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8939315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8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规则;(3)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

2、动态。2.专业技能要求:(1)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的问题的基本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3.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及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4.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的证书:(1)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二级证书;(2)一种以上与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二)本专业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75学分,

3、其中公共基础课11学分、专业类基础课25学分、专业课10.5学分、专业类选修课11.5学分、实践环节17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主要课程:运筹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五、学制、授予学位和相近专业学制:二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相近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

4、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对象是已受过高等专科教学的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从事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获取新知识,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理论知识要求:(1)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通过专业

5、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网络、多媒体等软件开发技术。(3)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2.专业技能要求:(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应用系统开发技能,具备应用大型数据库技术的能力,掌握网络开发的基本技能。具备计算机软件编程、调试的基本能力。(2)能够完成分布式系统的开发工作,具备实施大型软件项目的能力和技能,具备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3、 文化道德素质要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6、,增强法制观念,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4.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的证书: 一种以上与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二)本专业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66.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11学分、专业类基础课12学分、专业课13学分、专业类选修课4.5学分、专业类公共选修课4学分,实践环节22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微机原理与借口技术、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据结构及算法

7、分析、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大型数据库系统、网络编程与计算技术、编译原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WEB程序设计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网络实习、web程序设计实践、软件工程开发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五、学制、授予学位学制:二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省经济建设要求相适应、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国际商务实际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的基本训练。(一)毕业生

8、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理论知识要求:(1) 掌握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2)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贸易政策;(3) 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法规及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2.专业技能要求:(1)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2)能利用计算机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3)掌握国际贸易经营中的操作技巧,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技能; 3.文化道德素质要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党团活动等形式,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4.学生

9、在校期间必须获得的证书:(1)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二级证书;(2)一种以上与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二)本专业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7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11学分、专业类基础课16.5学分、专业课21.5学分、专业类选修课6学分,实践环节17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经济学、统计学主要课程:国际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写作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

10、节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五、学制、授予学位学制:二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会计学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一)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理论知识要求:(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熟悉国内外与会计

11、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3)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2.专业技能要求:(1)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3.文化道德素质要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及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WTO规则等课程学习,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会计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4.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的证书:(1)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二级证书;(2

12、)一种以上与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二)本专业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7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11学分、专业类基础课18学分、专业课22学分、专业类选修课5学分,实践环节19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主要课程: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企业理财学、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电算化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会计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五、学制、授予学位学制:二年授予学位:管理学

13、学士相近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我省经济建设需要,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专门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对象是已受过高等专科教育的专门人才。主要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设计、制造、控制、测试等基本知识)的进一步教育,并充分利用我校具备的良好实习及实验条件(机械学院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中心、机械基础实验室、工程测试

14、技术实验室等),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具备本科毕业生素质的本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一)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理论知识要求:(1)进一步提高和强化本专业领域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与测试等基础知识;(2)通过接受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测试,PLC与电机控制,数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反求工程与快速原型制造等课程的教育、培训及实践,在本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强化的同时,深入理解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与机械本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开发、应用、管理、销售等方面职业的理

15、论素养,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2.专业技能要求: (1)通过课程有关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达到本专业本科必须具备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公共英语的进一步教育,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2)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3.文化道德素质要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4.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的证书:(1)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二级证书;(2)一种以上与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二)本专业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7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11学分、专业类基础课15学分、专业课8学分、专业类选修课6.5学分、专业类公共选修课7.5学分,实践环节27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