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战略思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94180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战略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战略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战略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战略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战略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战略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战略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战略思考摘要:教育信息化在择校、推动教育方式变革、推进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促进意义。本文首先对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列举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典型项目和案例。在此基础上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在进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如创新发展战略,区域持续均衡共建战略,顶层设计与观念先行战略,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估战略,高校介入与社会参与战略,分层培训战略等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期促进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战略管

2、理;可持续一、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1。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和城镇地区扩散,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北京市正在致力于利用教育信息化途径解决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择校热”问题,推进均衡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有力促进教育系统的重新组合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小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配备信息化装备,在教学、科研、教学教务管理、

3、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与转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更深入了解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项目组从2013年9月开始了对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调查,选取了市内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开展了抽样调查活动,设计了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问卷,进行了面向区县信息中心主任的访谈,对数字校园第一批实验校进行了实地走访。二、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网上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按照学校办学类型、学校所在地域,每个区县抽取30%的中小学进行网上调查,共抽样调查学校494所。回收有效问卷457份,回收率92.5 %。为了保证问卷的效度,编委会

4、对各区县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的通知,要求被调查学校如实填写问卷,并将加盖学校公章的问卷纸质版汇总后统一报送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中小学校园网络的管理者,包括网管教师、主管主任以及校长。为了更有效的获得数据,调查对象重点选取了学校信息化负责人进行调查,有助于全面、客观的了解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调查从2013年9月开始设计,2013年12月3日关闭调查网站,历时3个月。17个区县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的回收有效问卷比例如表1所示。表1区县调查问卷回收情况区县回收有效问卷(份)被抽样学校数(

5、所)问卷回收率(%)东城区313585.7西城区334082.5朝阳区5959100海淀区325360.4昌平区343597.1丰台区3636100石景山1515100通州区3333100顺义区2323100大兴区353892.1房山区4242100门头沟1212100怀柔区1414100密云县181994.7平谷县1919100延庆县1818100燕山区33100(一)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从对信息中心的访谈以及学校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已基本完成了校园网的基础建设,建设完成了近千公里的覆盖全市的北京教育信息网高速光纤骨干网络,并通过各区县中心联通全市2000多所教育教学单位。在全国

6、率先实现了三层网络结构、主干万兆、覆盖全市教育单位的教育专用网络, 网络地址资源位于全国前列,具有比较完善的内部局域网(Intra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服务,已经能满足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信息化的需求,全市91.08%的中小学已完成校园网的基础建设,4.25%的学校校园网正在建设中,98.73%的中小学已经接入互联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成了不同规模的校园网络;宽带网络进入全部教室;师生人机比、多媒体教室、网络机房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现代化发展的硬件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各区县中小学学生计算机平均拥有率如图1所示。图1 学生计算机平均拥有率各区县中

7、小学各类课室拥有率如表2所示,其中绝大多数学校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率较高,平均每周使用时间高达30小时以上,普通计算机教室的平均每周使用时间为10小时左右。表2 学校各类课室拥有率(%)区县普通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东城区10086.2189.6635.71西城区10096.6790.0028.57朝阳区91.3495.3591.1153.85海淀区93.7593.3386.6777.42昌平区94.1290.9172.736.67丰台区85.2997.0661.7611.11石景山81.2578.5787.5021.43通州区96.8693.7565.6315

8、.63顺义区10095.4571.4321.05大兴区10096.7770.9710.71房山区95.3510045.000门头沟92.3183.3345.458.33怀柔区91.6785.7178.578.33密云县94.4494.4488.2412.50平谷区95.2480.9542.115.56延庆县10093.7557.146.67燕山区75.0075.0010025.00全市94.7492.9773.1023.98据统计,学校对教学设备的拥有情况较好,被调查的全部学校都至少有一种教学设备。在学校无线网建设方面,20.43%的被调查学校已经建立了无线网络,32.77%的中小学计划建立无

9、线网络,46.81%的学校目前没有建立无线网络的计划。对照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要求,宽带网络校校通方面,2013年我市依托市级万兆骨干网络,推进区(县)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的升级改造工作,实现了市、区(县)、校三级网络的高速稳定互联。优质资源班班通方面,2013年我市试点建设了67所“优质资源班班通”市级试点学校,依据“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标准,指导有条件的区县建设若干所“优质资源班班通”试点校。整合现有资源平台,探索“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优质资源融通模式,推动优质资源在全市快速共享。网络空间人人通方面,2013年我市在已完成全体130万中小学生和10万教师的实名网络空间的基础上,依据

10、“网络空间人人通”应用和管理标准,制定网络教与学新模式,指导师生有效利用。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空间内容建设,指导学生有效利用个人空间,帮助学生运用空间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重点推动中小学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建设,保证教师先用会用,实现教与教的全面互动。(二)从重“建”向重“用”的转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基础教育信息化也从最初的偏重硬件建设逐步向重视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方面过渡。学校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如何能使信息化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是现在中小学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各区县都建设了大量的网络资源、电子资源、特色资源等,形成了一批

11、优质资源的共享系统。教育资源工作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北京教育资源网采用“教师先选择,财政后付费”的政府采购优化模式,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对课程改革进行有力支撑。截止到2013年12月,网站共有:条目类资源69万余条,其中包括免费资源31万条,计费资源38万条;资源服务频道18个,包括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高校特色资源网、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龙源期刊、读秀知识库、人大附中网校等;提供支撑的服务器数量64台;资源下载日访问量约5000人,月均下载量1.5TB;实名访问的教师人数13万余名。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北京教育资源网的服务频道之一,拥有图书12万种,104万册,其中艺术博

12、物馆包含艺术类图片10万张,视频资料库包含科普类教育短片400余段。全市中小学电子资源的来源如图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学校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学科课例、课件、教学设计等电子资源,18.5%的学校拥有500个以上的电子资源。通过问卷可以发现,学校提供的一系列信息资源对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图2 中小学电子资源的来源(%)(三)应用初见成效信息化应用包括信息设备的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的革新等等。技术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外在表现,教育信息化的真正贯彻和理解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内在变革是不好测量的,只有通过对外在表现形式的调查来反映内在的情况。2

13、012年北京市提出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名师同步课程”暨“北京数字学校”政府实事工程,将中小学全部科目的课程以视频的形式提供给每个学生,探索现实学校与虚拟学校的无缝衔接,构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具有北京市特色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名师同步课程在网络和电视双平台播出。选拔全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市区级骨干教师3000余人参与课程开发,培训500余名电教老师高标准录制课程。制定“3+1”审查模式,聘请近百名专家参与课程技审、政审,确保授课、录课和播出质量。2014年2月已制作完成成品课14000多节,并按照学校教学进度上线播出。“北京数字学校”自2012年9月1日开学以来,网络和电视双平台的使用用

14、户数已经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学生、老师,访问量达到千万级。“十二五”期间,全市范围内计划建成100所数字校园示范校。数字校园示范校项目管理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强化监管、提高效益”的原则,实行市、区、校三级管理体制。市教委负责制定相应的政策、技术标准、评估规范,对实验校进行审批。各区县教委具体负责本区县数字示范校项目推进,做好本区示范校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各示范学校负责本校的数字校园示范项目的管理、实施及后期应用工作。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环境。目前,第一批29所学校已处于验收评估阶段,第二批38所学校正在组织

15、专家指导各个实验校完善建设任务书,准备进入实施阶段, 9-10月完成了第三批33所实验校的认定工作。调查发现,教师采用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有98.47%的学校采用媒体教学,说明教师的思想观念中还是认可利用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的。计算机用于教学推广得也较好,有27.23%的学校几乎没有采用传统媒体,只有1.53%的学校没有采用过多媒体计算机,而且每周平均使用课时为20小时以上的学校占68.2%,可见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目前中小学基本都已经建成了校园门户网站,部分学校建设了一系列学校常用的公共管理系统。例如: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远程教育信息接收系统、教务教学管理系统。71.61%的学校建成了门户网站,其他数据详见表3。这些管理系统的建成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表3 公共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比例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