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897530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加强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举措。围绕“十一五”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编制具有宏观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对于我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工业总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型省份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若干配套政策、福建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我省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一、技术创新

2、现状(一)“十五”期间技术创新成效“十五”以来,我省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成效明显。2005年,福建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居全国第11位。1、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05年底,我省共有1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其中“十五”期间新建66家,比“九五”期间增加了32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5个,比2000年增加了15个;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级科研中试基地13个。2005年,全省城镇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6.16万人,“十五”期间增加了11.11万人,年均增长3.0%;

3、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和从事R&D活动人员分别为8.25万人和3.39万人,比2004年分别增长6.7%和17.3%。2、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以福州、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的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建成了福州、厦门2个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闽东南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和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基地经科技部批准启动建设。建立了省电机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模具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省农副产品保鲜技术开发基地、省陶瓷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省纺织面料技术开发基地等六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全省已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22

4、个,孵化基地面积22万多平方米,生产力促进中心8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各类技术贸易机构1327家。产学研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3、产品科技含量稳步提高,名牌产品数量快速增加。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研发项目,成功开发了高速路由器、通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其产品,并推向市场;新研制出系列石材加工数字装备、智能串簇压路机、拉链计算机仿真系统、数控铣床等一批独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在新一代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网络与通信终端设备、数字化电子音像产品、软件及应用系统和新型电子元

5、器件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总量由2000年的590.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720.96亿元;全年进出口额128.3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78.84亿美元。2005年,新增国家名牌产品33个,比上年增长87.7%,共计62个;新增国家免检产品57个,比上年增长67.9%,共计141个,国家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省名牌产品比上年增长25.7%,共计695个。4、专利数量不断增加。省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的设立和福建省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的管理办法的出台,促进了专利事业的发展。2005年,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分别为9460件和514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

6、8.2%;授权的发明专利达242件,增幅超过50%。到2005年底,全省专利申请累计达6.08万件,专利授权累计3.74万件。全省2005年专利申请数居全国第11位,专利授权数居第8位。5、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工业企业用于以装备为主的技术引进费用逐年上升,2005年福建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用于技术引进费用达8.03亿元,比2004年增长25.3%;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值达3838.4亿元。我省的装备制造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体系。2005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2713.74亿元,占我省工业总产值的33.3

7、8%;上交利税206.48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的28.08%。“十五”期间,福建省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3.82%,而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92%,远高于工业的增长速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我省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6、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2005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55.6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4.6%。技术含量较高的重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分别为1034.15亿元和1240.25亿元,重工业比重达5

8、4.53%,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二)存在问题与发展要求比,我省技术创新还存在不少问题。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技术对外依存度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级技工短缺,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面向中小企业创新服务薄弱,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全省大中型企业多数没有研发机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面窄,企业作为投入、研发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福建企业多数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2、技术创新投入不足。2005年全省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

9、重仅0.8%,全省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仅有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的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的比例是1:0.16,远低于国际1:2的水平。3、技术创新机制和环境建设不够完善。制度创新滞后,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尚不完善;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有效机制尚不健全,科技资源得不到充分整合和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未真正形成,缺乏针对企业需求的研究计划,在共用技术的开发与转移上,缺乏完整有效的实施体系。支持技术创新的投融资环境没有得到显著改善,风险投资、创业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中介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技

10、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的氛围比较淡薄,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尚需大力营造。二、技术创新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或地区战略。美国、欧盟、韩国、印度等国都大幅增加R&D经费投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发展目标,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

11、主要组成部分。加强自主创新已上升为国策,正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十一五”是我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强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把技术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建设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我省第十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升我省综合竞争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一)指导思想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决策,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加强集成创新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

12、托,加强产学研有机结合,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发展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强我省综合竞争力和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基本原则 企业主体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原则。把市场作为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受益主体,改变主体错位的局面,提高技术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促进技术创新综合效益的提升。政府引导与产学研相结合原则。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引导和协调力度,着力化解产学研结合中的瓶颈问题,协调创新资源的整合、集成,

13、促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的形成。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原则。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有效结合,科学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把技术引进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突出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原则。深化改革,以制度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支撑和保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技术创新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消除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的活力,优化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原则。

14、围绕主导产业优先、关键共性技术优先、突出技术和产品创新的主线,选择能体现我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有市场潜力与产业带动作用、有跨越式发展机遇的重要技术,精心组织,集中科技资源,重点攻关突破,力争实现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我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三)发展目标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产业技术开发体系、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在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支柱产业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及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集成创新能力显

15、著增强;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得到完善,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不断突破。建立以200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认定20家)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以产学研联合机制、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区域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产业技术开发体系,到2010年,重点实施100项示范性技术创新项目、100项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开发1000项省级新产品;健全以行业性、区域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技术开发基地、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和“6.18”常效机

16、制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达40个。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达到30%以上。技术与装备水平不断提高。80%的主要传统工业生产技术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10%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制造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3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主要生产设备技术水平达国际水平,50%达国内先进水平。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5%。R&D经费不断增长。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费占当年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要达到2%以上,凡被认定为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试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得低于5%。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全国前9位,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