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459031391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甲】小石潭记【乙】游大林寺序(节选)白居易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注释】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之地。孟夏:即阴历四月。孟,四季的第一个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初到恍然初极狭,才通人B时节绝晚沿溯阻绝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D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调素琴2下列对小

2、石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B文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第2段写游鱼的形神姿态,虚实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属于虚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属于实写。D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前后照应,结构紧凑。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

3、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山桃始华,涧草犹短。山上桃树才刚刚 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4【甲】文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作者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先从正面落笔,直言“水尤清冽”,然后通过 写鱼、阳光、影子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被贬的悲伤;游大林寺序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所写,大林寺的无人欣赏,正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情感。(意对

4、即可)【点睛】参考译文【乙】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当时已是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树刚开花,涧中水草还很短小;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刚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人间仙境。由驿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唉!可见名利诱惑人到了何等程度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柳宗元

5、传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节选自新唐书)【注释】徙柳州刺史:被贬到柳州任刺史。质:抵押。庸:雇佣的文书。直:通“值”,价值、价格。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凄神寒骨寒光照铁衣B乃记之而去面山而居C其先盖河东人盖竹柏影也D悉赎归之悉如外人7下面对小石潭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6、参差披拂”分别写景物的颜色、形貌、动态,宛如图画。B第二段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潭中鱼可百许头”一句从正面表现潭水清澈。C第三段写小石潭源流,“犬牙差互”运用比喻,写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D这篇山水游记散文以游踪为序,构思新巧,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经(柳宗元)指点传授过的人,写文章都有章法了9甲文第四段描绘出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语句描绘出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气氛,透露出作者贬居

7、生活的孤凄悲凉。 10你觉得柳宗元在“为文”和“为官”这两方面表现如何?综合以上文段简要分析。“为文”方面: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写的山水游记散文语言精美,充满诗情画意。他的文章“卓伟精致”,得到同行的推崇;“为官”方面:柳宗元虽为官屡遭贬谪,但仍然能为百姓排忧解难,是勤政为民的好官。乙文:柳宗元,字子厚,他的先祖大约是河东人。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写的文章卓绝精巧,当时文坛同辈都推崇他。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刺史。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未赎买,人质就被钱主所没收,沦为奴婢。柳宗元制定了各种方案,让他们都赎买归去。特别贫困的,让他们写雇佣的文书,看价值

8、相当,就归还其人质。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帮助家人将他们赎回。南方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经(柳宗元)指点传授过的人,写文章都有章法了。柳宗元当时号称“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去世,终年四十七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

9、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1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A隔篁竹(hung)B为坻,为屿,为嵁(ch)C山之骨格得石而苍(cng)D喧极反寂(xun)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心乐之以为乐(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3)益信声无哀乐也更加(4)恨僧少可语耳遗憾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

10、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14【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寂悲凉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惆怅的情绪。乙:初二那天,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

11、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文,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

12、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楚之逐臣:此处指屈原。薄丛:贫瘠的丛林。不见:不被人知道,不被任用。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水尤清冽( 清凉 )(2)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3)自古人知贵兰( 以为贵 )(4)兰虽含香体洁( 香味 )16下

13、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A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B乃记之而去见渔人,乃大惊C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以其境过清D不为无人而不芳全石以为底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18【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文抒发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和孤凄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才华的人生态度。(意近即可)【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

14、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放在室内满室都香,放在厅堂满堂都香,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五日,平明,从天都峰坳中北下里,石壁岈然。其下莲花洞正与前坑石笋对峙,一坞幽然。 别澄源,下山至前岐路侧,向莲花峰而趋。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莲花峰。既陟而磴绝,疑而复下。隔峰一

15、僧高呼曰:“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玻侧度石隙。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罅中。徘徊欲开,则前呼道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遂与把臂陟顶。顶上一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巅廓然开阔舒朗,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注释】平明:天亮时。岈(xi)然:山谷深邃的样子。坞: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澄源:一个和尚。跻:登,升。陟(zh):登上。磴绝:石级没有了。鼎峙:形容巨石凑集,直立对峙。天都:天都峰,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居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