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理事纪念国庆60年征文:这条路通向远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893431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会理事纪念国庆60年征文:这条路通向远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协会理事纪念国庆60年征文:这条路通向远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协会理事纪念国庆60年征文:这条路通向远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协会理事纪念国庆60年征文:这条路通向远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协会理事纪念国庆60年征文:这条路通向远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协会理事纪念国庆60年征文:这条路通向远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会理事纪念国庆60年征文:这条路通向远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协会理事纪念国庆60年征文:这条路通向远方 小时候面对着阻挡在故乡门前的那些大山,时刻全部在滋生着想出走的冲动。老家在*南部边陲一个叫纳料的深山中,那里开门就是山,走路就爬坡,于是脑海里就经常充满幻想,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生出翅膀,飞越这些高山,走进一个平坦的世界,让路不再难走,让旅途不再艰辛。因为行路的艰苦,读书出来参与工作后就极少回过老家,但老家的日子却在父亲用脚步从纳料到我所在城市路上的往返丈量中,不停地在记忆中闪现和勾兑。每次只要看到父亲从老家丈量过来,在城市呆上几天后又从城市丈量着回去,那遥远故乡的韵味就永远铭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因母亲逝世较早,我出来工作时家中只剩下大哥和父亲,大哥成家

2、后父亲就果断和大哥一家分开另过了。我一直想把父亲挽留到城市里来,但不论我和家人怎样努力,父亲全部不愿把城市中我居住的房子看成是她的家,她总是固执地认为,她的家是属于生她、养她的那片大山。父亲不愿驻留城市,从老家山上延伸出来的那条路就一直延伸着我的一份牵挂,直到前年父亲逝世。二谈到路,得先从我奶奶对路的渴望说起。纳料不大,却四面环山,不到500平方米的山窝窝里住了十六户人家。我的家住在村子边上,紧挨着村子唯一出山的那条小路,推开大门从家走出,在小路上走不到200米,就开始爬山了。1950年6月14日,我爷爷作为民兵向导,在一次剿匪中大腿被打伤,因为缺医少药,回到家后不到两年,就因伤复发于1952

3、年3月逝世。爷爷逝世很快,奶奶就当上了纳料合作社的社长。1954年,为庆贺新中国成立5周年,县委、县政府在县城举行盛大集会,邀请全县各村的少数民族代表去参与庆贺活动,奶奶也荣幸地被邀请到了。当初平塘和独山还是一个县,县城设在独山。而从我们纳料到独山县城,即使日夜不停地赶路,最快也得走5天才到。为了去参与这个庆贺集会,奶奶提前8天从家出发,紧赶慢赶,在国庆节的前一天深夜赶到独山县城,赶上了第二天的庆贺活动。那次到县城去参与集会活动,奶奶和其它各族各界的代表们在县城玩了半个多月,等奶奶从县城回到家时只差两天就是30天整整的时间了。在县城,除了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庆贺国庆活动外,奶奶她们这些代表还

4、参与了很多单位组织的联欢活动,出席了各单位和部门组织的宴请,并到独山火车站去参观了停在那里的火车。而最让奶奶津津乐道和引认为荣的是县委、县政府还用汽车拉着她们这些少数民族代表,在独山县城逛了一圈,不仅让大家把县城看了个遍,还让这些从未见过汽车为何物的来自不一样山区的少数民族代表们开了一回眼界。从县城回来后,奶奶逢人就说她在县城的所见所闻,而说得最多的就是汽车和能走汽车的路,她说县领导对她说了,只要有宽广的大路,就是纳料这么的山区,汽车也能照样开进来。奶奶还说县领导叫她回家组织大家修路,争取早一天让汽车开进纳料。可能是因为坐了一回汽车,可能是对县领导说过的话太过虔诚的缘故。从县城回到家后奶奶就迫

5、不及待地组织大家修路。可能是受到了奶奶描绘的未来美景所感染,大家挖路的激情全部很高,全寨60多口人,除了干不动的小孩和老人,男女老少全部披挂上阵。挖路用的锄头和铁锹当初很紧缺,大家就把家里生活用具中不大用到的铁器拿出来,让铁匠打成锄头或铁锹,拿到工地上来挖路,没有炸药,大家就到山洞里去取土熬制土硝制造炸药。那个时候谁全部不知道要把路挖成什么样子,只是凭奶奶的想象来设计路的模样和宽度。路是顺着出山的那条小路开挖的,小路拐弯新修的路也跟着拐弯,小路上坡大家也跟着挖上坡,当初能够说全寨的人全部沉醉在了奶奶描绘的幻想中,然后凭着一股干劲把出山的那条路不停地拓宽着,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在出山的那条小路上拓出

6、了近6公里长的大路。1958年的粮食困难也不可避免地来到了纳料,刚刚兴起很快的大食堂就因为缺粮而被迫关闭了。因为没有粮食吃,大家挖路的激情也不再像以前那么主动,甚至于因为生存问题的困扰,有几户人家不得不利用黑夜的掩护,偷偷翻过纳料背后的高山,躲到寨子背后绵延不绝的深山中去开荒种地,寻求生存之计去了。尽管吃饭问题越来越艰苦,寨子上的人口流失越来越多,奶奶修路的计划依旧没有动摇,她认为之因此纳料的日子很艰苦,是因为没有路,政府的汽车开不进来,假如把路修通了,她在县城见到的那些装着一车一车粮食的车就能够开进纳料,就能够让纳料人有饭吃。因此即使他人全部不去挖路了奶奶全部还组织家人去挖路。直到有一天,又

7、累又饿的大伯倒在工地上再也没有醒来后,奶奶才知道她的路再也挖不下去了。奶奶组织人挖的路成了一条断头路,成了一条不伦不类的路。我长大后还听到部分人对这条路颇有微词,尤其是部分参与过修路而又对奶奶不满的人全部说,以前是小路的时候好歹路边还有树子遮着,人走在路上不被太阳晒到,现在路被挖烂了,路边的树也没有了,人走在路上想找个躲荫凉的地方全部找不到。即使路没有修成,即使新修的路成了一条断头路,但路还是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大路。我记事的时候,奶奶已变得老态龙钟,那条花费了奶奶一生心血的路左看右看全部不像是准备用来跑汽车的公路,但奶奶却一直以此为骄傲,并经常对我们念叨,说要不是因为粮食关,路肯定就修通了,

8、汽车肯定就能开到纳料来了。我的奶奶啊!一个一生全部居住在大山中的少数民族妇女,仅仅只是到县城去参与了一次庆贺活动,仅仅只是坐了一次汽车,仅仅只是因为当初县领导很随意的一句话,就梦想着要在纳料这么的大山中修一条公路,梦想着让汽车这么的当代化交通工具也能开进纳料的深山中来。最有讽刺意味的是自从那次到县城去参与过国庆庆贺活动后,到死时奶奶全部没走出过纳料的大山,更是没有机会再坐过汽车。路没有修通,汽车没有开进纳料来,而且伴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繁重的生活担子不停地压到奶奶身上,让她一直全部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合作社改为生产队后,奶奶即使还担任着生产队的队长,但她已经不再惦念着修路了,她所面临的问题要

9、比修路主要得多,就是怎样领着大家搞好生产劳动,让纳料的60多口人全部能吃上饱饭。即使不能再组织人修路,但奶奶对修路还是念念不忘。1964年,从省城贵阳延伸出来的320省道通到了我们县,各地组织民工去参加修路,奶奶把我父亲、二叔、姑姑全部派去了,14岁的幺叔因年纪小才没有去成。1964年10月我出生时父亲全部还在几百里外的修路工地上忙碌,直到我快满周岁时母亲生病,奶奶才捎信叫人把父亲喊回家,父亲回到家很快我母亲就病重逝世了。母亲过早逝世是我父亲一生的痛,更是我奶奶一生的痛。奶奶到临死前全部还一再地以为很不对起我父亲,一直全部在念叨说假如不是她送我父亲去参与修公路,我母亲就不会那么早逝世。三一条路

10、的梦想在我们家延伸着,从我的奶奶到我的父辈们,她们全部在为一条路奋斗着,期望经过努力、经过拓宽一条路来改变山里的生存现实状况。安埋好我的母亲后奶奶就把我抱进了她的怀中,那个时候奶奶已经没有奶水,为了养大我,她把家中仅有的大米锁进柜子中,一天取一点出来熬米汤给我喝,就这么用米汤把我养大成人。母亲的逝世对父亲打击很大,原本不爱说话的她在母亲逝世后变得愈加缄默寡言。安埋好母亲父亲还想继续去参加修路,不过被奶奶留下了。奶奶把16岁的幺叔送去参与修路,把在工地上的二叔也喊回家,让父亲和二叔作为劳动力在队上干活抢工分。我父亲和二叔回家参与生产劳动后很快,奶奶就不再担任队上的队长,她把队长的担子卸给了我的父

11、亲。奶奶一直期望自己的儿子接替她当队长后,继续完成她修路的事业。不过当了队长后的父亲却没有像奶奶想象中的那样,干完农活后就组织大家去修路,而是在干完农活后就组织一帮人出去做副业,用做副业所得的钱来贴补粮食的不足。因此从父亲当队长以来,纳料的日子也就慢慢见好起来,即使整个日子全部还过得紧紧巴巴,但吃饭的问题已经基础上得到处理,纳料的家家户户全部过上了天天能吃上两顿饭的日子。见父亲在修路上迟迟没有动静,在父亲当上队长后的第二年,庄稼收进仓后奶奶叫来父亲,期望她能组织大家继续修路。但那次父亲却顶撞了奶奶,父亲说奶奶在纳料修路是痴人说梦,就是把一辈子的时间全部花在修路上,汽车也不会开到纳料来。可能是那

12、次父亲的顶撞确实伤透了奶奶的心,今后后奶奶和父亲即使还在一个屋檐下吃饭,但却极少说话。母亲逝世后的第6个年头,即使父亲还没有给我找到一个后妈,不过奶奶却借口我已经长大,再不需要她照看,把我们一家从老房子赶了出来,让我们到刚起很快的新房子里去另起炉灶做饭吃。以后我才了解到,父亲之因此顶撞奶奶,是因为我母亲的逝世。母亲逝世让父亲对奶奶一直耿耿于怀,父亲认为我母亲生我的时候,奶奶就应该派人去叫她回家,而不是等我母亲生病后才派人去叫她回家,不然我母亲也不会死得这么快。这一点我想奶奶一定也心知肚明,不然以奶奶的个性,她是决不会许可她的儿子顶撞她的。我长大记事后还看到年迈的奶奶拿着鞭子往我的二叔和幺叔身上

13、抽,那个时候我二叔已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幺叔已经参与工作并做了公社的领导,不过奶奶打她们的时候她们却乖乖地站着,任凭奶奶的鞭子狠狠地抽在她们的身上,但我从没有看到过奶奶用鞭子抽过我的父亲。即使顶撞了奶奶,不过父亲还是修路了,父亲组织大家修的第一条路是通往一个叫拉揽的小地名去的路。拉揽是纳料寨子背后的一个小坝子,距纳料寨子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纳料的水田很大一部分全部在拉揽。拉揽和纳料寨子隔着一座山,这座名叫更苕的山很高,一上一下光是走路要花近两个小时。更苕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洞从纳料通向拉揽,假如从山洞里往拉揽去,最多只要半个小时。但山洞里不光有河水 ,还有很多地方仅仅只能供瘦小的人爬过去,稍胖一点

14、的人就没措施。长久以来,大家即使知道穿过这条山洞能够到拉揽去,不过到拉揽去干活的纳料人还是只能翻山越岭,还是只能绕山路。1974年秋收后,父亲开始组织人从暗洞里往拉揽修路,应该说那是一个没有任何把握的工程,到底能不能把路修通,我父亲没有把握,寨里的叔叔伯伯们更没有把握,不过她们却凭着一股子蛮劲就干上了。因为一直跟着在甲青公社工作的幺叔在甲青求学读书,对于父亲们在山洞里修路的过程我不是很清楚。寒假我从10多公里外的甲青回到纳料,看到山洞里的路已经修出了很长一截。因为在洞里修路十分危险,因此大大家从不许我们靠近修路的工地,直到过完春节路修通后我才得以有幸从那条路上走过。在那样一个什么大型工具全部没

15、有的年代,父亲和我的叔叔伯伯们,硬是用铁錾、土炸药,在山洞里顺着往拉揽流去的小河,在河岸边修出了一条通往拉揽的路,这条路不光人能够直立行走,甚至于还能够推着父亲她们用来推泥巴的那种木轮车经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凿通纳料到拉揽的路,不光缩短了纳料和拉揽的距离,同时也给父亲修路带来了启发。因为这条路能够跑那种木轮车,路修好后,父亲和我的叔叔伯伯们就把原先修路时用来推泥巴的木轮车加以改装后,变成了推粪肥去拉揽种田和秋收后把脱好的谷子推回家的工具。用木轮车推粪肥或推谷子,既省力又还装得多,这就大大节约了劳动力,还提升了劳动的效率。为此,父亲又带人把奶奶原先修的路做了平整和扩展,专门用来供大家推木轮

16、车上坡去干活。这种用木轮车来参加生产劳动的方法,在当初的纳料这片山区来说,应该是一个创举。记得1977年初春,甲青公社专门在纳料召开了一次现场会,全公社的大队领导、生产队领导全部被请到纳料来,参观学习纳料用木轮车参加生产劳动,方便到各大队、各生产队去推广使用。但不知什么原因,现场会开过后却没有听到周围哪个村寨经过修成大路,然后用木轮车来参加生产劳动,而很快后,承包经营的生产方法也开始在纳料这片山区铺开。四修路的梦不停地延伸着,从我的奶奶到我的父亲,然后又延伸到我幺叔的身上。1987年,已经做了甲青乡书记的幺叔到州里来开会,她告诉我她想回纳料去组织大家修路。现在公路已经通到甲青了,从甲青到纳料也就是10多公里的旅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花个年把两年的时间就能够把路修通了。我担心修路的经费问题,幺叔说经费不是问题,她已经从交通局争取到了一部分资金,关键是寨子里的人全部不愿意动。幺叔从县交通局争取到修路的资金后,就到纳料去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