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902857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键字】技术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为了提高现有毛竹林林分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们必须把毛竹林的经营管理活 动纳入科学经营的轨道。决定毛竹林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即立地条件,竹林结构和经营管理措施。要 获得毛竹林高产、稳产,只有具备适宜的立地条件,合理的竹林结构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 才能达到。一、适宜的立地条件立地条件是毛竹生长的基础。在一定区域内,在经营措施和竹林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情 况下,毛竹林生产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立地条件的好坏,立地条件由气候、地形、土壤、生 物等立地因子所组成。这些立地因子的综合作用形成立地质量,立地质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 等级,不同等级的立地对毛竹生产力的影响也不

2、同。毛竹生长快,根系庞大,对立地条件要 求高,也就是说,立地质量等级高,才能使毛竹有较高的生产力,才能培养出高产、稳产的 毛竹林,在一般经营管理条件下,1级立地毛竹林的平均直径可达12厘米以上;II级立地 条件可达1012厘米;m级立地可达810厘米;W级立地的平均胸径一般在8厘米以下, 所以培育高产、稳产的毛竹林应选择I、I级立地条件,如果立地级较低,必须通过人为干 预,改善立地状况,才能促进毛竹向高产、稳产方向发展。根据福建省地方标准,毛竹丰产 技术”,毛竹立地等级的划分如下:二、合理的竹林结构竹林结构包括竹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结构。竹林结构因子:物种的组成,立竹度、年龄 构成、整齐度、

3、均匀度、叶面积指数、地下结构、均年结构等,这些因子的不同组成,形成 各种不同的竹林结构,不同结构的竹林,生产有机物质和贮存太阳能的能力是不同的,因而 形成不同的产量,调整竹林结构,使竹林充分利用土壤和空气中的营养物质(水、肥、气,) 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生产有机物质,是提高竹林产量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 合理的竹林组成:所谓组成是指林分中树种的比率,毛竹林按种的组成可分为:毛 竹纯林和混交林两类,经营集约度高的小面积竹林,以纯林为好,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分 析均较合理;因经营水平不高,措施较粗放的毛竹林,还是采取混交形式,混交树种比率以 2030%为宜,混交树种尽量选择深根性或有根瘤具自肥能力的,

4、或落叶量大能改善土壤理 化性质的树种,如杨梅、枫香、木石楠,以及常见的豆科树种如山槐、肥皂荚、南岭黄檀、 花桐木、红豆树等。2. 合理的立竹密度:立竹密度即单位面积上的立竹株数,合理立竹度的确定要根据经 营目的和立地条件,以经营竹材为主产品的用材林,立竹度要大些;以经营竹笋为主产品的 笋用材,立竹度要小些,以经营笋,竹为主产品的立竹密度处于上述两者之间。立地条件好 的,可适当稀些;立地条件差的可适当密些。合理立竹密度应是:每亩材用竹林240280 株,每年留笋养竹3540株;笋用竹林150180株,每年留笋养竹2530株;笋竹兼用 林210株,每年留笋养竹35株。3. 合理竹龄结构:不同年龄的

5、毛竹,其生理代谢能力都不一样。在不同年龄结构的毛 竹林分中设置标准地调查单位面积出笋量,明显看到在立竹密度,立地条件等基本相同的情 况下,二、三度竹比率大,笋产量就高,合理竹龄结构:I、ii、m、w度竹所占比率为 25%、30%、30%、15%。4. 合理的整齐度:竹株大小的整齐度是说明竹林中竹株大小差异程度的指标。用竹林 平均胸径和平均胸径的标准差的比值来表示,竹林的整齐度愈大,竹株大小的差异就愈小, 整齐度愈小,则竹株大小的差异就愈大,整齐度大的竹林比整齐度小的竹林更能有效的利用 光能和水肥条件,所以产量更高,根据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整齐度小于5的竹林为不整齐 竹林;大于5而小于7的竹林为

6、一般整齐竹林;大于7的为整齐竹林,丰产毛竹林要求整齐 度达到7或大于7的水平。5. 合理的均匀度:竹林立竹分布的均匀度是说明竹林中立竹分布状况的指标。用单位 面积上分布立竹平均株数和标准差的比值表示。竹林立竹分布均匀度越大,竹子分布越均匀, 均匀度越小,则竹子分布不均匀,均匀度大的竹林,由于竹株均匀受光,营养空间均匀,所 以光能利用率最高,产量也高,据研究认为,均匀度小于3的为不均匀竹林;均匀度大于3 而小于5的为一般均匀竹林;均匀度大于5的为均匀竹林,丰产毛竹林要求均匀度达到5 或大于5的水平。6. 合理的叶面积指数:竹株叶面积指数是指竹林中的竹叶总面积与其林地面积的比 值,叶面积指数大,叶

7、量多,单位面积光能利用率高,产量也高;相反,叶面积指数小,叶 量小,单位面积光能利用率低,产量也低,光能利用率随着叶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 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光能利用率不再增加,甚至反而下降,这是由于叶面积指数增加到一定 值后,叶子上下互相覆盖增加,被覆盖叶子得不到正常光合作用所需光照,光合作用停止, 但呼吸消耗所占比率反而加大,有机物质的积累不仅不能增加,反而出现下降趋势,据研究 认为,叶面积指数达到7或比7略高为合理。7. 合理的地下结构:竹鞭在地下空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1030厘米的土层中,也有 一部分往更深的土层延伸,甚至达到1米以下的深度,也有一部分向上延伸甚至露出地面, 单鞭段过长

8、(一般指3米以上)或过短(一般指50厘米以下),其抽鞭发笋率低,八年生以 上的老鞭已失去了抽鞭发笋的能力,一般24龄竹鞭抽鞭能力最强,36龄鞭发笋能力最 强,壮芽主要分布在竹鞭鞭段中部,这是萌发竹笋的主要部位,在断点附近的侧芽主要萌发 新鞭。合理的地下结构,具体要求是:每亩250株的丰产毛竹林最好要有20个左右的鞭 竹系统,每个鞭一竹系统约有立竹20株左右,且年龄结构合理;地下竹鞭的年龄组成要 使幼壮龄鞭的鞭段数也要占总鞭段数80%左右,且鞭体发育粗壮。研究竹林的地下结构是件比较困难的工作,要调整地下结构更为困难,调整手段主要 是加强土壤管理,即要深翻、松土,使竹鞭网络宽松,根系舒展;清除死鞭

9、、老鞭,使幼壮 龄鞭生长有较大的地下空间,形成地下幼壮龄鞭占绝对优势的良好结构;另外改善地上的竹 林结构也会促进地下结构逐渐趋于合理。8. 均年结构:为了使竹林获得高产稳产必须把大小年竹林转化成花年竹林,要采取科 学留养小年笋,培育小年竹,增加小年竹所占比率。三、科学的管理措施1. 科学的留笋养竹:要使竹林高产、稳产。首先要从留笋育竹做起,建立一套科学的 留笋育竹制度。材用竹林每亩可留养4550株,笋用竹林每亩留2530株,笋竹兼用林留 养35株,留笋应留盛期笋初期,未期笋要挖掉,在选择留养对象时还要注意选择健康,无 病虫害的笋,外形肥壮,笋箨光泽好,笋尖饱满,上午箨片尖端有水珠的笋方能作为留

10、养对 象。留笋口径要符合均匀度的要求。2. 科学的竹林采伐:采伐年龄:在保证立竹密度前提下,一至三度竹全留,砍伐四度(67年)以上 老竹,但需保留空膛竹和林缘竹,未到砍伐年龄的病虫竹、残次竹可伐除。伐竹季节:应在毛竹出笋当年秋冬,即10月至翌年1月进行。伐竹技术:必须根据“砍小留大、砍老留壮、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的原则,留养的 立竹要分布均匀,严禁“开天窗,拔大竹”,伐根高度不超过10厘米,并打通节隔,促其腐 烂,伐倒竹集材时应避免竹皮表磨损过甚,保持竹材工艺价值。3. 科学的抚育措施:劈山垦复:垦复时间可掌握在11月至翌年1月进行。垦复方法:在杂草灌木丛生 的竹林要先劈杂,后由坡下向坡上全面深

11、翻,翻土深度一般掌握2025厘米为宜,翻时将 杂草压入土中,促进腐烂,在坡度大于30的林地,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可实行全面劈杂, 水平带状轮垦,每隔45年进行1次垦复。锄草松土:丰产毛竹林最好每年要锄草松土 2次,第一次安排在5月进行,第二次 可安排在9月进行,松土一般深度5厘米即可,竹林达到合理立竹度后,每年进行一次锄草 松土即可,安排在78月进行。4. 科学施肥:据日本报导,大约每施15斤尿素,能增产竹材200斤左右,产出比投 入可大510倍,竹林施肥要施氮、磷、钾全肥,以施有机肥为佳,如厩肥、饼肥等,每亩 施厩肥150公斤,饼肥100150公斤,如施化肥,可以氮、磷为主,氮、磷比为5: 1

12、,钾 肥视需要适量施用,每亩施尿素约1015公斤,并加适量的过磷酸钙,施肥时间,一次在 5月锄草松土时施下,另一次在9月锄草松土时施,若一次施用,最好在7月,施肥方法: 将前一年采伐的竹蔸打洞,将化肥施入竹蔸。5. 科学防治病虫害:毛竹枯梢病防治: 清除竹林内病株、病梢、病枝。因为该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前一、二年病竹上的子 实体,它又属于一次性侵染的病害,故在其子实体产生之前砍除病株,剪除枯梢枯枝,杜绝 病原是防治此病行之有效的措施,清除时间一般在毛竹大年新竹发病后。小年至下一个大年 竹山出笋前,切勿在出笋期清理,以免人为损伤林内竹笋。 药剂防治:在病菌侵入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每隔七天

13、,采用以下药剂, 对竹冠喷洒34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如1%的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 50010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5001000倍液。喷药要做到及时,天气适合,喷药 均匀,药量充足。山地条件下,竹冠高,一般采用机动喷粉或喷雾。 加强检疫:禁止有病母竹运往新区种植,防止用病株、病梢、病枝筑篱笆等露天用 竹,以免产生病菌孢子传播蔓延。竹蝗防治: 林业防治法:利用冬季竹林抚育垦复中挖除竹蝗卵块,保留适量的阔叶林,以利天 敌生存和繁衍。 挖卵:78月间,选择竹蝗喜欢产卵的通风坡面,将5米见方的杂草、灌木劈除 清理,做成诱蝗集中产卵地。在其上洒12次人尿液,每次12担,以引诱竹蝗

14、集中在此 交尾产卵。并于当年1112月及时挖卵。 人尿药剂防治诱杀:用新鲜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溶性敌百虫00501公斤配 制成人尿药剂,此药剂倒在剖开的竹槽内,以之诱杀。也可用稻草在药剂中浸泡24小时后, 每公顷数十堆,之后集中杀死跳蝻。 药剂杀死:跳蝻上竹,未产卵之前用敌百虫或漠氰菊脂等喷洒、毒杀。 保护天敌:卵期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红头芫菁等。蝻期和成虫期主要有鸟类、 蜘蛛、食虫虻,山青蛙和微生物等感染。竹笋夜蛾防治: 清除杂草,挖除退笋。 出笋前后,用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1: 1000倍液喷雾, 隔7-10天一次,共23次,出笋前对竹林地杂草喷甲胺磷1: 2000倍液,更为安全,效 果可达90%以上。 春夏季挖除死笋,土埋或烧毁,防止幼虫传播。 秋季清除杂草、枯叶、中耕等消灭越冬卵。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