恶感。这种厌恶感折射出了城市与农村生活的差距所带来的心理差距。由于家庭经济的贫困,作为农村一个拥有一大家子而无其他收入的家庭,少平在学校每次吃的都是最差的“非洲”黑面馍。在贫困的岁月里,书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变了他对人生的价值观。文学让他意识到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还有一个广阔的世界,也让他明白了:人,除了吃饱穿暖的追求之外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人生的意义,除了满足物质感官上的需求之外,还应该有精神上的追求知识和爱情。与他同在一个年龄同一个班级的郝红梅深受家庭贫

11、穷的影响,内心极大的自尊心因为贫穷的缘故彼此间产生了一种心灵的契合,他们懂得忍饥挨饿的痛苦,也懂得自身的贫苦所带来的羞愧感,他们开始用眼神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彼此交换书籍来填充他们贫乏的物质生活。渐渐地,他们之间的关系在由最初的陌生人转变成了假想的“恋人”关系,孙少平在当时感觉到他的人生除了此刻不懈的追求知识外还有更重要的一处“港湾” 他与郝红梅之间的心灵沟通。然而具有地主成分的家庭的郝红梅看准了班长顾养民的家境,想要通过顾养民改变自己的地位,从而渐渐地远离了孙少平并与他划清了界线。此时的少平并没有记恨她,因为他懂得郝红梅的痛苦,他对郝红梅怀着深深的同情与怜悯之心,所以当高中毕业前的一天时,侯

12、玉英幸灾乐祸地来他寝室告诉他说,郝红梅因为在侯玉英爸爸负责的县百货公司偷了几块手帕被售货员当场抓住,侯玉英为了帮少平出一口恶气(抛弃少平选择顾养民)先跑来告诉少平这件事情然后再决定如何处置郝红梅。孙少平懂得事情的轻重程度,如果将郝红梅偷手帕的事情向外透知了,那么郝红梅的人生也就毁了,少平不想因为自己与她之间的绯闻而使她的人生在此处枯竭。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少平第一时间跑去侯玉英家里,他郑重而严肃地对候爸说,希望能放了郝红梅,不要让这件事传播出去。看到绝望而无助的郝红梅少平以他极大的包容心与同情心领着她走出了侯家。他对郝红梅毫无半点恨意与鄙视之心,唯独可恨的是这个社会,是社会一步又一步地逼着她走上

13、了这条她自己也不愿意踏上的不归路,是社会让这对同病(贫困的自卑)相怜的可怜儿才产生心灵的慰藉,又被这贫苦的压迫而被扼杀了。如果郝红梅不是因为具有地主成分而极度贫穷就不会放弃少平选择身世好的顾养民,更加不会因为毕业时赠送不出几块手帕而去偷东西,如果她的家庭跟侯玉英一样富有或许她活得会轻松自在。经历了贫困、饥饿、孤独,以及初恋的夭折之后的孙少平,心理的承受能力更加趋于成熟、坚强。他开始变得开朗起来,大大方方地站在队伍中取自己的两个黑馍,对家境好的同学的抵触情绪也消除了,他逐渐地抛弃了年少时代的自卑和虚荣。他奋不顾身地抢救跛女子侯玉英,以大度而理智的心态帮郝红梅解围,这些都可以看出他内心世界的善良与

14、勇敢的高贵品质。 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这代学子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变革之中忙于各种文艺活动,而对于真正的教学课程都摄入的较小。孙少平在忙于改革与家务活外所余下的时间用它们用来看书,即便是这样当面临高考时也都无一考上学校,于是家里有关系的都将自己的子女安排了工作,经济条件好的可以继续复读准备着明年的高考,而对于孙少平来说毕业就是走向农民的第一步,此时的他对眼前的境遇无能为力,只能接受目前的现实回到双水村。回到双水村他试着过农民的生活,帮着家了干农活,同时在村子里的学校里当教员。他刚回到村子里还时常与田晓霞保持着通信,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心事,晓霞也不时的鼓励他走出双水村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她还每隔一段

15、时间给少平寄报纸,少平一有时间就去取,以此来保持着对外界的了解。在高中时,田晓霞是少平时事方面的第一任教师,是她教会少平怎么获取时事消息,她对事物独特的见解也让少平对世界的本质具有机会更深刻的摄入;晓霞还时常跟他分享一些优秀著作给少平,这使他的知识面更为广阔。正是因为受到现代文化的熏陶的孙少平摒弃了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在当教员时主动去含有地主成分的金家去为他的学生辅导作文,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奇事”。对于少平这种追求理想生活的知识分子来说,他认为人可以贫穷但是不可以活得毫无价值,在他的哥哥孙少安砖厂办起之后,家庭的物资生活即将走上富裕之路的他毅然决定要走出双水村,走向自己心灵的位置。独自走入陌生城市的他受过别人的白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