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8973814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 总论 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通辽市科左后旗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1.1.2 项目建设地点:科左后旗吉尔嘎朗镇东苏嘎查1.1.3 项目建设单位:通辽市科左后旗林业局1.1.4 项目法人代表:1.1.5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所1.1.6 项目协作单位:科左后旗吉尔嘎朗镇东苏嘎查 1.1.7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8 项目建设目标: 刺榆是我国稀有珍贵树种,目前只在我市科左后旗境内有集中连片生长,其他地区有记载,但只是零星分布,是科左后旗独特的乡土树种。该项目运用科学手段挽救并保护这一珍稀种质资源,同时,采取多

2、种方式进行选优、扩繁,使其最快最大限度发挥生态价值。1.1.9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总规模2120亩。其中:保存区2000亩,收集、测定、繁殖及生活区120亩。(1)对刺榆天然林种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围封管护,面积为1901.5亩。(2)调查、收集有记载的不同地区的刺榆种质,建立收集区,面积为17.5亩。(3)建一处种质观察对比试验区,筛选出优良家系,面积为17.5亩。(4)建一处种质繁育区,面积为70亩。(5)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机械设备等。1.1.10 项目建设期限:建设期2年,即2010-2011年。1.1.11 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及建设标准,本项

3、目总投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6.92万元,占总投资的93.46,基本预备费13.08万元,占投资的6.54。建设投资中,工程费用167.72万元,占总投资的83.86,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9.20万元,占总投资的9.60。工程费用中,良种培育投资19.36万元,占投资的9.68;土建工程投资38.50万元,占投资的19.25;设施、设备(含防火设备)工程投资64.28万元,占投资的32.14;辅助工程45.58万元,占总投资的22.79。 项目概算总投资额为2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40万元,投资比例为821.1.12 项目效益:该项目保护与利用并重,在保护

4、的基础上,使这一珍贵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和经济价值。70亩繁殖区每年可产210万株苗木,固沙3万亩,产生经济价值30万元。采收刺榆种子1万公斤,经济价值100万元。1.1.13编制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1.2编制依据1.2.1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2004)1.2.2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1407293);1.2.3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 1.2.4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表1 序号名 称单 位数 量单 价1建设规模亩 21201.1保存库亩1901.530.00 1.2收

5、集区亩17.51365.711.3实验区亩17.51000.001.4繁育区亩70136.002配套工程2.1生产房、护林房平方米2501000.002.2库房、井房平方米150500.002.3凉晒台平方米500120.002.4围栏米500018.002.5管灌米157040.002.6低压线路米130030.002.7防火、道路米396030.002.8机具设备购置台套273总投资万元200.00(1)国家投资万元160.00(2)自筹资金40.004采种量公斤 10000100.00 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 (Hance)

6、 Planch. 榆科,刺榆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5米,或呈灌木状;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萌蘖能力强,生长速度较慢。以种子繁育为主,也可扦插或分株繁育。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集中分布区面积约1.5万亩,属国家珍惜濒危树种。科尔沁沙地的榆树主要有白榆和刺榆两种类型,目前对白榆的报道甚多,但对刺榆研究甚少。刺榆在我国辽宁、吉林、华北个省区的山麓、林缘及路旁有少量分布,都未成群落,而在科尔沁沙地内形成群落,以建群种存在,属于我国新的沙地植被类型,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辽市地处半干旱地区,干旱、风沙灾害频繁,加之沙区近于掠夺式的耕作与放牧,致使生

7、态环境严重破坏,沙漠化扩展迅速,为恢复本地区生态平衡,发展经济,提高效益,将树种选择与建立稳定的生物群落结合起来,其乡土树种刺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刺榆这一乡土树种,是大自然“物种选择”的结果,科学合理的保护这一珍稀种质资源,对稳定科尔沁沙地生物群落,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2.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2.1 种质资源保护工程是尊重自然、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必然要求:天然种质资源是大自然“物竞天择”、“自然选择”的结晶,是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平衡点,才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从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针对生物物种资源不断流

8、失的现实,因地制宜地对种源群体加以保护,2.2.2 保护好刺榆种质资源是科尔沁沙地生态发展的需要:由于连年风沙干旱,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只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乡土树种才能适应这里的生态环境。利用好科尔沁沙地原生树种才能改变沙地现状,形成稳定群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2.2.3 刺榆物种的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手段加大保护力度:刺榆只有在科尔沁沙地有群落分布,其他地区只是零星分布,已经很难找到。现在,科尔沁沙地的刺榆破坏也十分严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有步骤、科学合理的保护好这一珍稀种质资源是摆在我们当代人面前紧迫课题。2.2.4 建立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是保护这一物种种源的最好手段

9、:种质资源保存库能够长期有效为生产提供遗传品质稳定、品种优良的原种材料,使该品种更好地发挥其优良特性,为生态建设服务。 第3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项目区位于通辽市科左后旗吉尔嘎朗镇境内,地势平缓,主要以固定沙丘为主,坨甸相间的漫昭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并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酷热,春季干燥多风。年平均气温5.8-5.9摄氏度,年均日照2837-2982小时;年积温为3032-3168摄氏度,无霜期为145-148天。年平均降雨量350-450毫米;年蒸发量1897毫米,属大风沙暴区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9天左右

10、,沙尘暴日数10天左右,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3-5月份,占全年大风日数60%。项目区属温带草原植被类型区,主要有平原草原区和坨甸草原区。平原草原区目前已被开垦为农田,原始植被为农作物所代替,残存的植物有羊草、车前子、蒿类等;坨甸草原区主要植被有禾本科杂草、沙蒿等,优势木本植被有家榆树、刺榆、锦鸡儿、山杏等。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以草甸土、栗钙土和风沙土等土壤类型为主。草甸土类:主要分布在坨甸慢坡及低平甸子地,土壤肥力较高,地势平坦,主要农业用地和进行人工种草或草场改良。栗钙土、风沙土类占全镇总土地面积为76%,植被覆盖度较低,是沙化严重地区,而且分布范围广,是牧业生产的主要用地,也是主要宜林地。刺榆

11、主要分布于栗钙土。土地及林业资源现状:吉尔嘎朗镇总土地面积116.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7.02万亩,有林地面积21.32万亩,疏林地面积0.3万亩,幼林地面积5.02万亩,宜林地面积19.08万亩,森林覆盖率19.34%;农业用地面积15.27万亩,牧业用地面积32.08万亩,水域6.5万亩。3.2社会经济概况3.2.1 人口:吉尔嘎朗镇有43个自然屯,23个行政村组成,现有人口23000人,多数为蒙古族。3.2.2 基础设施:全镇交通较为便利,乡间公路网覆盖全镇,305省道在中间穿过,邮政、电信、移动业务也已开通。由政府出资扶持43个自然屯基本实现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视、通电话。3.

12、2.3 经济状况:全镇2008年GDP总值500万元,财政收入10万元,林业收入人均300元,主要依靠农牧业维持生活,农牧民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农牧业是全镇的主要经济来源,贫困与生态建设问题较为突出。3.3相关部门对项目的支持、配合程度刺榆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一直得到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把其列为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通辽市林研所的科技人员,经常进行生长量调查,进行选优对比;森防站的专业人员,常年进行病虫害防治;当地政府每年派专人进行管护等等。这些都为建立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奠定了坚实基础。第4章 项目建设目标4.1 项目建设目标以天然刺榆种质资源为依托,在自然分布的群落内

13、,选择地势平缓、长势优良、相对集中连片的种群,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刺榆种质资源保存库,面积2000亩。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这一优良乡土树种的生态价值,建种质繁育区,面积120亩。年造林固沙3万亩。4.2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保护和利用为前提,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因地制宜的对种质资源加以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恢复重建科尔沁沙地稳定的生态系统,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4.3 项目建设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 (3)保护与利用并重原则 (4)科技先导原则 第5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 项目建设地点选址科左后旗吉尔嘎朗镇东苏嘎查境内的刺榆群落

14、长势良好,且地势平缓,气候适宜,有适合刺榆生长的最佳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地群众对资源有强烈的保护意识。5.2 项目区区划5.2.1 种质资源库区划 区划总面积2000亩,东西 1667米,南北800米,内设作业路3条,以路把整个作业区划分成六个小区。5.2.2 收集区、试验区、繁育区区划 在资源库附近选择一块育苗地作为试验和繁育区,总面积120亩。设一条主路,两条作业路,依路把作业区划分成6个等大的小区,面积为17.5亩。5.3 项目建设内容5.3.1 种质资源库保护5.3.1.1 抚育管理 疏伐:对项目内生长过密的地方进行疏伐,疏伐后间距在33米浇水:每年浇3便水,春季坐果前浇一遍水,夏季干旱时浇一遍水,秋季上冻前浇一遍冻水。 管护:每年雇佣2个人进行管护。 病虫害防治:专业人员定期观察,提前预测、预报保存库内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及时对榆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