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教案11(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896703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声赋》教案11(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秋声赋》教案11(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秋声赋》教案11(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秋声赋》教案11(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声赋》教案11(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声赋》教案11(苏教版必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声赋教案11(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品味本赋的语言特点,体味作者历尽沧桑之后透悟的淡泊的心境。 2 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3把握如何把抽象无形的东西写得具体可感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味本赋的语言特点,体味作者历尽沧桑之后透悟的淡泊的心境。 教学难点:把握如何把抽象无形的东西写得具体可感 课型:讲读结合,研讨为主,品味为辅。 课时安顿:两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则,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记得我们学习?长亭送别的时候观赏到这样的句子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2、南飞,晓来谁染霜林最,总是离人泪,同时也提及它化用于范仲淹的?苏幕遮,当时我们要求大家去查,下面我们检查一下,看看哪位同学真得去查了?学生背诵,师总结。其实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还有很多,比方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比方马致远的?秋思齐背。则,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 二、自由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先从头至尾把文章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三、研读课文1-2小节: 1、齐答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答:第一、二段。 2、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秋声齐读。 找找

3、看,在这一段中哪些词是描写秋天的? 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办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点的? 比喻 本体是秋声,喻体是波涛夜惊; 赴故之兵。 3、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则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生可能答秋之状 问:这一段从叙述办法上看又可分为两局部哪两局部? 答:从“秋之为状-余烈是描写,后面是议论。 师:从字面上看第一局部是写秋之状,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色、 容 、 气、 意 问:秋之意是什么?这四个字里面又体现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答:神韵 由形到神的过程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

4、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点?(悲) 古代杀人犯处斩,大都放在秋季,称之为秋后处斩。如果说第二段前半局部是在写秋之状,则后半局部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重读第二段。 小结:第一段写秋之声,突出其悲的特点,第二段写秋之声,交代悲切的原因,后半局部议秋之心,突出肃杀之气 板书: 角 度 特 征 主观感受 秋 声 淅沥萧飒 如风雨骤 奔腾砰湃如波涛夜惊 鏦鏦铮铮 如军队夜行 凄切悲凉 秋 状 惨淡 清明 栗冽 萧条 丰草色变 佳树叶脱 肃杀寂寥 对于自然之秋的这种肃杀之气,古人也有种种说法,如?礼记:“天地

5、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称秋气为义气,?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又列举了哪些跟秋有关的例子? 秋 义 刑官 兵象 阴阳五行 五声六律 肃杀寂寥 六 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1、面对充斥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文章第三小节。 先看 写的是什么?议人生。 发表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感慨为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落得心力交瘁,华发早生。 2、解题: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

6、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 师明确: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沉着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投影: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

7、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提及?醉翁庭记;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常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榜样。 七、总结全文: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人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这简捷

8、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比照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接下来,是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作者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也就答复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慨的原因。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察看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

9、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衬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然后,是对秋气的议论。“丰草四句,作者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作比照,通过比照,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在此根底上,议论又进一步展开。“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竭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表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10、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叹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竭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根底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呜,烘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叹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虫唧唧中,读者似乎也要同声一叹。 解说: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1059)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着述。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屡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

11、为的苦闷时期。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叹。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着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衬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更应该提到的,应是?秋声赋在文体上的奉献。注重骈偶铺排以及声律的赋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内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矫揉造作,已经走向没落。欧阳修深明其中之弊,当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又为“赋体翻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赋的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跃起来,既局部保存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跃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也使?秋声赋在散文开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七、作业:读书全文,背诵名句。 板书: 第一课时: 角 度 特 征 主观感受 秋 声 淅沥萧飒 如风雨骤 奔腾砰湃如波涛夜惊 鏦鏦铮铮 如军队夜行 凄切悲凉 秋 状 惨淡 清明 栗冽 萧条 丰草色变 佳树叶脱 肃杀寂寥 第二课时: 秋 义 刑官 兵象 阴阳五行 五声六律 肃杀寂寥 秋声赋 一、 秋之声 二、 秋之状 三、议论:由感叹自然而叹人生 四、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叹与孤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