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蛋白质(part)(精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897339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3章蛋白质(part)(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03章蛋白质(part)(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03章蛋白质(part)(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03章蛋白质(part)(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03章蛋白质(part)(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3章蛋白质(part)(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3章蛋白质(part)(精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生化2 Pro和AA的需要量3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4加工对蛋白质的影响 5 DRIs及食物来源第一节 蛋白质的生理生化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1、AA的分类 按氨基与羧基的数量,可将20种AA分为三类:酸性、中性、碱性AA。 按体内可否合成,可将20种AA分为三类:必需、非必需、半必需AA。 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9种,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或合成速率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能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合成,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近年来研究发现,牛磺酸(氨类乙磺酸)亦是

2、人体的条件必需AA,它对婴儿的智力发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余9种在体内能自行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2、蛋白质的分类: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类:(1)完全蛋白 蛋白质组成中含有全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较均衡,如酪蛋白、卵蛋白。(2)半完全蛋白 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但组成不平衡,如麦胶蛋白。(3)不完全蛋白 蛋白质组成中缺乏一种或几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如白明胶。按功能分类:(1)活性蛋白 包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有活性的蛋白质:如酶、激素蛋白、输送和储存蛋白、肌动蛋白、受体蛋白等。(2)非活性蛋白 包括不具活性的、担任生物保护和支持作用的蛋白质:如胶原、角蛋白、弹性蛋白等。按结构和溶解度分类:(1

3、)简单蛋白 包括动、植物组织中的白蛋白、球蛋白和植物组中的谷蛋白、麦醇溶蛋白,还有动物组织中含碱性氨基酸比较多的鱼精蛋白、组蛋白。(2)硬蛋白 包括溶解度最低、不易消化的毛发、指甲、蹄、角中的角蛋白和皮肤、骨胳中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3)结合蛋白 包括在蛋黄中与磷酸组成的磷蛋白、与脂肪或类脂组成的脂蛋白和在骨胳、肌腱、消化液中与糖结合的粘蛋白、糖蛋白,与核酸、血红素、金属结合的核蛋白、血红蛋白、金属蛋白等。3、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和修补人体机体2增强免疫力3维持体液和酸碱平衡4合成生理活性物质5提供能量蛋白质形式功能例子结构蛋白质支持昆虫蜘蛛丝纤维;动物胶原、弹性蛋白; 角质是皮肤和其衍生

4、物蛋白质。保存蛋白质氨基酸仓库蛋白中的卵蛋白;牛奶中的酪蛋白。运输蛋白质其他物质运输脊椎动物血中的血红素; 某些蛋白质运送物质穿过细胞膜。激素蛋白质生物体活动协调胰岛素。受体蛋白质细胞对化学刺激回应神经细胞膜中的受体。收缩蛋白质移动肌肉细胞中的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 在鞭毛和纤毛中的收缩蛋白质。防御蛋白质抵抗疾病抗体对抗细菌和病毒。酶化学反应的选择性催化 水解食物中的聚合物。第二节 Pro和AA的需要量一、蛋白质的需要量 要因加算法(factorial method):用测定必需丢失氮(obligatory nitrogen loss)来确定蛋白质需要量的方法。 氮平衡法(nitrogen ba

5、lance method):在控制膳食中有同量蛋白质的情况下,求出达到维持氮平衡时的蛋白质摄入量,作为机体需要量。 氮平衡状态可用下式表示: 摄入N=尿N+粪N+其它N损失(由皮肤及其它途径排出的N)I=U+F+SB=I-(U+F+S)B0,如果摄入N量大于排出N量,称为正氮平衡,如生长期的婴幼儿和青少年,孕期及恢复期的病人,其摄入的Pro有一部分变成新组织。B0,如果摄入N量小于排出N量,称为负氮平衡,膳食中如果Protein长期供给不足,或人体处于患病状态,Protein摄入量低而体内Protein合成减少或分解加剧,消耗增加,N的排出量超过摄入量。二、氨基酸的需要量 各种EAA需要量之间

6、相互搭配的比例,称为EAA需要量模式。体必需氨基酸平均需要量(mgkg-1d-1)婴儿儿童成男成女成人组氨酸25-异亮氨酸111(5.8)28(7.0)10(3.3)10(3.3)10(2.9)亮氨酸153(8.1)49(12.3)11(3.7)13(4.3)14(4.0)赖氨酸96(5.1)59(14.8)9(3.0)10(3.3)12(3.4)蛋氨酸+胱氨酸50(2.6)27(6.8)14(4.7)13(4.3)13(3.7)苯丙氨酸+酪氨酸90(4.7)27(6.8)14(4.7)13(4.3)14(4.0)苏氨酸66(3.5)34(8.5)6(2.0)7(2.3)7(2.0)色氨酸19

7、(1.0)4(1.0)3(1.0)3(1.0)3.5(1.0)缬氨酸95(5.0)33(8.3)14(4.7)11(3.7)10(2.9)总计(除组氨酸)680261818083.5三、限制性氨基酸(Limited Amino Acid) 被吸收到人体的EAA中,能够限制其他氨基酸利用程度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LAA)。 即食物蛋白质中,按照人体的需要及其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 LAA中缺乏最多的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依次称为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等。四,.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几种食物混食,由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互相补充,而能更接近人体需要量的比值,是生物价值得到相应的提高,这种现象就

8、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如果小麦,小米,牛肉,大豆单独食用时,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是67,57,69,54,而混食的生物价值可以高达89.第三节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一、 食物氮的存在形式 动物性食物肉类绝大部分的氮以蛋白质形式存在,仅有少量游离氨基酸或肽以及核酸、磷脂氮、肌酸、鹅肌肽;鱼类则非蛋白氮含量丰富,约占总氮量的10-30%;乳氮约20%属于非蛋白氮。植物性食物种子类几乎95%的氮存在于蛋白质;根茎类如土豆、胡萝卜等,蛋白质少于50%,多数氮以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形式存在,特别是土豆富含谷氨酰胺和门冬氨酸。 此外,植物组织中含有不少非蛋白氨基酸 氮换算成蛋白质的换算系数换算系数面粉(中或低出粉率

9、)5.70全麦5.83大米5.95花生5.46黄豆5.71芝麻5.30乳类6.38二、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含量 几种食物的蛋白含量及其热能与食物总热能的比(%)蛋白质g100g-1食物kJ100kJ-1食物苹果0.32.8稻米(上白梗)6.77.8带鱼18.152.1小麦粉(富强粉)9.410.7土豆2.311.9花生米26.219.2瘦猪肉16.720.2鸡蛋14.734.6黄豆36.335.豆腐(北)7.441.1牛肉20.146. 1三、膳食蛋白质的质量评价 1、蛋白质消化率(digestibility,D)食物的蛋白质消化率是指食物蛋白受消化酶水解后吸收的程度,用吸收氮量和总氮量之比表示:

10、D=吸收N/摄入N100 食物蛋白质真实消化率(ture digestibility,TD)可用进食实验测得:TD=摄入N-(粪N-粪代谢N)/摄入N100 粪氮不全是未消化的食物氮,其中有一部分来自脱落肠粘膜细胞、消化酶和肠道微生物。这部分氮称为粪代谢氮,可在受试者摄食无蛋白膳时,测得粪氮而知,其量约为0.91.2g24h-1。 如果粪代谢氮忽略不计,即为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AD): AD=(摄入N-粪N)/摄入N100 表观消化率比真实消化率低,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估计偏低,因此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同时其测定较简便,故一般多采用。几种常见蛋白质的消化率2、

11、蛋白质的生物价值(biological value, BV) 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是为维持和/或生长而在体内保留氮和吸收氮的比值。BV=摄入N-(粪N-粪代谢N)-(尿N-尿内源N)/摄入N-(粪N-粪代谢N)*1003、蛋白质净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 NPU) 蛋白质生物价值没有考虑在消化过程中未吸收而丢失的氮,建议将生物价值乘以消化率,称之为蛋白质净利用率。NPU=BVD=保留N/摄入N4、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 efficiency ratio,PER) 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摄入单位重量蛋白质的体重增加数。PER=体重增加(g)/摄入蛋白质(g)5、相对

12、蛋白质价值(realative protein value,RPV) 相对蛋白质价值是动物摄食受试蛋白的剂量-生长曲线斜率(A)和摄食参考蛋白的剂量-生长曲线斜率(B)比。RPV=A/B1006、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或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 以每种氨基酸与参考蛋白氨基酸的比值表示。比值最低的那种氨基酸,即为第一限制氨基酸,此最低比值即受试食物蛋白的氨基酸评分或化学评分。每克受试蛋白的某种AA含量(mg)氨基酸评分=100每克参考蛋白的该种AA含量(mg)受试蛋白每克N的某种AA含量(mg)氨基酸评分=参考蛋白每克N的该种AA含量(mg)

13、100经消化率修正后的氨基酸评分(PDCAS) 氨基酸评分真消化率理想的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含量(mgg-1蛋白质)异亮氨酸40亮氨酸70赖氨酸55蛋氨酸+胱氨酸35苯丙氨酸+酪氨酸60苏氨酸40色氨酸10缬氨酸50几种食物蛋白的氨基酸评分蛋白质来源氨基酸含量(mgg-1蛋白质)氨基酸评分(限制氨基酸)赖氨酸含硫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理想模式55354010100稻谷2438301144(赖氨酸)豆7224421468(含硫氨酸)奶粉8029371383(含硫氨酸)谷、豆、奶粉混合(67:22:11)5132351288(苏氨酸)第四节 加工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食物加工的方法有加热、冷冻、搅拌、高压、盐腌等,其中以加热对蛋白质的影响最大。各种蛋白质的耐热性能不一,多数在6080开始变性,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未变。 烹调和防止食物腐败往往采用100200的加热法。在上述温度下和没有糖存在时,蛋白质发生变性,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Conformation)的次级键发生断裂,破坏了肽键原有的空间排列。原来在分子内部的一些非极性基团暴露到分子表面,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