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8966915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下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下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下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下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字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1.竹径:小路被竹林掩映;曲径:小路弯弯曲曲,层次丰富,景致深浓。2.“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2.深: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3.诗歌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你认为隐含了怎样的哲理?3.要达到能领悟妙道的胜境,先要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4“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

2、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5.诗歌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这两句是否矛盾?不矛盾)5. “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6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实际上是以声衬静写自己的心静,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浓厚隐逸情怀。二、登岳阳楼(杜甫)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1.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

3、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湖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者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幅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2.广阔无边、雄浑壮观的洞庭湖,划分开吴国、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中一般。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3.运用描写,既有实写、又寓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气势磅礴恢宏。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4、.亲朋杳无音信,得不到物质、精神方面的任何帮助;既老且病,漂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写出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5.这首诗最让人感动的是尾联,请你从思想内容上说说为什么。你能说出本诗中除了“表现诗人感叹自己身世、思念亲朋”之外的别的情感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诗人为什么面对洞庭湖忍不住老泪纵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包含有诗人哪些情感。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对尾联的理解。5.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诗人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万景凄凉,更为国家的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境界高尚。(对亲戚朋友的眷恋

5、、对自己年老多病孤独的悲伤、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报国无门的忧愤。)三、蝉(虞世南)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1.外形、习性、声音2.诗歌中的蝉有怎样的寓意?2.这是一种清高尊贵(身份险要)、品格高尚(品质清廉)者的化身,是人格化的形象。3.这首诗歌前两句的含义是什么?3.虽然生活平淡,但是仍然志存高远。4.诗歌中借蝉抒怀的点睛之笔是什么?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怎么理解这个字的含义?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既是写景又是抒怀,诗人借蝉抒怀,表明自己品格高洁,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之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5.诗歌抒发了诗

6、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怎样的启示?5.品格高洁的人,不需借助外力,本身具有很强的昭示,自能声名远播。四、孤雁(杜甫)1.诗歌的颈联中用“似”“如”,是不确定的揣测吗?你觉得诗人用字如何?1.望眼欲穿好像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用这两个字表现似见而未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孤雁苦苦寻觅同伴的凄苦与无奈。2.颈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受?2.深切地写出了失群者的心情,显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念、迫切追求。3.诗题为“孤雁”,为何在尾联要提及“野鸦”呢?野鸦象征了什么?3.用野鸦反衬孤雁:孤雁心中悲痛、追求迫切,念群之情浓烈;但野鸦全然不懂,鸣噪不停。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

7、出孤雁的高原追求。野鸦象征了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4.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4.诗人借失群孤雁自喻,抒发漂泊乱离中是群人的悲哀和痛苦的心情。五、鹧鸪(郑谷)1.诗歌颔联中的“雨昏”“花落”点染了怎样的环境?“青草湖”“黄陵庙”这两个意象又有怎样的表达作用?1.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引起读者对屈原怀沙、香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音的哀怨凄恻。2.诗歌的颔联中“乍”“才”两个虚词有什么表达作用?2.两个虚词极写了鹧鸪啼声的感动人心。3.诗人借鹧鸪啼声抒写什么情怀?3.诗人重在表现鹧鸪啼声的哀怨凄切,抒写游子佳人的乡

8、愁旅思。六、采莲曲(王昌龄)1.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妙处。1.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衬托出采莲女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2.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2.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七、莲叶(郑谷)1.赏析“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1.从视觉角度写莲叶的形象和色彩,从嗅觉角度写莲叶的香味,还写出了动态美。船儿徐徐前行,河水溅起簇簇浪花,参差不齐的碧绿荷叶在水面上微微荡漾,我倚在船边的栏杆旁,清风一阵阵吹来,摇动一柄柄荷叶,不时送来缕缕淡

9、淡的清香。2.“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2.赞美荷叶的高尚品质,表达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八、赠荷花(李商隐)1.请赏析诗歌的前四句。1.对比,前两句写花和叶的两种不同命运,花移栽金盆,叶受到遗弃。拿荷花与其他花对比。拟人,写荷叶伸张卷曲,荷花开合闭放,率性而为。2.古人常以荷花比喻君子的美德,本诗描写了荷叶荷花哪些独特品质?请简要分析。2.诗人描写荷花荷叶“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矫揉造作的美德;描写红花绿叶互相映衬、红衰翠减不离不弃,赞美了荣辱与共、坚贞不渝的品质。九、白莲(陆龟蒙)1.诗歌前两句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1.素雅、冰清玉洁2.托物言志是本

10、诗的一大特色,请赏析。2.这首诗通过描写白莲花的冰清玉洁、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凋谢。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社会总是受到冷落、被埋没。表现诗人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十、沁园春 雪(毛泽东)1赏析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1.运用化静为动的写法,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舞”“驰”生动形象地描写群山高原蜿蜒起伏、雄伟高耸的情景。表现诗人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2.阅读诗词要通过想象去感受诗词所创造出的具体生动的形象。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

11、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是对上面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的总括;“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则开启下文,引出对“秦皇汉武”等的评价。4词中评说历史人物时用了一个“惜”字,该怎样理解?4.含褒奖,褒奖他们具有雄才大略、武功显赫;是惋惜,惋惜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文学才华方面欠缺,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有自信,相信我们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登上历史舞台,必将后来者居上,

12、胜过前人,在文治武功这两个方面都能建功立业。5作者在诗中列举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有什么用意?5.列举这些成就雄图霸业的帝王,既是对“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展开,同时也是为了与今天的风流人物对比,以秦皇汉武等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反衬出“今朝的风流人物”才是真正的文武兼备的英雄人物。6.全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该怎样理解?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一种自信和自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十一、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十二、卜算子 咏梅(陆游)复习题见同步练习P133十三、观刈麦(白居易)1.写出诗歌中描写刈麦场面的句

13、子。1.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2.诗歌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有什么用意?2.侧面描写,通过写妇女、儿童的后勤服务体现“五月人倍忙”。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3.描写一户人家刈麦艰辛忙碌的画面。双脚受着热气的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的烘烤。4.根据诗歌的题目,全诗的重点应在描写丁壮“刈麦”的场面,诗歌却着力刻画了一个拾穗的贫妇人的形象,诗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从“家田输税尽”一句可知,贫妇人以前家里也有田地,是繁重的税收使他失去了田地,落得“拾此充饥肠”的下场。正在田间辛苦劳作的丁壮们,将来极有可能也会像贫妇人一

14、样,失掉自己的田地。诗人塑造贫妇人的形象,深刻揭示了繁重的税收对百姓的伤害之深。5.“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5.繁重的赋税使农民失掉了自己的土地,也就失掉了生存的依靠。6.除了“悲”,诗歌中还有哪个字最能概括诗人“观刈麦”后的心情?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愧。看着农民们辛苦劳动,却依然贫穷困苦,更有贫妇拾穗充饥,诗人想到自己“曾不事农桑”,却能“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鲜明的对比让诗人倍感愧疚,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十四、破阵子为陈同

15、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联系词的上阕内容,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军营生活的情景。1.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2“吹角连营”描写的是怎样的场景?2描写的是整个军营接连不断响着进攻的号角的场景。3. “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比喻、夸张。将弓弦声比作雷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万箭齐发、壮观激烈的战斗场面。4“可怜白发生”中的“可怜”现代汉语中“可怜”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说明理由。4.不相同。现在是“怜悯,值得怜悯”,诗歌中是“可惜”。虽然有驰骋沙场的雄心,可惜自己已经鬓生白发,理想难以实现。5.“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将现实与梦境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年老力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6.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为何在词的末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感慨?6词人一心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可是朝廷昏庸无能、主和派占上风,他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包裹之门,眼看自己两鬓斑白,表达出壮志难酬的忧愤。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