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459031401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题。(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译文: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仓库的盔甲兵器,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确实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的盔甲兵器难道不够吗?他终究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平安

2、,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注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阅:查看。上:指唐太宗。炀帝:指隋炀帝。乂():安定。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炀帝甲兵足卒亡天下。(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3)诚不可缺 诚:确实(4)卒亡天下 卒:终于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

3、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二、小石谭记与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潭中鱼

4、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桃花源记全文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见)/路转溪桥忽见(出现)B凄(凄凉)神寒骨,悄怆幽邃/属引凄异(凄凉)C未果,寻(随即,不久)病终/寻(寻找)向所志 D便扶(沿,顺着)向路/出郭相扶将(扶持)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A欣然规往(

5、 打算,计划 ) B隶而从者( 跟着 )C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那样) D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 向小石潭西南方看去,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4、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3分)答:世外桃源。

6、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柳宗元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3分)答: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小石潭的环境景物的凄清环境,触发作者的忧伤、悲凉。使作者想起了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为永州司马的孤凄之情。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因此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上述变化。6、这二篇文言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

7、么不同,请阐述。(3分)答:小石谭记是柳宗元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他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桃花源记作者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廹,没有战乱从平等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三、甲】晋太元中.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8、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四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译文:陶潜,字元亮,年轻时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凭任自己的体会,不受拘束.曾在五柳先生传说:“(五柳先生,陶潜)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他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

9、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 注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诧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3)颖脱不羁 羁:束缚,拘 束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 停止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10、,箪瓢屡空。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一见渔人.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二水陆草木之花,可

11、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 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指社(

12、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译文:燕国人出生于燕,在楚国长大,老了以后回燕国.经过晋国时,同行者骗他说:这是燕国的城 他惭愧地变了脸色.同行者指着土地庙说,这是你乡里的土地庙.他唉声叹气了.指着房子说:“这是你先人的屋.”他大哭.同行者又指着土堆说.这是你先人的坟墓.”他哭得止不住.同行者大笑,说:“我刚才骗你,这是晋国.”燕人感到很不好意思.等到了燕国,真的见到了燕的城池社稷,先人

13、的屋,冢,他就没那么悲伤了.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C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2分)具 宜 求 禁3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停数日,辞去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C此先人之庐 D咨臣以当世之事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不以

14、物喜,不以己悲。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同行的人指着晋国的都邑说:“这是燕国的都邑。”那人听后,变了神色。5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2分)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 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五、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译文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豁然开朗 ( 开阔的样子 )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迁徙 ) 虽有甲兵( 鹿甲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居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