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测绘实习报告(共20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900185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测绘实习报告(共2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建测绘实习报告(共2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建测绘实习报告(共2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建测绘实习报告(共2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建测绘实习报告(共2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建测绘实习报告(共2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测绘实习报告(共20页)(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调研 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 庆阳市宁县中村乡政平村 、 学生: 贾 珍() 吴天明() 李羿含() 高博文() 李 明() 目录第一章 区域位置 1、 胡家大庄位置概况 2、政平村位置概况第二章 历史沿革 1、胡家大庄村历史发展概况 2、政平村历史发展概况第三章 村庄整体风貌 1、胡家大庄村庄整体风貌 2、政平村村庄整体风貌第四章 村庄建筑 1、街巷空间 2、院落空间 3、特色建筑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1、胡家大庄为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2、政平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第六章 当地文化产业 1、胡家大庄村文化产业状况 2、政平村文化产业状况 第一章 区域位置1、 胡家大庄位

2、置概况 胡家大庄村在麦积区的位置 胡家大庄在天水市的位置 位于中国西北南缘,行政区划上属于,距天水市区27公里。新阳镇是一个地理范畴,包括四个乡镇新阳镇、。共有约一百余个自然村,人口约12万。新阳镇位于西北部,东邻秦州,西与毗邻,北与秦安接壤,区域面积86.6平方公里。境内渭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宝兰铁路纵贯东西。新阳渭河公路大桥连接南北,北甘公路穿越全境。田间农路成网,交通较为便利。新阳镇是由渭河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其河北属于黄土高原南缘,河南属于西秦岭北支系山脉。新阳镇川区海拔1100米左右,南北山区海拔高度在1300米至1800米之间,新阳镇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适当,属于暖温

3、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度,最冷月为一月,最热月为七月。年降雨量500毫米至600毫米,一年有两个降雨峰值,七月多属于雷雨;从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由于受冷暖锋面交汇形成的的影响,多为连绵数日的阴雨天气。胡家大庄村位于渭河的边上,渭河对其的发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2、 政平村位置概况 庆阳市与兰州市、西安市的关系宁县是比较典型的地貌,高原、沟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峦、斜坡都有。从这点上看理应属于。 但是,中南部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润,山峦青翠起伏、沟壑绿树成荫、水库鱼鸭往来,是农作物主产区,陇东粮仓。这是由于北面马家大山和南面的政平河滩有着1204米的海拔差,地形提升导致的急雨产生相对湿润气候

4、。所以,局部上也有的特征。 政平村在宁县的位置中村乡位于宁县南部,东与正宁县接壤,南与陕西省长武县隔沟相望,北与早胜镇为邻。全乡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3万亩。政平村受庆阳市管辖,邻村有车坪村,平定村,硷底村,寺上王村,风景秀丽,天蓝水清,空气好,山清水秀。政平古文化旅游村地处宁县南部,距县城30公里,是陇东、两大河流和县内无日天沟河的交汇处,故俗称“三江口,红花驿”。东临正宁县,东南及南部分别与陕西省彬县和长武县接壤,襟带三河,环屏四山,“鸡啼一声四县闻,镇此一地四平川”,是南部边境风景幽美的著名古镇。第二章 历史沿革 1、胡家大庄村历史发展概况胡家大庄历史发展沿革轴线图

5、胡家大庄村现位于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辖区,天水人都称胡家大庄为“胡大”。胡大坐落于渭河之畔、凤凰山下,自古是片风水宝地。从先秦起,当地便是政治、经济、军事要地,在先秦属邽戎地,西汉时为上邽辖地,东汉时和羌人地接壤,东汉后期为汉政府与羌人作战之要地。至东汉末,魏晋初期,因与羌人作战需要,设立新阳县,县政府建在现胡家大庄所在地。至北宋建隆二年(962年),尚书左丞高防在本村,在原魏晋古新阳县城遗址设立定西寨,常年驻扎1500余名马步兵和弓箭手。定西寨的主要职能是:和吐蕃争夺渭河上游的控制权。所谓定西者,是为安定西部之意。可见当年定西寨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明洪武年间,一支胡氏族亲队伍浩浩荡荡从安

6、徽绩溪经山西洪同大槐树来到甘肃天水新阳。初来新阳,族亲们在渭河滩龙王庙一带建庄造宅,开荒造田,营造了胡家第一处庄园。明朝中期,因连年水患,族人再次搬到现居住地胡家大庄。现今的胡家大庄村,村落布局六纵六横,居住着以胡姓为主共22个姓氏的765户人家。六纵六横的建筑布局是在近一个世纪中慢慢形成。现存胡大的古建筑多为明崇祯和清乾隆、同治年代所修建,共218处。其中建于乾隆29年,雕刻细致工艺精美的四柱、四门八窗的土木建筑厦房,建于同治年间的四合院,都集中体现了当时建筑的风貌。村民胡想父家厦房门首悬有“太史第”匾额,承载了当地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地位。在胡家大庄,门首悬挂匾额是每户人家必不可少,有“挹清风

7、”、“永安居”、“三欣居”、“祥和瑞”、“读耕第”、“第耕读”,一块块匾额既是当地浓厚文化氛围的体现,同时也寄托着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胡家大庄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从村口的孔子塑像观之,一尊放大版的孔子塑像竖立村口,不论出村还是进村孔子塑像都在视线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村上人还会拜孔像。除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求,从目前村上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建群清池观亦可见,乾隆六年,村人为祈求神灵保佑,全村集资筹劳,历时三年有余,建起了无量殿、抱厦、山门楼,后来相继建起了家庙、三霄殿、财神庙、庙门等。传承和延续了历史的不仅仅有建筑,胡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闻名方圆几十里。村里有民俗礼仪全集、戏曲

8、戏剧、曲谱曲牌、传统秦腔表演艺术和歌舞表演,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农历四月初八都会在村口大舞台上歌唱一番。此外,村上还成立了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鼓乐队,这支鼓乐队每年都会为伏羲庙祭祀人文始祖和卦台山祭祀大典仪式以及凤凰山庙会进行音乐伴奏。看得见的古建,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胡大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传承,使胡家大庄村在2012年12月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3月被住建部、文物局公布为 “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 2、政平村历史发展概况政平古城四水联壁,关隘重重,是由陕入陇的通衢大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遣大司徒邓禹引

9、军西进,略去北地。十二月,邓禹归驻大要县(今宁县境内政平一带),休兵养士,屏护京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七月,“西秦霸王”薛举入袭泾、宁等州,秦王李世民亲率大兵进驻高土庶 城(今宁县政平),首战败归。十一月复至,大破“西秦”军,一战定全陇。次年(619年),唐设定平县,取太平安定之意,同时建造了凝寿寺和古塔。 政平村村历史历史发展图政平古城历史悠久。根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自汉至晋并为泥阳县地,后魏至周并定安县地”。太平寰宇记载,泥阳县治的重要标志五柞亭也在这里。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在此筑城,置枣社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置为定平县治。唐末升置衍州治所。后周太祖显德五年(

10、958年)废衍州,并于这一年和宋代的宋神宗熙宁五年(1077年)、宋微宗政和七年(1117年)等数度出隶邠州。金代归属,直到元代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并入宁州。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又置驿,为南北通衢和贸易盐货之巨镇。宋代襄乐县令张舜民曾经作记:“定平山不如水,水不如寺,寺不如凝寿”,可见昔日凝寿寺的驰名繁盛。政平古城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地面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周汉文化遗址随处可见,最具代表性的是张掖县南爵静难府折冲都尉蔡墨石棺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志记载了蔡氏一门五世军功,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北山之后,与古城一沟相隔的山上,有明代名将常遇春古墓,丘冢高大,林木森然。店子沟

11、人类生活遗址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凝寿寺唐塔和张氏书房。在区区十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可见文化内涵之深厚。政平古城街市古朴,居民集中,大都簇居古堡之下,自成集市,每逢集日,四县交界处的群众纷至沓来。1997年,政平泾河大桥建成。长(武)庆(阳)公路通车以后,集市贸易日趋繁荣。2004年4月21日,当地政府举行了“宁县政平古文化旅游村开村仪式”,古城政平向世人再现了她昔日的辉煌,也昭示着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政平村位于宁县南端30公里,陕甘两省交界之处.它东与正宁接壤、南与长武为邻,东南与彬县隔河相望,是泾河、马莲

12、河、无日天沟河三水交汇之地。古有“朝霞射穿晨雾间,万道金光潇洒满川,三江绕尽仙山路,一塔刺破云外天,百鸟啼鸣传两省,雄鸡一唱唤四县,政平香瓜脆又甜,泾马古渡数千年”之美誉。有诗人曾赞美政平写道:一塔刺破云外天,两省大桥跨甘陕;三江波涛碧浪涌,四县同鸣金鸡唤;五山对峙雄关险, 六合阴阳圣灵验;七色喷井吐彩虹,八方游客书房观。 第三章 村庄整体风貌 胡家大庄村庄鸟瞰图 1、胡家大庄村庄整体风貌 胡家大庄村坐落在渭河南岸,依山傍水,视野开阔,街巷笔直,坐落较为整齐,比较集中,院落排列较为整齐,街道较宽,街巷多为丁字路布局形式。整饬有序的村居布局、民风纯朴的乡土人情、坐落遗存于栉比整洁民居中的古民居和村民厚朴和谐的民风构成了胡家大庄村的清淡平和与端庄风雅。 胡家大庄村域状况示意图2、政平村村庄整体风貌政平村住户院落较为分散,住户沿主要道路呈带状分布,坐落较为自由。 政平村村庄鸟瞰图 政平村域状况示意图村庄建筑1、街巷空间 第四章 村庄建筑 胡家大庄村街道示意图1、 街巷空间1.1胡家大庄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