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897339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 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2人,专任教师52人,是青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潍坊市动漫实验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

2、原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影响了我校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出发,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 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100多万为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彻底实现了“班班通”,更新了50套高配置学生电脑,各功能处室配备了办公用机,所有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基本实现了教师上课无尘化、办公无纸化。所有电脑全部接入互联网,开办了校园网站,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我校向数字化校园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学

3、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把教师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1、集中培训: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专题培训: 利用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进行专题培训,针对一个程序、一个软件和设备规范使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使用操作水平; 3、问题培训:信息中心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利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

4、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 4、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中心除进行包科室指导外,还建立了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并由解答人制作成相应问题的幻灯片发布在网站上,让其他教师在遇到同种情况时进行参照解决。 5、以赛代训:通过打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 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具体分管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教导处主任兼职中心主任,做到了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具体、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

5、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并使每位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制定了校园网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 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息中心人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

6、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 1、网络教研。通过潍坊数字化网络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网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不自觉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最为明显的是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显著改进。由于实行先周备课,使得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较之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先周备课制度和检查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应付”集体备课情况,老师们在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

7、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 2、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全面实施电子备课,备课中我们进行了三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因特网制作、整理好自己的电子教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机中;第二步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并把自己的备课添加到自己的资源库;第三步把自己的备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便于学校检查、资源共享、集体单元备课和教学使用。 3、资源积累。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包括:农远资源、网络资源、购置资源、自主研发资源,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 4、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

8、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数字化管理。在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同时,我们依托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校园网,将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范围,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高效。 尽管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尚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