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8939120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课题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8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时间年级 科第

2、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害怕数学。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天所提倡的。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例如,口算内容中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境、笔算内容中妈妈买书的情境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法的

3、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

4、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

5、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一课时: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教学过程

6、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二、新课三、练习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口算下面各题:404 605 303 3007 2008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1)仔细观察例1图(2)请学生提出问题。(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

7、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30010 30030(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总结

8、,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口算下面各题: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第二课时:59页例2(估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复习旧知:二、探究新知三、练习四、总结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9、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0、: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

11、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口算下面各题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估算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比较、评价尝试解决问题。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第三课时: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基本练习二、解决问题:三、综合练习四、学习总结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

12、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12300 2402 1302 903 1130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3、听算练习: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2240 3302 1203 306 10504、估算: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二、解决问题: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