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8973391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第i页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 合示范为抓手,以促进农特产品触网营销、开拓农村电商消 费市场为主攻方向,推进电商、流通、邮政、供销等资源整 合,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 平台,支持一批涉农企业开展网上经营,建设一批农村电商 服务站,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经销户),组织一批农 网对接活动,探索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 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二、遵循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政府主要通过创新管理体制、 优化政策环境、促

2、进资源整合、搭建公共平台等,为电子商 务在农村的应用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 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运 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优化布局,分类指导。结合各示范县的产业特色和 发展定位,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模式、彰显特色, 实现各区域统筹协调、错位发展,及时跟进配套服务措施。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市场、信 息资源,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村电商 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示范县的带动作用,探索具有地方特色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重点在农副加工产品、日 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取得突破。

3、三、发展目标到2017年示范县电商进农村 五个一批”得到较好落实, 探索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取得突破 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在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明 显成效。电商推广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大力推进农村流通体 系市场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指导生产、搞活流通效果明显; 组织涉农企业(含加工)和农场主、农民合作组织、种养经 销大户等网上销售。电商运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建成1个以上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建设1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每个村建设1个电子商务服务点,县、乡(镇)、村三级服 务体系衔接顺畅。 物流配送体系逐渐完善。

4、建设 1个以上县级快递物 流综合公共配送中心,培育 2-3家快递物流配送企业,搭建 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体系;基本实现快递到乡 镇、配送到村,农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明显提高,物流成本 有所下降,初步形成效率高、损耗低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电商交易额大幅提升。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网上销售明显增多,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 30% ;网络 购物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县域网络消费额占当地 居民消费总额的比重15%左右。四、主要任务(一)选准用好电商平台电商平台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基础和前提。重在发展和完 善一批综合性或专业化交易平台,培育壮大一批现有涉农电 商平台,借助或利用一批第三方电

5、商交易平台,要在拓展功 能、整合信息、扩大服务上下功夫,打造特色商网。一是加 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 建设重庆特色产品馆或区县专区,将各地农副土特产品组织 进馆、上网销售。二是培育自主品牌,支持并培育本地涉农 电商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拓展网上农贸市场、 数字农家乐、 休闲娱乐旅游等,构建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物流仓储、快 递配送等协同发展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做出影响做出品 牌。三是积极推进电商平台间合作,鼓励示范县加强与农村 淘宝、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平台的合作,依托知名电商平 台销售本土农特产品,支持本地电商企业以代理商、开设窗 口等形式谋求共同发展,开展农网对

6、接活动,促进农产品触 网营销,开拓农村电商消费市场。(二)构建电商运营服务体系1.在县建设电商服务中心。示范县要结合实际建设县级 农村电商运营中心,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和农村网络消 费服务体系。一是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 心,挖掘本地特色优势产品,建设线上线下特色产品馆,销 售本地产品,开展网销商品的集采统储、互采分销、加工分 拣、统配统送、售后服务,为从事网络创业和服务人员提供 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及其他增值业务 等服务。二是有条件的县可利用现有电子商务园区、企业和 行业协会等在知名平台建馆,共同改造和新建电商服务网点 设施。2 .在乡镇建设电商综合服务站。县

7、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 牵头,依托已建乡镇超市(直营店)、邮政所、供销社等合 作建设乡镇电商服务站,完善充实功能,使其具备网络销售 购物代购代销、网订店取(送)、信息采集、缴费支付、 创业等生活服务。3 .在村建设电商综合服务点。选择农产品特色村和交通 便利、人口集聚的村,依托已建农家店、村级服务中心、涉 农企业等建设电商服务点, 销售购物(代购代销、网订店取)、 农产品信息采集、农村生活服务、缴费支付等。(三)着力促进农特产品网上销售1.支持涉农企业开展网上营销。鼓励传统企业利用产品 优势上网触电,组织涉农及加工、流通企业包括农民合作组 织、农场主、种养大户、经销大户、农家乐等触电,利用第 三方

8、电商平台特别是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有实力有经验的第 三方代运营电商企业开设网上旗舰店或专卖店或特色农产 品展销厅或开展网上营销,推销农特产品和农村生活服务, 拓展网上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 .提高适销对路产品上网销售能力。示范县要认真梳理 汇总当地农特产品,引导和推动农特产品生产市场化、标准 化、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形成适合网上销售的系列产 品,挖掘产品的特色、卖点,集中力量,着力打造2-3个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知名电商品牌。培育引进熟悉电商营销、具 备产品设计改造能力的创意企业,按照有特色、可包装、易 保存以及方便快递等电商要求对农特产品进行包装推销。通 过县域整体、企业自主等宣传推广

9、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微 博、报刊、电视等媒体,通过季节、时段、事件、热点等各 种营销手段,打造具有高识别度的区域特色产品。按照 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的要求,完善农特产品质量追溯、 检测等保 障体系建设,实现 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管理。3.广泛开展农网对接。发挥好电商平台、区县电商服务 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和农村电商带头人(代理商、 经纪人)作用,通过举办网商采购大会等农网对接活动,有 效组织一批农特产品与电商企业或代理商对接,使更多农特 产品在网上交易。鼓励京东、苏宁易购等自建自营平台与涉 农企业合作,将农特产品纳入自采渠道

10、并网上销售。积极举 办特产网购节(网上行)、乡村体验季等一批季节性、固定 式的农网促销活动。继续做好新农村商网农产品网上购销对 接,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 数据分析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农产品按需种植、 定制化生产, 解决农户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卖难”问题。(四)推进电商配送体系建设建设市级物流分拨中心、县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 点三级配送体系,开展城乡物流共同配送,推广网订店取、 末端整合等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销售 配送同步,打造高效、快捷、顺畅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1 .推进县级电商公共配送中心建设。采取政府支持、企 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进资

11、源整合,从商贸、供销 等农村商品流通企业和电商、邮政快递、仓储物流、电商运 营企业中选择有意愿、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县级公共配送中 心。鼓励各类主体通过公共配送中心开展统一配送,提升县 域快递物流配送能力。2 .建设乡镇和村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点)。依托商 贸流通、供销、快递物流等各类企业,强化乡镇政府支持作 用,建设与乡镇电商服务站融合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作 为电子商务农村共同配送主体和快递包裹下乡进村承接主 体,实现快递包裹仓储、自提、进村分拨的功能。以村级服 务中心、农家店和农村电商带头人为依托,建设村级电商配 送点。鼓励乡镇超市、村农家店等参与,为其提供仓储、自 提和送货上门等服务。3 .培育县域配送龙头企业。支持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鼓励电商、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城乡供应链、 物流链整合,优势互补,每个县组建2-3家快递物流配送骨干企业,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网上通道,提高农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五)加强技能培训各示范县要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计划,重点培训网 上开店技巧、网购操作和特色产品信息采集发布、创意设计、包装、营销等技能,提高农村电商运营能力。合理安排培训 经费,适时培训农村电商带头人和相关人员。鼓励支持电商第#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